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世泰

汉朝后妃制度解密(西汉皇帝是怎样驾驭后宫的)(1)

(一)我们可能都被影视剧中的桥段给骗了

近年来,各种宫廷剧大有霸屏之势,打开电视就是什么《芈月传》《甄嬛传》《武则天》……把各朝各代后妃奢靡浮华的生活描述的如梦如幻,还把后宫嫔妃争权守利和勾心斗角演绎得惊心动魄、扣人心弦;同时,影视剧中大量展现了古代帝王的后宫生活,佳丽三千,妻妾成群,奢华无比。

宫廷剧的热播,不禁让现代男人望“屏”兴叹——古代的男人好幸福哦,若是生在古代,就算不能尽天下美色而妻之,好歹也能三妻四妾左拥右抱的,每天换着花样儿翻牌子让不同的女人侍寝,而且这些女人个个都是争先恐后,唯唯诺诺,那岂不美哉?

当然,也令无数的女观众嗟叹自己没有生在古代后宫,锦衣玉食,呼奴唤婢,好不快活。一旦自己得宠,全家人还可以跟着沾光。冷不丁来一个“贵妃省亲”,地方大员夹道跪迎,风光无限。

我们都想多了!试想一下,让自己和无数个女人为一个不知道到底爱不爱你的男人争宠,哪个现代女人受得了?而且,就算是被皇帝宠幸一次,说不定几年乃至以后余生都见不到那个男人,谁受得了?再点儿背一些,甚至一辈子都没见过皇帝怎么办……

汉朝后妃制度解密(西汉皇帝是怎样驾驭后宫的)(2)

而这一切假设的前提是让她失去自由!

其实,古代后宫的嫔妃女官,命运十分悲惨,远不像影视剧中演绎的那样,尤其是她们的生活条件甚至还不如普通百姓家的女子,根本不可能让每一个后宫的嫔妃、女官都过锦衣玉食的生活,勉强温饱就不错了。能在后宫呼风唤雨,潇洒快活的寥寥无几。

尤其是西汉王朝,外戚为代表的“太后党”和太监为代表的“阉党”的斗争几乎伴随着整个王朝的始终,后宫的下场和太监的下场一样悲惨。幼帝登基,太后专权,皇帝只能依靠太监来除掉太后为代表的的外戚党。如果太监帮助皇帝除掉了太后党,太监专权,皇帝再依靠其他外戚灭掉太监党,斗争不断,无休无止。

所以,在西汉,好多嫔妃女官的地位还不如区区太监呢。

汉朝后妃制度解密(西汉皇帝是怎样驾驭后宫的)(3)

(二)后宫嫔妃、女官靠什么上位

后宫这些皇帝的女人们得宠与否,不外乎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家世显赫。

“自古受命帝王及继体守文之君,非独内德茂也,盖亦有外戚之助焉”。帝王家的婚姻说穿了就是一种政治联姻,极不稳定,所谓的家世显赫可能就是娘家在皇帝打江山或者登基过程中立下了不世之功,皇帝感念其娘家的功劳而宠幸于她。

这种宠幸其实是最不安全,最没有保障的,因为皇帝最担心的莫过于臣子功高盖主,宠幸于她可能是权宜之计,一旦感受到来自外戚的威胁,或者外戚在权力面前昏了头,皇帝对这个嫔妃的冷落只是时间问题,遭受杀身之祸也是早晚的事儿。

汉朝后妃制度解密(西汉皇帝是怎样驾驭后宫的)(4)

第二,美色出众。

靠着美色得宠在帝王家里最为常见,皇帝也是男人,哪个男人不喜欢年轻貌美的美娇娘呢?但美色这玩意保鲜期十分有限,当她年老色衰时皇帝还会宠幸她吗?皇帝的选择性可是比较广泛的,不可能在众多年轻貌美的嫔妃女官中专挑半老徐娘吧?

第三,母以子贵。

好多嫔妃就是靠着自己的肚子争气,能生儿子,而且生下的儿子还很优秀,颇得皇帝赏识器重。但好像历史上这样靠生了优秀的儿子而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女人也不多,好多都是儿子的地位不保,导致自身泥菩萨过河的。

第四,忠贞爱情。这个好像几千年皇朝史上并不多见。

汉朝后妃制度解密(西汉皇帝是怎样驾驭后宫的)(5)

(三)西汉王朝的嫔妃命运如何

今天,我们就以西汉一朝为例,扒一扒大汉王朝的后宫佳丽,她们的命运如何。

据班固统计,西汉一代“后庭色宠著闻二十有余人,然其保位全家者,仅文、景、武帝太后及邛成后四人而已。……其余大旨夷灭,小者放流”。

最有能耐的皇后要数汉高祖刘邦的原配夫人吕雉,在刘邦打江山的过程中可谓是得力助手,后来在刘邦驾崩后,惠帝立,吕后掌权,她手段残忍,野心勃勃,惠帝二十四岁驾崩,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目的不外乎自己死后能让娘家人过位极人臣的舒服日子。可她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刚死,吕氏家族就被陈平、周勃一网打尽。不仅没能让娘家人享受到太多,还落了个满门遭殃。

西汉一共经历了十二帝,享国二百一十年,后宫嫔妃女官何止成千上万,真正色貌出众得宠的也就是二十来人,但保住后位善终的也就那么区区四人。

所以说,我们都被影视剧的编剧导演给骗了,古代女人一旦被征召入宫,其命运大多是以悲剧告终的,并不像影视剧里展现的那样。

汉朝后妃制度解密(西汉皇帝是怎样驾驭后宫的)(6)

(四)西汉王朝率先完善了后宫森严的等级制度

管理是一门学问,尤其是管理个个都争宠恃娇的后宫女人。圣人孔老夫子都感叹唯小人与女子难养也,何况皇帝要管理那么多心机婊,自然要煞费苦心。

《汉书·外戚传》记载:“汉兴,因秦之称号,帝母称皇太后,祖母称太皇太后,适(嫡)称皇后,妾皆称夫人。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至武帝制婕好、娥、傛华、充依,各有爵位,而元帝加昭仪之号,凡十四等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西汉时期的后宫分为十四个等级,她们的地位各不相同,待遇也就各有不同了。

皇后,那是皇帝法定的配偶,母仪天下,统领后宫,自然是第一等的。

第二等级的有昭仪、婕妤、娥、傛华和美人。“昭仪位视丞相,爵比诸侯王。婕妤视上卿,比列侯。娥视中二千石,比关内侯。傛华视真二千石,比大上造。美人视二千石,比少上造。”“昭仪”的地位是仅次于皇后的,自然是衣食无忧,出有车,食有鱼,地位尊崇。韩信帮刘邦打天下立下了不世之功,到头来也只落得个淮阴侯,“婕妤”的待遇就赶上“列侯”了,可见,地位也是相当高的。关内侯是秦汉二十等爵位中第19等,仅低于列侯,娥的待遇也是相当高的。

当然了,她们虽然属于同一职称,但同一职称的收入还是有档次的。

汉朝后妃制度解密(西汉皇帝是怎样驾驭后宫的)(7)

第三等级的有八子、充依、七子、良人、长使、少使、五官及顺常。她们的收入远低于第一第二等级,但待遇上就差距很大了。

第四等级的有无涓,包括无涡、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她们虽然是皇家的侍妾,但地位极其低微,没有比对的官职,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年收入仅仅只有白石,也就是说累死累活还得饿肚子。不仅要伺候上面几个等级的嫔妃女官,还有可能在紧急情况下给皇帝侍寝——当然,只要能给皇帝诞下皇子,自己的命运有可能就会马上改变,但那么多的嫔妃能让一个最下等的侍女怀上龙种吗?我想比中五百万还要难!

还有一种就是“预备队员”,不在后宫嫔妃女官的序列里,称之为“良家子”,要么是年龄较小的女孩儿因家境问题被送入宫中,要么就是皇帝通过选秀活动挑选的一些模样标志的未成年女子,她们算是地位更低的,只是伺候人的。

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后宫的竞争有多激烈就可想而知了,谁不想晋级?谁不想“爵比诸侯王”?所以,后宫的争斗就永无止境。

汉朝后妃制度解密(西汉皇帝是怎样驾驭后宫的)(8)

(五)殉葬是后宫嫔妃女官最悲惨的结局

西汉历经十二帝,其中太后专权下登基的幼帝有五人。刘盈,为人软弱,吕后专权。在位8年,死于公元前188年,时年24岁,肯定宠幸过很多嫔妃。 

昭帝刘弗陵,武帝幼子。昭帝死于公元前74年,时年21岁,估计早就有嫔妃女官了吧。

哀帝刘欣,元帝的庶孙,成帝的侄子。哀帝死于公元前1年,时年26岁,不会不结婚吧?

平帝刘衎,元帝庶孙,中山孝王刘兴子。即位时9岁。王莽掌权。公元5年,被王莽毒死。时年14岁,虽然小,但登记后肯定会被太后安排嫔妃的。

孺子婴,宣帝的元孙,刘显的儿子。即位时才2岁。公元8年,王莽自立,公元25年,孺子婴被杀,时年21岁,在古代这个岁数的男人孩子都好多了。

这些幼帝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给先帝治丧,为表达孝心,除了自己的生母皇太后和嫡母皇太后之外的先帝嫔妃几乎都要殉葬,到另一个世界去陪伴先帝。尤其是那些被先帝宠幸过的嫔妃,无一例外都是要殉葬的。那些没有被先帝宠幸过的年纪轻一些的可能会留下来作为奴婢继续侍候新帝。

汉朝后妃制度解密(西汉皇帝是怎样驾驭后宫的)(9)

另外,西汉十二帝里面,四十郎当驾崩的就有五人,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驾崩的,就算是三年或者五年选秀一次,在位期间的嫔妃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吧,他们驾崩后,那些被先帝宠幸过的嫔妃不殉葬还能留下来继续让新帝宠幸吗?帝王家好歹也得遵循人伦吧,即使是美色出众被留下来的也是少数吧。

而且,新帝登基,太后眼睛里能容得下曾经和自己争宠的“情敌”去和自己的儿子媾和吗?太后的心没那么大吧?

还有一种结局可能比殉葬要好一点,就是被皇家卖给青楼作为官妓,或者卖给大户人家作为奴婢,亦或是流放到边疆之地。当然了,这些结局还有一个大前提,自己没有在争宠过程中惨死,没有因为娘家的一些原因被皇帝满门抄斩。

总之,不论是争宠得势母仪天下,还是被流放、变卖、殉葬,皇家后宫的女人命运都十分悲惨。

所以,以后看类似宫廷剧的时候我们可以大声讲出当下网上很火爆的一句话:我信你个鬼,糟老头子坏得很!

汉朝后妃制度解密(西汉皇帝是怎样驾驭后宫的)(10)

【作者简介】韩世泰,一个在改革开放之初出生的藏族小伙儿,从教十六年,热爱教育,向往着诗和远方,现在兰州新区执教。

推荐:

再看《人生》,高加林已不再令人揪心,而刘巧珍却依然使人感动

《清明上河图》中“清明”二字到底有什么寓意?

南明在吴三桂死后二十年才消亡?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