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时代的战国七雄之间斗争异常的激烈,几乎每一天国土都在变化之中。秦国的强大改变了原有的格局模式,其他国家也在征战之中逐渐衰落,给了秦国统一天下的机会。

嬴政最终能统一六国,跟秦国先皇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所以嬴政能实现统一的夙愿并非偶然,而是必然的。当时各国在强盛之后都走向了下坡路,很多国君已经没有励精图治的信念。

这也许就是中国所说的“富不过三代”的道理,其实在战国初期的时候,曾有四位君王有机会一统天下,只是最终都失之交臂了。那个时候群雄逐鹿,场面也是十分的精彩。

战国时期的十大雄主排名(离统一最近的四位君王)(1)

秦昭襄王

嬴政能统一六国的必然性就是秦昭襄王,他是嬴政的曾祖父,也是那个离统一最近的君王,只是他生不逢时,不然的话在他手下的秦国走向统一的可能性很大。

秦国自建国以来,出了很多君王,但从没有过暴君,都是勤奋刻苦、懂得励精图治的君王,当江山交到有着雄心勃勃的嬴政手上时,秦国已经在六国中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了。

可以说嬴政拿着先祖留给自己的一副好牌,又将牌打出了“王炸”。秦昭襄王在位的五十六年里征伐无数,为秦国打下了半壁江山。在此期间发生了很多历史上著名的战役。

战国时期的十大雄主排名(离统一最近的四位君王)(2)

伊阙之战中秦国大获全胜,不仅挫败了韩国和魏国的精锐部队,逼得他们割地求和,让秦国获得了东边大范围的土地,同时也为秦国挺进中原打开了道路,让秦昭襄王进一步坚定了兼并六国的心。

同时他还消灭了义渠,扫除了秦国的后患,而且义渠地区的骁勇将士还增强了秦国的实力。在秦昭襄王的治理下,秦国的社会民风也非常好,这也是律法严苛造就的,但却为秦统一提供了基础。

秦昭襄王时期重用白起和范雎等大将,他们为秦国征战多年,攻灭东周,拿下韩国、魏国等大量土地。

战国时期的十大雄主排名(离统一最近的四位君王)(3)

历史上对秦昭襄王的的评价也是非常高,不管从军事还是治国方略,他都不逊色于嬴政。只是晚年的时候秦昭襄王他听信谗言诛杀了白起等忠良,秦国的民生也凋零了不少。

再加上秦昭襄王已经到了暮年,不然以当时秦国的实力,兼并六国也是迟早的事情。

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在位期间是赵国最为强盛的时代,在他刚即位之初的表现中就可以看出他处事的不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国会葬”。

当年赵武灵王继位的时候只有十五岁,楚、秦、燕和齐想在赵肃侯的葬礼上伺机分食赵国。虽然赵武灵王年纪小,但是他能看清楚这样的局势,并且提前部署,也实在是不简单。

战国时期的十大雄主排名(离统一最近的四位君王)(4)

最终他在肥义的帮助下镇定地击退了五国的精兵,守住了赵国的基业。赵武灵王非常好战,他一直致力于要将赵国打造成为军事强国,“胡服骑射”就是他军事策略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让军队穿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的骑射作战方式。赵武灵王自己亲身力行给士兵当榜样,就这样他建立起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他的这项改革促进了中原与北方游牧民族的融合,同时也为他持续吞并中山国、大败林胡、楼烦二族,成为北方霸主奠定重要基础。

战国时期的十大雄主排名(离统一最近的四位君王)(5)

赵武灵王后期非常专注于对外征战,依靠着赵国的强大势力讨伐各诸侯小国。当时秦国还处在赵国武力压迫之下,并以赵武灵王马首是瞻。当年秦昭襄王就是在他的支持下能登基继位。

因此赵武灵王在当时的社会上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按照这个势头发展的话,统一天下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然而赵武灵王却输在了妇人之仁和刚愎自用上。

他的两个儿子王位之争也是他过于摇摆不定造成的,公子章是他的长子也是太子,因为赵武灵王宠幸吴娃,又改立她的儿子公子何为太子。

战国时期的十大雄主排名(离统一最近的四位君王)(6)

赵武灵王在壮年时期禅位给公子何,即赵惠文王。朝中长期处在二王并立的局面,同时他又觉得亏欠了公子章,所以用各种赏赐去弥补他,造成了公子章后期的叛乱。

最终赵武灵王也在宫廷内斗当中被饿死在了沙丘宫,他一生的丰功伟绩也戛然而止。

齐闵王

齐国在战国初期一直都是主角,齐闵王继位的时候战况已经非常激烈。他也是妥妥的“富二代”,父辈留给他一个强国,他自己也是雄心勃勃地想要建功立业,所以免不了战事频繁。

战国时期的十大雄主排名(离统一最近的四位君王)(7)

齐闵王在继位之初曾有一次机会能一举灭掉秦国,当时楚国太子横在齐国为人质,他的父亲楚怀王被秦国抓住后,太子横以楚国东边五百里地为条件让齐闵王放他回国。

由于秦国从中干预,使得齐闵王的希望落了空。所以齐闵王非常恼恨秦国,于是联合韩国、魏国一起去攻打秦国。

眼看已经攻破函谷关,秦国急忙割地求和还献出了一名公主,齐闵王就停止攻击了,正是因为放弃这个机会,使得秦国最终活了下来。

战国时期的十大雄主排名(离统一最近的四位君王)(8)

仅此一战后,齐闵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又继续高举其对外扩张的大旗前往攻打燕国,最终燕国被打得全军覆没。

此后齐闵王又打败了魏国,坚定了他要称霸天下的心,而此刻的他也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只是他太过于刚愎自用、骄横跋扈,连年的穷兵黩武,使得齐国内部逐渐瓦解。

征战过程中他也树敌众多,最终五国联合起来攻齐,他也落得个被部下杀死的下场,最终称霸中原的美梦也落空了。

战国时期的十大雄主排名(离统一最近的四位君王)(9)

燕昭王

在六国当中,燕昭王也是一个狠人,是跟齐闵王等人并驾齐驱的君主,也是有望一统天下的。燕昭王也是在赵武灵王的帮助下回国继承王位。

在他继位之初大量招贤纳士,态度谦卑诚恳,给予的待遇也很丰厚,所以各国的士人们都争相到燕国谋求生路。燕国也在他的治理下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国家也达到鼎盛时期。

那时候燕国也刚刚经历过大乱,可谓是伤痕累累,燕昭王能力挽狂澜将燕国给拯救过来,也足以证明了他的实力。他也在能人志士的辅佐下,兢兢业业地干了二十八年。

战国时期的十大雄主排名(离统一最近的四位君王)(10)

这些年他尽量规避掉战争,使得燕国的财富日益增长,更难得的是在他的思想教育下,燕国上下一条心,形成了同仇敌卡的态势。他这样做其实就是想找齐国报仇,可谓是“卧薪尝胆”的再现了。

当时刚愎自用的齐闵王在内在外都得罪了不少人,其他很多诸侯国都对他有所不满,所以燕昭王觉得时机已经到了。于是他联合其他四国一起攻打齐国,最终杀死了齐闵王。

战后燕国也跻身到战国七雄之列,燕国也开始步入黄金时代。根据史料记载,燕昭王在位的28年是燕国最为强盛的时期,只是他不太喜欢征战,一直都低调地发展自己的国力,不然的话他也有可能统一天下的君主。

战国时期的十大雄主排名(离统一最近的四位君王)(11)

这四位国君都是战国初期的君主,他们都见证和参与那个时代最辉煌的时刻。只是在他们之后,各国的实力也逐渐衰落,唯有秦国等来了嬴政,最终一统天下的责任落到了他的肩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