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牛摆摊之人(17岁闯上海信奉窄门生财)(1)

一提起“玻璃大王”,很多人就马上联系到二位福建人,一个是福耀玻璃创始人、祖籍福清的曹德旺先生,另一位就是信义玻璃创始人、祖籍石狮的李贤义先生。

在台湾,也有一个“玻璃大王”,那就是17岁从台湾闯荡上海滩,一生信奉窄门生财,活到老拼到老的台玻创始人林玉嘉先生,年过90仍天天坚持上班,打下了横跨两岸玻璃霸业,一生充满传奇。

历史上最牛摆摊之人(17岁闯上海信奉窄门生财)(2)

历史上最牛摆摊之人(17岁闯上海信奉窄门生财)(3)

17岁闯上海,窄门生财,台玻创办人活到老拼到老

历史上最牛摆摊之人(17岁闯上海信奉窄门生财)(4)

台玻二代掌门人、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长林伯丰(后排发言者)

如去年鸿海郭台铭早就预期的,台湾岛近来频频停电,民众怨声载道,工商业者更是忧心忡忡。台湾工商协进会理事长林伯丰就停电发声:“‘政府’应该重视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去解释。”

今年6月,工商协进会将进行理监事长全面改选,现任理事长林伯丰任期届满将卸任。在台湾,工商协进会与三三会、工总等同为最主要的八大工商团体之一,能执掌其中之一的人,自然是名望高且资历深的商界要角人物。

目前,工总理事长是台塑二代掌门人、总裁王文渊,三三会的掌门人是远东二代的徐旭东。林伯丰是台玻创办人林玉嘉之长子,也是台湾工业界代表人物,有人预期,有望接替他出任工商协进会理事长热门人选的,应该是新光合纤董事长、原台新金控董事长的吴东亮,吴东亮乃新光金控创始人吴火狮之第三子。

林伯丰与王文渊、徐旭东、吴东亮等,属于同个世代的工商业大老,同样,他的父亲、台玻创办人林玉嘉,生于1916年,与台湾创办人王永庆,国泰创办人蔡万春,台泥原董事长、海基会首任董事长辜振甫,“台南帮”大老吴尊贤等,均是丙辰龙年生的,他也是这几个“龙人”最后离世的。

历史上最牛摆摊之人(17岁闯上海信奉窄门生财)(5)

台玻创始人林玉嘉

被称为“台湾玻璃大王”、台玻创始人的林玉嘉,生于1916年农历丙辰龙年,2015年2月15日在其阳明山家中辞世,享嵩寿一百岁。

与王永庆、辜振甫、蔡万春、吴尊贤等丙辰龙年工商大老相比,林玉嘉活到老、拼到老,年过九十仍坚持每天去公司上班,彼时被称为最老的“上班族”。2015年,林玉嘉上榜胡润富豪榜,他与当时的美国银行家戴维·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一道成为全球最高寿的富豪。

17岁时,林玉嘉从台北跨海到上海闯荡,曾就读于上海摩利斯英语专校,经历过战争的烽火岁月。回到台湾后,1943年子承父业,将自家位于高雄的林建成商行,改组为林建成嘉记行。1945年台湾光复,他又创办了台丰渔业,台丰水产以及台丰制冰公司。

1959年,为了便于管理,林玉嘉将三家公司“三合一”整合为台丰实业,从事饮料业经营。做玻璃,纯属机缘巧合,林玉嘉最初也可能想不到,他从此“一人一业”,信奉“窄门生财”之古谚,成为事业横跨两岸的“玻璃大王”。

台玻,由林玉嘉创办于1963年。此前,他对玻璃根本是一窍不通,也没有接触过这门生意。上世纪60年代初,美国援助撤离台湾,被誉为“台湾经济发展的建筑师”、“科技教父”的李国鼎,鼓励林玉嘉开办一家玻璃公司。投入玻璃产业之前,行业“门外汉”的林玉嘉,足足考虑了7天时间,他一切从零开始,“恶补”与玻璃相关的知识。

林玉嘉后来说:“从事一种事业,努力做到专精,就可以成功,这就是闽南话说的‘窄门生财’。一个家的门面可以朴实,但是内在实质却要丰厚,才会有坚韧的实力。”

历史上最牛摆摊之人(17岁闯上海信奉窄门生财)(6)

台玻厂区

林玉嘉有句成功秘笈,就是“想赚钱,先省钱。

台玻在新竹兴建工厂时,林玉嘉每天从台北跑去新竹监工,随身带二份盒饭,一份中午吃,另一份留到晚上吃。他觉得除了省钱,也节省了时间。

位于台北市南京东路的台玻大楼,是1972年落成的,在当年是少数几栋办公楼,即便今天看来,仍掩饰不住昔日辉煌。

林玉嘉百岁辞世,台玻一直无负债经营,他也将超半生精力投入到玻璃行业中。见多了“起高楼、楼塌了”的他,相信勤劳俭约、保守踏实,为人诚信乃经营正道。

很多人曾劝他,玻璃市场不是很大,是不是转投资,多角化经营。一生坚持一人一业的林玉嘉,多次婉言谢绝别人邀他投资,他也严格要求7个儿子,死盯玻璃行业,不能做别的事业。他告诉子女后代,把一件事情做好,做到世界等级,比做很多项事业会更好。

历史上最牛摆摊之人(17岁闯上海信奉窄门生财)(7)

建于1972年的台玻大楼

台玻,即台湾玻璃工业公司,1964年由林玉嘉创办,后来他陆续引进来自日本、英国、美国及德国最先进的玻璃生产技术和设备,生产节能低辐射的Low-E玻璃、高空节能玻璃、电子级玻璃纤维布、复合材料的高强度玻璃、食品容器、以及汽车用的强化玻璃等。

在海峡两岸,台玻公有24座生产基地、32座窑炉,是横跨两岸三地的玻璃工业龙头企业之一。

早年,林玉嘉在新竹建厂时,主要生产生活用的容器玻璃产品。目前,台玻仍然生产红酒瓶、咖啡壶、玻璃储物罐等生活器皿;其中,台玻生产的耐热奶瓶,在全球拥有超30%的市占率。

这里,不妨简单梳理一下台玻的历史:1964年,林玉嘉创立台玻,公司初期与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合作,在新竹设厂,生产平板玻璃。1970年,台玻又与美国WHEATON GLASS合作,生产容器玻璃。

1980年,林玉嘉培养台玻家族二代,其儿子林伯丰、林伯实、林伯淳进入台玻,并引进了美国、德国的技术及设备。上世纪90年代,台玻随着桃园、新竹、台中三地生产基地扩张,成立了台湾玻璃中国控股公司,后陆续赴大陆投资设厂。

2012年,林玉嘉交棒二代,长子林伯丰出任台玻董事长、林伯实任集团总裁,在台玻二代主导下,走出了昔日代工模式,公司自创品牌TG,并推动公司上市。

历史上最牛摆摊之人(17岁闯上海信奉窄门生财)(8)

一人一生谋一业,坚持零负债经营

历史上最牛摆摊之人(17岁闯上海信奉窄门生财)(9)

林玉嘉长子林伯丰

台玻创办人林玉嘉一生谋一业,活到老,拼到老,但他生前很早就交棒给家族二代,让7个儿子全部进入台玻公司。值得肯定的是,除了交棒林伯丰、林伯实兄弟接班,他也早早布局家族第三代陆续走上舞台。

林玉嘉长子林伯丰,是台湾一名工商业大老,他也是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江苏省昆山市台资企业协会荣誉会长;另外,林伯丰也出任台嘉玻璃纤维有限公司董事长,在推动两岸经贸交流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江苏昆山,很多台商见到林伯丰时,都会热情、真诚地喊他“林伯”。

林伯丰,早年学的是新闻专业,读大专时,就到《中国时报》实习3个月。“近水楼台先得月”,由于他的父亲林玉嘉的“背景”,当时报社常给他安排特殊采访任务。也正因如此,像台塑王永庆、台泥辜振甫、大同林挺生等一般人很难接触到的工商界大老,他都有机会接触到。

林伯丰后来说,当时他请父亲的秘书帮忙联系这些工商大老,而这些人都是他平常喊“伯伯、叔叔”的父亲朋友们,晚辈想见面半个小时,也不好意思推脱。也因为早年做新闻的经历及经验,后来他接班成为台玻董事长时,也要求公司写报告也像写新闻一样,要先写重点及摘要。

2011年时,台玻曾试着发行为期3年、金额为3亿美元的海外公司债。到2012年林伯丰掌舵后,他遵循父亲专注主业教导,让台玻再度回到无负债经营。

林伯丰说话直率,不喜欢拐弯抹角。他公私分明、为人正直,也不喜欢对外娱乐,家庭观念强。他的两个儿子都留学英国,为了培养家族第三代对公司的接班兴趣,从小就带着孩子走工厂,看玻璃是怎么制成的。为了要求孩子们不抽烟,他自己也不抽烟,希望通过自己言传身教培养后代。

历史上最牛摆摊之人(17岁闯上海信奉窄门生财)(10)

台玻总裁林伯实

林玉嘉布局二、三代传承,运用的是“分工不分家”理念。

在台玻,林伯丰与台玻总裁林伯实、林伯淳等兄弟们,一直合作无间,在经营上他们分工协作,各司其职,齐心打拼。

林伯实曾透露,他与父亲一起泡温泉时,经常是边泡澡并向父亲汇报公司运营工作。按照父亲的接班布局,兄长执掌董事长宝座,他出任集团总裁,负责公司日常运营管理。纵横商海,免不了应酬,在喝酒上他有一套“林氏哲学”——喝酒的最高境界是“客人不伤肝,主人不伤心”。

多年以来,台玻林氏家族被誉为家族企业传承范例。第一代林玉嘉创业,二代兄弟分工,各有专业。大哥林伯丰像是个“工厂人”,管工厂和技术,二弟林伯实是“外销人”,负责公司对外事务,故有“内丰外实”之说。在个性上,大哥林伯丰一向低调内敛,而弟弟林伯实则开朗热情,为人海派,兄弟俩有很强互补性。

历史上最牛摆摊之人(17岁闯上海信奉窄门生财)(11)

林伯实与二女儿林文晴

台玻总裁林伯实,有二段婚姻。他与前妻育有2个女儿,分别为长女林文媛、次女林文晴,与现任妻子徐莉玲有一个儿子John,另外与女友沈时华有个女儿芭比。沈时华是个艺人,1998年曾经为了女儿芭比的抚养与林伯实打官司。

台玻创办人林玉嘉生前,对后代家教甚严,信奉“中庸”之道的林玉嘉,很少让家族成员曝光在媒体新闻版面。林玉嘉7个儿子中,经常露面的主要是台玻董事长、长子林伯丰,次子、台玻总裁林伯实,以及四子、集团董事林伯淳兄弟三人。林玉嘉的第三子林伯英早年因投资失利,在2001年“看破红尘”出家为僧。

林玉嘉有个女儿林曼丽,嫁给了基隆望族、三功集团的谢修平,育有二子谢国梁、谢国栋。这二个外甥,均为岛内政坛有名人物。

台玻林氏家族,对家族成员都刻意低调,不轻易露出。像林伯实的二女儿林文晴,从日本留学返回时开始负责台玻旗下的进口酒电商,直到27岁时才曝光。

历史上最牛摆摊之人(17岁闯上海信奉窄门生财)(12)

林伯丰

林伯丰,是林玉嘉的长子,他60岁时接班,此前曾被自己父亲严格管教到40岁。

年轻时,林伯丰想独自创业,一度不想接班。父亲林玉嘉,在一个暑假时,把他派去农场种树、采橘子。从小“含金汤匙长大”的林伯丰,哪吃过这种苦呀,经过种地干活的挥汗如雨后,父亲淡淡地问他:“你将来是要坐办公室,还是像现在这样去做工人,你自己选择吧?”

从此,林伯丰体会到,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是他喜欢的生活。到台玻工作,父亲让他到基层历练,从最普通的出货工做起,有时每天睡在工厂,一直被父亲管教到40岁。当了集团高管的林伯丰,经常被父亲要求晚上7点前要回家吃饭,还要定期写报告,再朗读给父亲听,写不好就重写。

父亲林玉嘉酒量很好,但对儿子却要求严格,不管醉酒还是做错事,每年只能有一次,他甚至被父亲关在屋子里反省过。父亲要求他,如果喝酒应酬,有个底线,那就是再怎么喝,每天早上必须能准时上班。

林伯丰是个力主推动两岸经贸交流往来的工商大老,台玻的获利,也有很大的部分是来自大陆的投资。在2002年,台玻就在成都青白江区投资2.6亿美元创办台玻成都,林伯丰也与成都结下深厚缘分,他经常夸到,台玻在成都赚最多,是在大陆14个城市投资获利最好的。

本文内容为一波说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和摘录发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