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强出来混要留后路(热评以高启强为榜样)(1)

热播剧《狂飙》今晚收官,剧中“黑老大”高启强的结局引发热烈讨论。有网友猜测:《狂飙》是否可能参照《绝命毒师》等美剧,让黑帮老大逃避制裁,为下一季埋伏笔?

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因为《狂飙》的主题不是“黑帮”,而是“反黑”。高启强的结局在第一集就已注定:他绝不可能善终。

部分观众不希望或不忍看到高启强惨死或伏法,这种心情不难理解。作为开年第一部大戏,《狂飙》引发了现象级的关注和极高的口碑,令观众欲罢不能。所以当剧集临近收官,许多人意犹未尽,希望留下一点续集的悬念。此外,全剧以高启强发家史为主线,以大篇幅、多角度塑造这个反派形象,加之张颂文的精彩演绎为其注入灵魂,使观众对高启强这个性格多面立体的角色产生了并不片面单一的情感。

这种情感随着剧集的播出,不断投射在社交媒体上。比如高启强的商战“兵书”——《孙子兵法》,成为各大电商平台畅销、热搜的图书。又如“吃鱼”等高启强的经典台词,成为了广泛传播的热梗。再比如,不少自媒体将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与孙红雷在《征服》中饰演的刘华强、王志飞在《扫黑风暴》中饰演的高明远,进行剪辑比较,引起进一步的热议。

这些“周边产品”、连锁反应,都是对《狂飙》这部剧、张颂文这位演员的高度肯定。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在某些平台的评论区里,正向的追剧行为被某些网友歪曲,异化为对高启强这个角色的追捧、对高启强“黑老大”身份的洗白、对高启强注定结局的惋惜。这些言论,如同剧中年轻鱼贩阿刁所高喊的“坐过这把椅子,我以后绝对能成为有钱人”,其实是对高启强的误解,更是对《狂飙》的误读。

高启强是一个极度虚伪的人。他的虚伪,不仅仅体现在以慈善家为掩饰的黑道身份和三番五次的转换阵营,更体现在毫无原则底线的内心。他一度渴望踏实稳定的生活,却在弟弟的一句劝言下就以“家庭”为借口果断投身贪欲的深渊。他口口声声以家庭为底线,却不惜以砍伤继子为代价,换取警方对他个人的保护。他“三令五申”绝不允许手下沾毒,却对弟弟垄断当地毒品市场毫无作为。他看似对身边所有人重情重义,却多次在紧要关头以“仁至义尽”为理由同他人切割关系。至少在我眼里,高启强所有的人设,都只能建立在不伤害他本人的基础上。一旦触动其利己的神经,他会立刻原形毕露、不择手段,牺牲他人、保全自己。

虚伪是高启强的杀手锏,也是他的致命伤。他人性中仅存的真情实感,终究会被反复无常所产生的后果反噬,所以在他不断逃避制裁的发家史中,他也先后失去了一生中的两位至爱——弟弟与妻子。尽管他在人前享受着儿女双全的恩爱幸福,却逃不过家庭内部人心尽失的悲凉。贪得越多,失去得越多,为非作恶,终得报应,这是高启强的宿命,也是赵立冬、龚开疆等一众保护伞逃不掉的结局。而这,才是《狂飙》的主题,才是扫黑除恶、教育整顿的应有之义。

高启强及背后保护伞的结局是注定而不会改变的,是非善恶的划分界限是确定而不容模糊的,扫黑除恶的决心更是坚定而不可动摇的。

作者:孙欣祺

编辑:孙欣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