周庄在郓城县和嘉祥县交界之地,是一个非常落后的村庄,在我记忆里,这里基本不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一片宁静。农耕秋收之外就是外地打工,总人口有上千人。

周庄全部是平房,这里忌讳瓦房。周庄几乎全部的人员都姓周,是周氏家族迁徙到此,有着几百年历史了感觉。

现在的周庄依然不算富裕,但是风俗却始终未变,如祭祀、逢年过节,烧香磕头,依然非常的浓厚。

我童年的故乡

在童年的记忆里,周庄是一片土坯房,下雨会漏雨,但是冬暖夏凉,甚至还有地窖。可以冬天放置冬瓜、蔬菜和地瓜等物品,冬天可以食用。

我的童年是非常快乐的,小时候的任务是放羊割草,农忙时母亲安排工作,一起去田地里和大人们一样干农活。

因为村里贫富都基本差不多,所以农业一直是村民特别看重的,勤劳、质朴,民风纯洁。

我的家乡周庄(我的家乡----周庄)(1)

孩子饿了可以去地里挖地瓜、花生,基本上都饿不着,这也是小时候的一大趣事。

小时候也比较贪玩,游水、上树,基本上无所不能。但是那时候水很清澈,树也比较多。

上小学时基本也没有什么改变。

小时候,总觉得别人家的饭比自己家的好吃,其实吃的都一样。夏天热的时候,会在屋顶睡觉,冬天会在地窖里玩。

童年是美好的,因为没有太多顾虑,也不懂什么是顾虑,撒着欢的玩。

特别喜欢逢年过节,因为伙食可以改变下,甚至婚丧嫁娶都会成为小时候渴望的事情。

逢年过节,母亲会口中念念有词,烧香磕头,祈求神明护佑。

尤其是过年,要在村里开始一家一家的拜年,从早上差不多一直磕到中午,一直延续到今天。

我路过的村庄

现在的周庄变了,马路通了,一色的水泥砖房。再也找不回水绿乡亲的感觉了,人口也变了,可我还活在童年当中。

村里的耕地也在逐渐变少,有养鸡的,建厂的。变得河水干涸,臭气熏天。那种泥土的淡淡清香早已经远去,整个村庄弥漫着臭臭的鸭粪味,乍一进村以为到了垃圾场。

曾经快乐的故乡变成了路过的村庄,有种心疼的感觉。

很多时候,我也只能在梦里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故乡了。这些年来,我每年几乎就回家一次,过年的时候。几乎村里的人都到齐了,但是谈的都是如何挣钱,然后就是比比谁家有钱,好像和这个地方没有太多瓜葛。

那些树伐了再载,那些房子扒了再盖,一茬接一茬,早已经没了故乡的印记,成了栖息的客栈。

很多时候我在想,到底我们真正的要什么,在这片生养的土地上,我们又要做些什么。或许是为了生存,或许是为了发展,总要把一些弄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之后再去复原吗?

乡村应该是美丽的,是贫穷把乡村毁容了,还是我们内心的贪念导致的。

小时候,这里是家,现在我们都成了路人。

我的家乡周庄(我的家乡----周庄)(2)

我的确还是一个农民

种地是祖祖辈辈的事业,我想我没有继承下来,可是骨子里一直是流着农民的血液。

不怕苦、不怕累、脚踏实地的去做,我想这就是这片村庄给我的,是我活着的根,是我漂泊的魂。

见过都市的繁华,我并不羡慕,穿梭在灯红酒绿中的人,我也并不嫉妒,人心总要回归于一种宁静,浮躁总会停息,不再冲动。我也还是那一个农民,跟着妈妈割草、打药、踩着厚重的土地,却无比轻松。

我的家乡周庄(我的家乡----周庄)(3)

随着国家提出的美丽乡村战略,我想一切都会回来的,我想很多的老人也期盼着。而我能做到的就是用我的笔抒发那种美好的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