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曹文轩,此情何以堪?

几个月前,在网上购买了几本杂志。有《人民文学》,有《收获》等,作为一位70后兼文艺青年,的确不忍心看着纯文学被穿越文学、玄幻文学等网络文学完败。可惜,我的满腔热血在一首诗歌面前,一溃千里。

这是一本冠名《十月少年文学》的杂志。主编是大名鼎鼎的《草房子》的作者,北大中文系教授,中国首位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先生。在杂志的正文前面,有文采飞扬的《主编寄语》:

儿童文学的读者并不是确定不变的,我们可以用我们认为最好的,最理想的文字,将他们培养成、塑造成最好的、最理想的读者。这是《十月少年文学》的使命。

曹文轩

二0一七年九月八日

曹文轩反击网友(请问曹文轩情何以堪)(1)

先看这个落款日期:二0一七年九月八日。把汉字和阿拉伯数字混一起,不知道诸君觉得规范不?如果这还是白璧微瑕的话,那么看看寄语里的内涵:“我们可以用我们认为最好的,最理想的文字,将他们培养成、塑造成最好的、最理想的读者。”这可谓是豪言壮语。看到这样的话,我禁不住涕泪满衣裳。中国之文学,因为,因为此等理想,定当迎来“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之磅礴气势,中国为学之希望,必将一统尖山,傲立天下。

的确,我们的少年需要“最好的,最理想的文字”,可是,当我读到如下“理想的文字”,我发现,我的眼睛里不是眼泪,而是鼻血。

我的鼻屎要不要?

衣服先生,我的鼻屎你要不要?可以当小球球滚着玩呀。

不要吗?

沙发先生,我的鼻屎你要不要?可以假装一颗痣呀。

不要吗?

桌子先生,我的鼻屎你要不要?我看你这里掉了块漆,正好补上。

不要吗?

你们都不要吗?

那我给屎壳郎先生了啊

啊呜——

看,屎壳郎先生还谢谢我呢。

曹文轩反击网友(请问曹文轩情何以堪)(2)

我承认,这也是诗歌,有诗歌的样子甚至是起承转合。但是如果说这就是曹文轩所说的“最好的,最理想的文字”,除非我的智商再被曹文轩亲自按地上摩擦一百遍,要不打死我也不相信。后来,我突然看到,在“最好的,最理想的文字”的前面,赫然躺着四个字“我们认为”。好的,我算是明白了。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国文豪曹文轩先生认为的“最好的,最理想的文字”,可是,谁能够告诉我,我为什么如此恶心呢?

我开始反思我自己,是不是早上饮食有问题,是不是因为思想偏激二导致身体发出了警报......。但是,我花费一个月时间把所有这一切都排除了。我细思极恐:这样的文字能够塑造出“最好的、最理想的读者”吗?

好吧,我先转移一下话题,请看,我们现在的读者都喜欢读什么文字:

一个人提前知道自己即将穿越古代,赶紧准备一百把AK47,从此建功立业。

一个未成年的学渣,穿越到古代做了皇帝,享尽荣华,一统江山。

一个愤怒的青年,穿越到抗日战场上,直接灭了日本,中国大胜。

一位讨厌作业的小学生,路上偶然拾得一神器,从此学习开挂。

孔子穿越到当代开培训班,因为不适应直接抑郁而亡。

......

当代大量的读者都喜欢的爽文,成功地将文学娱乐化。这意味着什么?

其实,这首《我的鼻屎要不要?》还是有一定意义的,如果是善于模仿的人,是可以创作出《我的大便要不要》,《我的小鸡鸡要不要》《我的老婆要不要》《我的老妈要不要》......。如此这般的读者,也一定是应该属于“最好的、最理想的读者”之中的。

可能有的人会说,阅读何必吹毛求疵呢?也是,那些网文大咖,错别字不少,不符合语法的地方也是甚多,但是依然名声在外,不少人已经成功跻身千万富翁之列,成为社会名流。

最近晚上看到毒教材事件,大家喋喋不休之后就慢慢地被其他风头盖过。中国的事情,总是有些复杂的,也是反常不断的。说点中国的阴暗面,在中国可能不受欢迎,但是却可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司马南批联想,大有让吃瓜群众大饱眼福之际,最后却草草收场,基本上烟消云散。曹文轩当属当代君子之流,也非我等草民区区几句闲话所能左右。我不是鲁迅,但是我也是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中国的一句老话,还是多多少少和现实不符。比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现实中如果善无善报者多,恶有恶报者少。如此一来,我等将奈何?

我们的作家,教育家们和各类型的名不副实的专家,已经成功地塑造了一些低级趣味的读者,缺乏是非观和斗争精神的顺民,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自己可谓名利双收,但是于中国,于使命,于中国的儿童和未来,将何如,真的有用吗?

曹文轩们,面对苍生,情何以堪?

曹文轩反击网友(请问曹文轩情何以堪)(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