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老子有三宝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天地“三宝”主宰万物,人之“三宝”铸造灵魂,老子“三宝”体现为人处世要义。

圣贤之道老子篇(圣贤之道老子的)(1)

老子“人生三宝”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此三宝是老子为人处世最基本的人生哲学,也是《道德经》中最根本的朴素哲学思想之一。

圣贤之道老子篇(圣贤之道老子的)(2)

“以慈待人”

“崇俭养德”

“俭”是指“有”而不尽用,含藏培蓄,不肆为,不奢靡。老子的“崇俭”思想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保身养德的重要保证。

三国时期,曹操要求自己活着的时候“吾衣被皆十岁也,岁岁解浣补纳”,死后“殓以时服”、“无藏金玉珍宝”。清代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提倡“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曾国藩在致其弟的一封信中也指出:“吾兄弟欲为先人留遗泽,为后人惜余福,除却勤俭二字,别无做法。”

“勤可补拙,俭以养德”,“一日积一文,十年头算晕”,“一日节约一根线,百日就能把牛栓”,关于“俭”,中国有很多的警世良言,这些充分表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俭朴美德。“崇俭养德”,不仅有助于自身品格的升华,也有助于凝聚人心,亦可以积聚财富,这也许就是老子所说“俭故能广”的真实含义。

圣贤之道老子篇(圣贤之道老子的)(3)

“不敢为天下先”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都知道“不敢人后”、“争上游”的道理,凡是有益之事皆应奋勇向前,不甘居后,这是积极的奋进哲学。而老子遵循他的辩证法思想,从反面提出另一种处世哲学——“不敢为天下先”。

不敢为天下先是一种“进道若退”的生活智慧。从表面上看,有德之人谦退居下,“不敢为天下先”,这是“若退”,但从本质上看,“退”是为了“进,“退”是“进”的一种手段。所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敢为天下先”的处世原则,历来为中国历代名人学士所推崇。宋代诗人陆游在《放翁家训》中指出:“虽高官,亦当力请居其下。”明代杨继盛告诫儿子说:“与人相处之道,第一要谦下诚实。同干事则无避劳苦,同饮食则勿贪甘美,同行走则无择好路,同睡寝则勿占床席,宁让人,勿使人让。”张岱在《自为墓志铭》中,也把老子的谦下思想奉为自己的处世准则,他说:“夺利争名,甘居人后;观场游戏,肯让人先。”

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不是怯懦不进,而是以一种“谦和”的精神以退为进,这是一种极富智慧的处世之道。

圣贤之道老子篇(圣贤之道老子的)(4)

结语

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老子两千多年前提出的“三宝”人生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天人合一的朴素哲学思想,也是生于这浮躁尘世的我们更好地学会待人处世的重要法门。

本文由【大道知行】(dadapzhixing)编撰整理,转载请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