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为了保证食品的公共卫生安全,应用“巴氏杀菌”方法处理牛奶和奶制品已有近200年的历史。

牛奶加工厂 小型牧场牛奶加工生产线(1)

牛奶加工厂 小型牧场牛奶加工生产线(2)

牛奶加工厂 小型牧场牛奶加工生产线(3)

1856年,被称为"现代微生物学之父"的法国著名化学家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在解决葡萄酒异常发酵问题时,发现加热可以杀死有害微生物,稍后他将该法用于生产安全的"消毒牛奶",牛奶的保质期由此延长到了数十小时.这套工艺被称为"巴氏杀菌法"。但在巴氏奶及其加工工艺——巴氏灭菌法的发源地法国,常温奶的市场份额高达95.5%。

牛奶加工厂 小型牧场牛奶加工生产线(4)

牛奶加工厂 小型牧场牛奶加工生产线(5)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低,细菌繁殖越慢;温度越高,繁殖越快。但温度太高,细菌就会死亡。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耐热、耐冷能力。巴氏消毒其实就是利用病原体不是很耐热的特点,用适当的温度和保温时间处理,将其全部杀灭。但经巴氏消毒后,仍保留了小部分无害或有益、较耐热的细菌或细菌芽孢,因此巴氏消毒牛奶要在4℃左右的温度下保存,且只能保存3~10天,最多16天。

牛奶加工厂 小型牧场牛奶加工生产线(6)

牛奶加工厂 小型牧场牛奶加工生产线(7)

牛奶加工厂 小型牧场牛奶加工生产线(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