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也是有生命的吗(你的产品有情绪)(1)

杨倩同款小黄鸭发卡、热播剧《觉醒年代》周边、航空文创产品、吴京同款运动服、露肩疫苗装、EDG夺冠后的电竞鼠标……在淘宝发布的一份2021年度特殊榜单中,以上产品高票入选。

事实上,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产品,之所以能够引发消费的狂欢,都可以归因一处—“情绪”。

年轻人正在为情绪买单

奥运冠军杨倩同款的小黄鸭发卡屡次登上热搜,成为淘宝爆款。浙江义乌发卡产业带开足马力,平均每秒发出6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奥运,发弹幕、顶热搜、买同款成为这届年轻人的追奥三部曲。

《觉醒年代》播出期间,几乎每天都登上各大平台热搜。该剧的相关文创周边也迅速火爆,新青年帆布袋、手机壳和剧中人物同款青衫长袍一度卖断货。淘周边成为这届网友追剧的标准动作。

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投入使用,掀起了全民航天热,也让2021年成为航天年。中国航天文创官方淘宝店推出的太空寄信服务、太空育种玫瑰都被秒光;空间站积木、火箭模型、宇航员手办等航天文创产品销量同比翻了数十倍。

积极接种新冠疫苗,大家纷纷贡献一“臂”之力。解决撸袖痛点的露肩疫苗装,在淘宝上一经推出,就受到女士们的热烈欢迎。打疫苗,竟然成了买衣服的理由。

EDG夺冠当晚,全网几乎有一半人在花式表达庆祝,还有一半人在问 EDG是什么。那一晚,两代人因为同一件事,感受了不同的破防。电竞鼠标、电竞座椅、游戏指套等,在淘宝上成为爆款……

过去的一年,大众的情绪被不同的社会事件点燃,进而延伸至商业领域:小黄鸭发卡象征了看到奥运健儿夺冠的开心喜悦;航天文创是国力崛起的荣誉自豪;《觉醒年代》周边表达了当代年轻人对家国情怀的高度认同;疫苗装则折射出网友抗击疫情的积极乐观。

所有的这些都在验证一个不容忽视的消费趋势:产品正在与热点同频,成为大众情绪的集中表达。情绪和感受正在成为商业社会的一支主流影响力量。

重新认识情绪价值

其实不止商品,就连2021年十大流行词,都有“yyds”“emo”这样表达情绪的词语。这两个词出现频率高、渗透性强,甚至成为一些人聊天、评论、刷弹幕的口头禅。

那么,情绪到底是什么呢?

知名产品专家梁宁用过一个比喻,她说如果我们把人想象成一部手机,那么情绪就是底层的操作系统,有的人是 iOS系统,有的人是安卓系统,而且大家的版本还都不太一样。我们后天学习的东西都是理性的,而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但是驱动一个人的,其实还是他的内在感受、情绪、底层操作系统。

对企业而言,你让消费者感受到的情绪,正在直接影响其消费决策。《无意识品牌定位:神经科学如何助力营销》一书中指出:我们在购买商品时完全不会动用理性逻辑分析。在我们的购买理由当中,居于首位的就是情绪。

由浅入深,情绪可以分为直接情绪和间接情绪。

直接情绪往往是一瞬间的体验,在接触某一事物的时候,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的直观感受即时产生的情绪,是基于人最本性的反应。

在这方面最典型的产品就是酒,一听到酒,你马上就能联想起非常多的情绪,酸甜苦辣,尽在其中。甚至可以说,酒的功能就是召唤情绪,它的情绪价值就是功能价值的一部分。

间接情绪则是我们内心更深层次的感受,由我们长期以来的教育、经历形成,可能是某种情感、价值观、态度、理念、生活方式,比如爱国、环保、精致、仪式感等,它往往需要被某些事件唤醒,才能够引发“为情感付费”“为信仰充值”。此前提到的同款产品,大多属于间接情绪产品。这类消费行为大都是为了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更大的意义之间的连接。

我们会发现,备受年轻人追捧的球鞋、盲盒、潮牌、医美、独立设计师、买手店等新消费现象,之所以从10年前的小众消费行为,逐渐走入主流年轻群体的消费习惯中,正是切中了消费者的间接情绪。

再比如,当自身难保的鸿星尔克向河南捐助5000万元物资时,网友就愿意去鸿星尔克的直播间野性消费。这并非鸿星尔克有多高明的营销手段,消费者疯狂下单的背后,更多的是来自情绪冲突的驱动—网友自发觉得,购买一双鞋、一件衣服是一种对良心国产品牌的支持。而且这届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支持力度空前加大,除了国货在产品、品牌以及产业链上全方位崛起外,同样有间接情绪的推动。

好的情绪产品能够兼具直接情绪和间接情绪,并实现层层递进,品牌可以通过好的产品设计激发消费者的直接情绪,再通过策划一系列营销活动以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等唤起间接情绪,最终形成对品牌的认可和忠诚。

产品也是有生命的吗(你的产品有情绪)(2)

这也是品牌得以形成的最大优势。毕竟,流行来来去去,没人能说得清明天的消费者会喜欢什么,但是通过自己喜欢的东西,认识到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可能才是互联网时代消费者真正关心的事情。

情绪价值的变现之路

一些聪明的企业和创业者已经看到了这一点,为情绪价值的变现探索出了路径。

以泡泡玛特为例。盲盒机制的设置让消费者在拿到产品时,充满好奇和期待,当盒子被打开,看到款式的那一刻,情绪转为惊喜或失望,而后转变成上瘾,从而进入下一个循环。让这一情绪循环得以不断运转的就是和设计师的 IP联名以及隐藏款。

如此一来,小小的盲盒就成了社交货币,盲盒爱好者还会在社交平台组建交流圈,彼此分享买了什么盲盒,拆到了什么样的造型。更有资深玩家在网上发布经验帖,教普通玩家如何根据盲盒尺寸、重量、摇晃的手感等来判断盒子里的造型。

除了这些自发的交流以外,泡泡玛特官方也会助推用户交流。比如其推出的芭趣 APP,有点像玩具版的小红书,用户可以在上面交换闲置娃娃,也可以分享故事、认识朋友。同时,泡泡玛特还会通过小游戏、小程序等方式增强粉丝的购物趣味性和分享性。

同样的套路也被咖啡品牌三顿半实践着。首先,三顿半为产品找到的直接情绪是愉悦,这一点是通过视觉来实现的。在产品包装上,三顿半做了很大创新,它放弃了传统的条装、袋装,改用小罐装,相当于一个迷你版的咖啡杯,不仅颜值颇高,还极具辨识度。

此外,三顿半根据产品烘焙程度的深浅,为小罐搭配了不同的数字和颜色:从0到7,赋予产品本身社交感,让用户像讨论口红色号一样,来讨论三顿半不同数字罐装的味道。其中0号会不定期地成为隐藏款,比如 IP联名款、限定款等,用户买到就相当于解锁了隐藏菜单。

不仅如此,三顿半还更进一步,通过打造品牌人设,激发消费者的间接情绪,唤起共鸣。

因为设计太好看,不少消费者会把空罐子拿来收藏或者装饰,但积累的罐子太多就成了负担。为此,三顿半特意发起了一个“返航计划”,号召消费者充当领航员,把喝过的三顿半空罐子送到指定的回收点。消费者可以此兑换新的咖啡或者小礼品。对于“返航计划”的名字,三顿半是这样解释的:散落在这个星球各处的空罐子被收回来,就像巡游太空的舰队返航一样。

讲究、环保、拥有星球旅行者那样的孤独科技文艺气质,当这些情绪叠加在一起的时候,喜欢喝咖啡的用户自然就对三顿半有了深深的认同感:虽然我喝的是速溶咖啡,但它不是普通的咖啡,包装和玩法都很讲究,这代表了我对生活很有要求。

便利店也是成功让消费者为情绪买单的典型代表。年轻人在便利店了解品牌新推出的产品、在美食博主的测评下尝试新奇的食物,他们通过便利店接触外面的世界,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这也让便利店在年轻人的认知中,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与意义。

结语

其实,为产品加持情绪需求,并不是一件稀罕事儿。过去,人们衡量一款产品好不好,更多的是看它的功能价值;如今,人们更关注产品功能价值与情绪价值的融合。功能价值可以衡量好不好,情绪价值可以衡量美不美。功能价值和情绪价值兼具,才是我们追求的美好生活。

人是理性的,产品应该又好又便宜;人又是感性的,产品让我称心,多花一点钱我也是可以接受的,更何况它很好地表达了我的意图和主张,更彰显了我的价值观。这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是吻合的,即价值和自我实现。

在未来,这样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大众平台极有可能出现许多小众圈层,商品将不再按照种类划分,而是按照圈层划分,情绪价值也值得被我们重新认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