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维扬书生自农历大年初三正式开箱以来,中国西南地区唯一方言喜剧社团——重庆“扯馆儿”的票便不太好买抢到“入场券”的“90后”白领冯晓颖17日告诉记者,假期是上班族放松身心的好时机,她要看场喜剧演出“大笑一场”(2月18日中国新闻网),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方言喜剧摸不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方言喜剧摸不得(方言喜剧何以受热捧)

方言喜剧摸不得

文/维扬书生

自农历大年初三正式开箱以来,中国西南地区唯一方言喜剧社团——重庆“扯馆儿”的票便不太好买。抢到“入场券”的“90后”白领冯晓颖17日告诉记者,假期是上班族放松身心的好时机,她要看场喜剧演出“大笑一场”。(2月18日中国新闻网)

山城重庆的本土方言喜剧受热捧,首先是因为演员表演所用的是当地方言。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的土壤,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方言既是重庆地域文化最外在的标记,也是当地文化的载体,男女老少都喜欢,方言有着普通话难以比拟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更能拉近演员与观众的距离。

其次是因为节目内容接地气。

重庆“扯馆儿”创作的喜剧作品,其素材和内容多为方音俚语、名胜古迹、衣食住行、市井民俗等地域文化,在题材的选取、剧中人物的特点表达、台词的设计中大量选取重庆观众日常生活中耳熟能详、能够会心一笑的元素,各种方言汇聚的台词,幽默搞笑且韵味十足,让观众捧腹大笑,难以忘怀。看了这样的喜剧,想不“大笑一场”都很难。

再次是因为节目的形式紧跟时代节拍,切合中青年观众的心理需求。

根据大数据画像显示,“扯馆儿”的观众多为30岁至45岁的工薪阶层,这个年龄段的观众,家庭、工作压力都非常大,工作之余需要得到精神放松。而“扯馆儿”节目的表演形式涵盖渝派相声、小品、脱口秀、魔术、默剧时下流行的文艺样式,“杂取种种艺术,合成一个”,记者在中国多个社交平台检索粉丝留言发现,“幽默”“有趣”“好玩”是观众看完“扯馆儿”演出后的点评高频词。如今,在诸多重庆旅游攻略中,“看美景、吃火锅、听‘扯馆儿’”是标配。

近年来,不少地方的艺术团体将方言融入文艺作品创作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1年,武汉说唱团推出的《活到就要活快活》《杠上开花》《信了你的邪》《一碗都是我的》《一枪拍案惊奇》等方言喜剧深受观众好评,演出档期排得满满当当,仍然一票难求;2016年,河南方言喜剧电影受热捧,由卢卫国执导的方言电影《不是闹着玩的》是一部纯粹的“河南制造”,剧中所有演员都用河南话对白,笑场上百次,“笑果”十足;2020年,云南方言歌舞电视剧《官渡人家》受到热捧,该剧展现了官渡区的1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包括小锅米线、官渡饵块、乌铜走银、猪八碗、刺绣、花灯、滇剧、评书、山歌等,堪称一部“官渡古镇文化百科全书”。

当然,尽管用方言表演的喜剧、电影等有着浓郁的母语氛围,能完全呈现作品的文化底蕴和精髓,但是方言毕竟是一种地方性语言,当地人拍案叫绝时,外地人却摸不着头脑,客观上也给这些地方艺术作品的进一步传播带来难以克服的障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