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英雄人物,他们中有为国捐躯的战士,有励精图治的科学家,还有舍生忘死的普通百姓……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人默默奉献、乘风破浪,才有了如今繁荣富强的中国。

贺鹏飞是贺龙元帅的独子,他也是这些默默奉献的人之一,他用过人的机智,成为了我国购买第一艘舰母的大功臣。

在新中国的十大元帅中,贺龙的名字家喻户晓,他也是比较特殊的一位,因为他曾用两把菜刀就建立起了一支革命队伍。

纪录片贺龙元帅(贺龙儿子贺鹏飞)(1)

1896年贺龙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乡村,从此开始了他不平凡的革命道路。贺龙从小的时候开始就喜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眼睛里揉不得沙子,虽然家庭贫困没怎么读过书,但这并不影响他日后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汗马功劳。

早年他曾率兵参与北伐战争,指挥了历史上著名的陈庄战役,他先后担任过师长、军长、晋绥联防军司令员等职位,战功赫赫。

贺龙一生养育了五个子女,前四个都是女儿,20世纪初的封建思想和重男轻女的观念还是比较严重的,贺龙虽嘴上说着“女儿也不错,女儿也可以建设祖国”这类的话,但他的内心仍然渴望一个儿子。

也许是上天念在贺龙功勋卓著的份上,1946年贺龙终于得了一个儿子,那时的贺龙已经年过半百了,属于老来得子,他的欣喜可想而知。

纪录片贺龙元帅(贺龙儿子贺鹏飞)(2)

那天正是“七大”会议,听说贺龙得子的消息,毛主席、朱德等人全都赶来祝贺,大家伙很替贺龙开心,纷纷想给贺龙的儿子取个像样的名字。

贺龙的得力属下贺炳炎说道:“既然是儿子以后肯定有大作为,名字里边得有个‘龙’字”,其他人也七嘴八舌地说:“快听这轰隆隆得雷声,老天爷都在高兴呢,不如叫贺雷声吧。”

一下子贺老总的儿子得了五六个名字,贺龙也不知道叫什么是好,于是他说:“大家的好意我心领了,孩子的小名先叫小龙吧,大名我在想想。”后来贺龙独子的名字还是关向应给取的。

说到关向应,那可是贺龙的至交好友,与他一起并肩作战多年,有着过命的交情,人人都说他俩是“贺关”一体。

听说贺龙老来得子的时候,关向应还在医院住院,他把组织上分配给他调养身体的奶粉全部留了下来,要给贺龙的儿子吃。要知道那个年代奶粉可是个奢侈的东西,别说是贺龙,就连党中央领导人也不是总能喝到。

关向应说:“我自己这个身体喝不喝奶粉已经无所谓了,但是贺龙的儿子一定要最好的。”

纪录片贺龙元帅(贺龙儿子贺鹏飞)(3)

有一次贺龙的妻子去看望他,他得知贺龙的儿子还没有取名字,便说道:“我和贺老总两个人都喜欢岳飞,岳飞又字鹏举,那不如孩子就叫鹏飞吧。我这身体虽然不知道还能撑多久,但是给你们的孩子起个名字总还是可以的。”

后来关向应因病去世,贺龙为了缅怀好友,真的让自己的儿子叫了“鹏飞”这个名字。

贺鹏飞长大之后,人如其名,鹏程万里,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也是受父亲的熏陶,从小就展露出出色的军事能力和浓浓的爱国情怀。

那时很多人都觉得贺鹏飞虽然各方面都不错,但毕竟是家里独子可能多多少少都会有点贵公子的傲气。其实不然,因为贺龙绝不允许他的子女身上有纨绔子弟的影子,所以在子女的教育方面非常严格。

不管是贺龙的女儿也好,还是独子贺鹏飞也好,从小就被贺龙培养出了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良好品格,他们的吃穿用都是当初贺龙用剩下的,旧杯子、旧书包、旧文具……甚至连衣服都是旧的,上面还有大大小小的补丁。

纪录片贺龙元帅(贺龙儿子贺鹏飞)(4)

1958年贺鹏飞还小,但在学校里每天就是负责抡大锤子打铁的工作,十分辛苦,每次回到家累得倒头就睡,第二天胳膊都抬不起来。可贺龙却拉起儿子的手说:“这手光溜溜的,你哪里是累?还要继续锻炼。”后来贺鹏飞的手上磨起了一层老茧,贺龙才表扬了儿子。

有一次贺鹏飞的腿部骨折,贺老总虽然心疼儿子,但却不允许儿子在家休养,告诉他学校的课程不能耽误,可是连专车也不让他用,所以贺鹏飞只能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到大街上坐黄包车去上学。

在外人看来,贺龙的做法未免太残忍了,但是贺龙却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不让他锻炼,什么时候让他锻炼?男子汉大丈夫就是要要趁早磨练!”

1964年的时候,贺鹏飞凭借优异的能力被保送到哈尔滨工程学院,但是他不想去,因为他的目标是清华大学。那时候有规定,中央领导人的儿子是可以进入清华大学学习的,只要贺龙打声招呼,贺鹏飞就能如愿以偿。

但贺龙没有使用特权,他认为他的子女就和普通人家的子女是一样的,没有享受特权不劳而获的权利。他对贺鹏飞说:“今年没考上说明你努力的不够,如果你不想去哈尔滨工程学院,那就复读一年,明年再考。”

纪录片贺龙元帅(贺龙儿子贺鹏飞)(5)

听了父亲的话,贺鹏飞毅然决然地选择复读。从小到大贺鹏飞对父亲的严格没有一句怨言,因为他知道父亲是为了他好,想要成为父亲那样的英雄就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就算父亲帮得了自己一时,也没办法帮自己一世。

没有人能想象复读的一年贺鹏飞承受来了多大的压力,又付出了多少努力,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1965年贺鹏飞如愿考入了清华大学机械系,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可是道路不总是平坦的,属于贺鹏飞的磨练才刚刚开始。很快,特殊时期到来,贺鹏飞被迫中止学业,隐姓埋名去做苦力。

熬过了那段艰苦的岁月,贺鹏飞才开始大展宏图,那时的贺鹏在一家机械公司担任副科长职务,但为了更好地锻炼自己的能力,1979年贺鹏飞加入了部队,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军人,在部队这个大家庭他又对祖国燃起了希望,他刻苦学习,想要为建设祖国贡献绵薄之力。

纪录片贺龙元帅(贺龙儿子贺鹏飞)(6)

可想要建设祖国,没有想象中简单,仅凭现在所学还远远不够,所以1980年,贺鹏飞选择进入国防科技大学继续进修,4年的时间让他增长了不少的阅历,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所以他被提升为总参装备部部长。

他用心做好每一次工作,致力于研究我国的装备和武器开发,他希望有朝一日我国的武器和装备都能是最先进的。因为他在岗位上出色的表现,1988年,42岁的他被授予少将军衔,1992年升任海军副司令员。

俗话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贺鹏飞深知自己的荣誉得来不易,所以他格外珍惜。做了海军副司令员以后他发现了中国海军的不足之处,也就是中国无法在海上作战取得优势的根本原因—没有自己的舰母。

当年的海军司令姓刘,他曾亲自到美国参观了美国的舰母,每看一眼都会发出赞叹的声音,但美军却狗眼看人低对刘司令说:“这是我们的宝贝,只准看,不准摸。”

纪录片贺龙元帅(贺龙儿子贺鹏飞)(7)

刘司令就这么一会儿踮着脚,一会弯着腰看完了美军舰母,那时他是多么望眼欲穿,又是多么希望我们国家也能拥有自己的舰母啊!

可是中国海军的发展本来就比较晚,没有陆军那么受到重视,再加上中国那时积贫积弱的国情,使海军在武器和装备方面都没有很大的突破,落后了其他国家很多。

贺鹏飞上任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做了大量的调研考察,摸清了我国海军的基本情况,积极整顿海军的武器和装备。同时,贺鹏飞又是一个高瞻远瞩的人,他看到了未来战事的发展趋势。

一旦发生战争,海上是易攻难守的,所以海军的武器装备一定是至关重要的,那时在他的头脑里,很快就为中国海军绘制了一幅美好蓝图。

其实刘将军早年时就像党中央说过:“中国要想真正强大起来,需要依靠自己的航母,我们需要靠自己的努力把航母建造出来。”

可是当时领导人众说纷纭,而且建造航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需要数以千计的高精尖人才,考虑到这些建造航母一事就被无限期搁置了下来。

纪录片贺龙元帅(贺龙儿子贺鹏飞)(8)

后来贺鹏飞终于等来了一个机会,当他得知乌克兰要售出一艘航母的时候,他激动的几天没有睡着,要知道这可是可遇不可求的,如果能够顺利买下,中国在建造航母方面就能省去很多麻烦,而且中国的航母事业也会很快步入正轨。

可是当他把这个想法汇报给党中央的时候,他却被泼了冷水,因为他的提议始终没有被通过……

1985年,前苏联的第一艘航母和第二艘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和“瓦良格”号)开始投入建造,可是六年后苏联解体的猝不及防,航母的建造也被中止,那时的“瓦良格”号已经建成68%,剩下32%的工程没有完成。

解体之后乌克兰独立出来,而“瓦良格”号变成了乌克兰的财产,虽然乌克兰政府想过将“瓦良格”号完工,可是继续建造需要2亿美金,这对一穷二白的乌克兰政府来说,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所以“瓦良格”号就一直被停在海岸边。

纪录片贺龙元帅(贺龙儿子贺鹏飞)(9)

当然乌克兰政府也想过把“瓦良格”解体,可是算来算去,解体花费的钱不比建造的花费少,而且解体后的破铜烂铁也不值钱,实在是得不偿失。

然而事情总会迎来转机,20世纪90年代中期,俄罗斯政府想要花钱购买“瓦良格”号,乌克兰政府看准了这块肥肉,想使劲地宰一把,开出了天价,俄罗斯派出的代表一听,望而却步打消了购买的念头。

虽然谈判失败,但“瓦良格”号却被乌克兰政府看作了至高无上的宝贝。

1999年的时候乌克兰政府得到消息,中国正在想方设法的建造航空母舰,于是想要借此机会将“瓦良格”号卖给中国,没想到美国横插一脚,坚决不同意乌克兰出售舰母给中国。

美国方面说:“如果要想舰母卖给中国,必须拆除舰母上的所有武器和装备,只能剩下空壳子,否则我方将采取经济制裁。”

纪录片贺龙元帅(贺龙儿子贺鹏飞)(10)

其实不止美国,其他国家也对“瓦良格”号虎视眈眈,也许是怕中国买入舰母以后实力猛增,也许只是单纯的不想让中国吃到这块“肥肉”才横加阻拦。

面对美国方面如此无礼的要求,再加上其他各国的暗中阻挠,乌克兰政府犹豫了,中国领导人们也犹豫了,总不能花大价钱买个空壳子回来吧!但贺鹏飞没有犹豫,他知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于是在乌克兰政府决定将“瓦良格”号拍卖时,他心生一计……

贺鹏飞的机智像极了他的父亲贺龙,那时贺鹏飞找到了一位澳门商人,让他假借打造海上综合旅游设施的名义参与“瓦良格”号的竞拍,以此来防止别有用心的国家从中作梗。那位商人一听是对祖国有利的事情,马上答应下来,如约参与竞拍。

并且私下与乌克兰政府接头,传达贺鹏飞的意思,此情此景像极了电视剧中的特工街头的场面。

一切都如贺鹏飞计划的那样顺利进行,最终这位商人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拍下了“瓦良格”号,当他把这个惊人的消息告诉给贺鹏飞的时候,贺鹏飞一度怀疑自己在做梦,没想到自己一直盼望的中国舰母梦,就要成真了。

纪录片贺龙元帅(贺龙儿子贺鹏飞)(11)

可是眼下还有一个难题:如何把“瓦良格”号运回中国?途径各个国家沿海,势必会面临缴纳“过路费”等过分的要求,还会有不可预料的情况的情况发生。

于是乌克兰政府与中国制定了一条最保险的路线:先穿越黑海,然后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最后来到地中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航线。

本来万无一失的计划,却因为土耳其突然违反海洋公约而遇到重重阻碍……20世纪90年代末,土耳其突然强化了博斯普鲁斯海峡对外国船只通过的限制,并以船体过大,影响了博斯普鲁斯海峡正常通过流程为理由,拒绝“瓦良格”号通过。

所以我国立即与土耳其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谈判,土耳其政府要求中国遵守20多条海上防范措施,又要求中国缴纳10亿美元保证今后,才允许中国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但“瓦良格”号遭遇的阻碍还不止这些,在爱琴海,“瓦良格”差点被特大风暴吞噬,沉溺于茫茫大海。

纪录片贺龙元帅(贺龙儿子贺鹏飞)(12)

遇到风暴后的“瓦良格”号与拖船的连接全部断开,很快就失去了控制,左摇右摆。当时,“瓦良格”号舰母上有7名经验丰富的水手,他们都谁都不想放弃,哪怕拼尽所有也要拯救“瓦良格”号舰母。

可是连老天爷偏偏要跟水手们开个玩笑,“瓦良格”号舰母在希腊浅滩搁浅。此时别说船了,就连水手们也是性命难保。好在海上救援队伍火速赶到,7名水手才能得救。这时,“瓦良格”号舰母已经变成了无人问津的“空壳子”。

海上救援队为防止舰母沉没,只能用钢索暂时固定住它,慢慢等到风暴平息。后来这场特大风暴终于过去,7名水手也选择重新回到“瓦良格”舰母上,于是才它继续向中国领海航行。

2002年3月4日,“瓦良格”号航母终于抵达航行的终点——中国大连港口。历时三年,这艘舰母终于踏上了中国的领土,这是多么值得庆祝的一刻。

纪录片贺龙元帅(贺龙儿子贺鹏飞)(13)

为了“瓦良格”号顺利归来,中国大约花费了3000万美元,并在根据买前要求在“瓦良格”号的船体上标明了落户的新港名称,至此中国拥有了第一艘舰母,中国的士兵们听说了这个消息都开心的泪如雨下,欢呼雀跃。

“瓦良格”号来到中国后,中国马上投入了建设舰母紧锣密鼓的工作中,花费了六年的时间,直到2011年才完成了全部的安装工作。在这件事情上,贺鹏飞是功不可没的,可他并没有亲眼看到“瓦良格”号归来。

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贺鹏飞患上了很严重的心脏病,2001年贺鹏飞突发心梗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年仅56岁。

我想,如果再重来一次,贺鹏飞也会选择为他热爱的祖国奉献一生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