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穿越到赵光义北伐失败(小伙从后世穿越而来)(1)

赵德芳所要找的人就是在南唐屡试不中而心生怨念的樊若冰。

于是心灰意冷的樊若冰历时数年,观察金陵城外的长江水势,终于在采古矶一带找到了最适合搭建浮桥的地点。

然后绘制成了采古矶一带的详细地势图,并把这幅图当成了自己谋取富贵的敲门砖。

他期待的这场富贵只有大宋能给,满怀希望的他一路跋山涉水来到了开封城。

此人现在就是赵德芳的及时雨。

沈从文已经初步建立了府中的情报系统。

此时听说赵德芳要三天之内找到此人,立刻在开封城中撒下大网。

不过一天时间,沈从文便在一家客栈中找到了已经落魄潦倒的樊若冰。

现在的樊若冰已经把随身换洗衣物都充作了房费,现在已经身无分文,眼看就要饿死了。

一听大宋四皇子殿下有请,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眼中立刻又现出光彩。

等到樊若冰梳洗完毕,换上了一身大宋文士服站在赵德芳面前时,赵德芳这才真真地知道,这的确是个狠人。

樊若冰身材瘦小,脸色黝黑,想必是这几年真的吃了不少苦。

赵德芳又拿出了自己礼贤下士的一套常用把戏。

他急忙扶起下拜的樊若冰,哈哈大笑,“先生让我好找啊!”

这话语中包含的真情好像找到了失散多年的亲兄弟。

不过现在赵德芳看谁都比自己那个二哥要亲近得多。

樊若冰则还是一脸懵懂的表神。

他怀揣采石矶地势图,想来大宋谋求一场富贵。

无奈投效无门,总不能站在大街上喊,自己可助大宋攻下唐国吧!

那人们不得当他是疯子?

人人都知道大宋迟早要发动灭唐之战,但这种事没有什么正当理由,怎么能说在明面上呢?

他家境本就不富裕,一路由南向北,早就花光了身上的盘缠。

如今借宿在一家很小的客栈中正一筹莫展,突然有人找到自己。

四殿下有请。

他看到赵德芳,又想到这些天来在开封城中听到的见闻,立时感觉到一股暖流涌遍全身。

差点感动得当场就尿了。

这大宋四殿下赵德芳果然礼贤下士,颇有孟尝之风啊!

当时感动得热泪盈眶。

赵德芳设下酒宴,又请来在府中的范云、沈从文作陪。

觥筹交错之间,樊若冰已经有了三分醉意。

再加上赵德芳等人的刻意追捧,又添了三分得意。

“四郎虽在北方,却也听说过先生的才名,只是这唐国上下没有一个伯乐,识不得先生之才啊!”

这一句话勾起了樊若冰的伤心事。

想自己二十年寒窗苦读,期盼着一朝高中,鲤鱼跃龙门。

可多次应试不中,一家老小,生活窘迫,自己在乡邻朋友面前也抬不起头来。

这才剑走偏锋,用了三年时间,勘测长江水势,画下了采石矶一带的地势图。

范云和沈从文虽然不知道赵德芳找到这个唐国落第的读书人有什么目的。

不过他们知道,这个四殿下眼睛毛里都透着精明。

他才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于是也跟着赵德芳一起忍着恶心说了一些吹捧的话。

“我也是昨日才听到下人说先生来到开封,于是立刻派人寻找,没想到真的找到了先生。”

赵德芳话中的惊喜倒还真不是装出来的。

有了樊若冰的地势图,大军便可直过长江。

速度快了许多不说,还会少了许多伤亡。

樊若冰此时倒也顾不得许多了。

“四殿下,如今大宋兵精将猛,正是一统天下之时啊!为何还在裹足不前?”

赵德芳故意叹了一声,“哎!不瞒先生,我与父皇每每谈到此处时,也只能望江兴叹啊!”

“一条长江挡住了我大军的前路,若想过长江,势必付出沉重的代价啊!”

樊若冰呵呵一笑,“四殿下,在下有办法可让大宋十万兵马一日之间渡过长江。”

赵德芳十分配合,惊喜地说:“先生说得话可当真?”

其实他心里却是暗想,早说出来嘛!

让我费了那么多的口舌。

要不是为了你的采石矶地势图,谁有时间在这里吹捧你啊!

这时范云和沈从文才明白赵德芳找到樊若冰的目的。

樊若冰全然不知早已经落入了赵德芳的算计。

他小心翼翼地从怀中掏出一幅地图。

“四殿下请看,这是在下历时三年画成的采石矶地势图。”

赵德芳急忙接过地图,只见上面将金陵城一带的地势和长江河道地理位置标注得清清楚楚。

赵德芳看过之后将图递给范云和沈从文。

二人急忙接过仔细察看。

“可是只有这地势图,大军还是过不了江啊!”赵德芳假意叹了口气。

“长江浩荡,宽有千丈,唐国水军沿江布防,还是难啊!”

“我有一计,可让天堑变通途,四殿下请看。”

樊若冰呵呵一笑,拿过地图,指着采石矶说道:“这个地方在秋冬枯水期河道最窄,不过百余丈,若能以大船搭一座浮桥,十万大军,一日之间便可直抵金陵城下。”

“可这长江水势凶险,急流险滩无数,如何避过啊?”范云说道。

樊若冰哈哈一笑。

“这些都在我的脑子里。我花费三年之功,已经将采石矶一带的水势了如指掌。”

“只待王师到达此处,便可逢山开路,遇水铺桥。”

赵德芳兴奋地叫了声“好”。

拉着樊若冰的手,语气诚挚无比。

“若先生所言属实,我明日便带先生去见父皇。唐国不能给先生的,我大宋都可以给,而且给得更多、更好。”

樊若冰要得就是这句话,当下起身拜倒,“那就仰仗四殿下了,此事若成,在下定效犬马之劳。”

赵德芳急忙扶起樊若冰。

“先生客气了。还有一事,先生如果在我大宋出仕,一旦宋唐开战,先生留在唐国的家人必然会有性命之忧。我会奏请父皇,让他下旨唐国国主,将先生的家人安然送到开封城。”

樊若冰一听之下,顿时涕泪横流。

更是表示士为知己者死。

范云和沈从文相视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深意。

这四殿下真的是个人精,此话他不说,明天见到皇上后樊若冰提起,皇上自然也会答应。

而四殿下这时主动提起,事还是那么个事,但性质就变了。

四殿下不但对樊若冰有知遇之恩,更有救他一家老小的活命之恩。

他以后还会不效死命吗?

两个人也同时想到,要是与这样的人为敌,真不知道后果会怎么样。

第二天,赵德芳带着樊若冰觐见赵匡胤。

樊若冰将采石矶的地图献上,并告知可以在此处搭建浮桥。

并详细说明了采石矶一带的地势和水势特点,言明自己了如指掌,可助宋军一日过江。

赵匡胤大喜,立刻赐樊若冰进士及弟,官至舒州团练。

樊若冰一朝登高,实现了多年以来的梦想,自然是千恩万谢。

赵德芳当然也适时提出要接回樊若冰的家人,以安其心。

赵匡胤当庭下召,命唐主李煜送樊若冰家人入宋境。

一时间君臣都是喜笑颜开。

造浮桥的准备事宜就都由樊若冰负责,需要的钱财物品由赵普统一调度。

此时的大宋厉兵秣马,只需要一个理由。

只是狼要吃掉绵羊,哪需要那么多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