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然观是人类认识并改造世界的方法论,理清不同自然观之间的辩证关系,搞清其之间的发展脉络十分有必要性因此先介绍了三种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形成及其具体特征,然后解释了三种自然观之间的联系及其与当时科学水平的关系认识到现实总是先于哲学的,哲学只是现实的反映我们要实事求是,用新现实去改造旧思想,而不是用旧思想去束缚新现实,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优缺点?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优缺点(三种唯物主义自然观之间的辩证关系简述)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优缺点

摘要:自然观是人类认识并改造世界的方法论,理清不同自然观之间的辩证关系,搞清其之间的发展脉络十分有必要性。因此先介绍了三种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形成及其具体特征,然后解释了三种自然观之间的联系及其与当时科学水平的关系。认识到现实总是先于哲学的,哲学只是现实的反映。我们要实事求是,用新现实去改造旧思想,而不是用旧思想去束缚新现实。

关键词:三种唯物主义自然观,发展与联系,实事求是

一、厘清不同自然观之辩证关系的重要性

自然观是人类对于自然界存在方式、演化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总看法,总观点,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1]不同自然观对人们的行为有不同的指导意义,自然观是人行为做事的方法论。但三种不同的自然观之间相似而又不同,其间的界限往往让人搞不清楚。因此常有发生使用错误的自然观指导自己的所作所为还不自知的事情,但错误的自然观导致错误的方法论,错误的方法论又会使人做出错误的行为,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厘清不同自然观之间的辩证关系,是一件十分重要,且十分有必要的事情。

二、对三种自然观的简要认识

(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

古代因东西方文化差距及地理因素导致的信息交流困难,所以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上有两种存在,一种是西方的起源于希腊并逐渐发展开的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一种是古代中国唯物主义自然观。[2]这两种自然观并不完全相同,但其本质思想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起源可追溯至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泰勒斯,他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水,之后其他人在此基础上思考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阿那克米西尼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气”,赫拉克利特和希八索认为是“火”,恩培多勒思最后集众人所长,并加上新的元素“土”,认为万事万物由四种元素,土、火、水、气,组成。这就是古希腊朴唯物主义自然观中占据主流的四气学说,当然还有别的学说,类似留伯基、德莫克利特的“原子论”,毕达格拉斯的“数即万物”,但都不是主流,大多数人还是接受四气说。亚里士多德则将四种元素分解为最基础的四种属性:冷、热、干、湿,并加上了组成天体的第五种元素,以太。不知是巧合还是人类的相同思维方式导致,古代中国也提出了与之类似的自然观。

古代中国也是以认为气构成万物作为开端的,但与古希腊不同的是,古代中国并没有往气里加入别的物质,而是在西周时期认识到一气化阴阳,阴阳轮转,万物随之生息变化。五行学说则是单独阴阳学说之外发展而来,将万事万物分由五种物质组成,即为水、火、木、金、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4]而由春秋战国时期直到西汉时期,阴阳学和五行学说则逐渐合并,在董仲舒的手下最终形成阴阳五行学说。[3]

可以看到巧合的是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古代中国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都认为万事万物由五种物质组成,不过具体成分不同而已,但也有几个重合的元素,这确实是一个令人好奇的地方。

(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

由于近代科学起源于西方,因此与近代科学息息相关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起源并发展自西方。16-18世纪,自然哲学家们根据牛顿经典力学等科学成果,总结了人与自然间的关系,提出了机械唯物主义,形成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此时人们认为,世界是一部机器,由惰性物体组成,与思维存在物——人无关,物体运动是由于外力的推动,遵循严格的机械决定的因果关系。[5]只要掌握了机械运动的规律,原则上就能解释甚至预测世界上的一切自然现象。[6]其主要成因是当时的力学得到了较大发展,且牛顿经典力学成功预测了行星运动,解释了力的存在,取得相当多的成就,在当时几乎适用于任何情景。因此人们自然而然的用力学解释一切自然现象,将形而上学带入自然观中。在参考经典牛顿力学之外,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也吸取了当时其他的科学成果,因此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主要包括以下五个观点。

其一是原子是宇宙的基石,起源于古希腊哲学家留伯基、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等人,至16-18世纪随近代科学的发展而兴盛,其根本思想是万事万物都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其二是绝对时空观,即绝对的时空按实质是永远均匀和不动,与任何外界情况无关。其三是运动的连续性原理,即运动是连续的而不是一段段组成的。其四是拉普拉斯决定论,即只要知道某物体初始时刻的状态及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力,那么一定可以预测到未来任何一时刻的状态。最后则是人是机器的论断,这个结论由前面的万事万物由原子组成,原子做机械运动,运动可被预测等观点推导而来,并由法国哲学家拉美特里给出。

现在看来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僵硬的,错误的,形而上学的,但确实是最符合当时科学成果,观测现象的,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19世纪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自然观也随之进一步演化。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继承了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中的缺陷,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自然科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7]

为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奠定基础的科学发展主要包括:星云假说,其在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道缺口;维勒用无机物人工合成了有机物尿素,就此打破无机物和有机物之间的界限;细胞学说的出现,就此打破动植物的界限;能量守恒律的发现,就此打破了不同运动形式的界限。除了以上这些,地质渐变论,电磁场理论,元素周期表,生物进化论等等科学理论,也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产生发展奠定了现实的基础。

依托现代科学发展,并吸收了之前的自然观中精华部分所发展起来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具有了实践性、科学性、辩证性、历史性、批判性等显著特征。它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史和人类史、人的受动性和能动性等等方面的统一。这时,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实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8]

三、三种自然观之间的辩证关系

从前面对三种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了解中我们可以看到,三种自然观并非毫无关联的,并非从一种跳变到另外一种,而是有一种东西在其中联系着它们。三种自然观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演化,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而其中联系着他们的就是人类对这个世界的具体认知。

从万事万物都由五种物质组成的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到产生原子论和机械的拉普拉斯决定论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再到现在的万事万物都是联系的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这其间先于自然观变化的都是人对现实物质世界的认知。是因为科学的发展,才带动了自然观的发展,哲学观念往往是现实世界的反映和升华总结。古希腊时期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多靠想象,因此感性的认为物质的根本是五种东西。近代科学知识的发展还停留在表面,只看到了不动的整体,没看到潜藏在下面的千变万化,相互转换,因此发展出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而随着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深入到更细微的层面,更广阔的尺度。看到了大陆的飘移,物种的进化,也看到了能量的转化,性质的改变。自然而然的就从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进步到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哲学观念,只是现实世界的缩影总结。

正因为现实世界的连续发展连续存在,因此反映各时代的各种哲学观念之间也必然充满了联系,后出现的哲学观念必然包含着对前代哲学观点的批判与继承,唯物主义自然观当然也如是。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吸纳了古希腊时期的原子论,批判了五种物质组成论。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批判吸收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不变论,进而演化为了万物变化论。

四、结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现实世界的认知也越发深刻,反映现实唯物主义自然观也随之不断发展进化。从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到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再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从这中间我们必须意识到一个问题,自然观是随着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而改变的,因此虽然现在我们已经认为我们的自然观很完美了,但这只不过是我们生活在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对应的时代所产生的错觉。相信那些处在古希腊时期,近代工业时期的人们,也认为他们的自然观是完美无缺的。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怀着一颗敢于改变的心,我们要实事求是,当面对新认识的世界时,我们必须勇于改造旧的自然观,让其适应新的时代,而不是用旧的哲学思想去批判新的现实世界。我们要明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哲学只是现实世界的反映,是现实给了理论根基,而不是理论决定了现实。

[1] 胡蓉.哲学与人生智慧 大学生哲学基础教程[M].武汉:华中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21.

[2] 吴炜.自然辩证法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9.

[3] 庞朴.阴阳五行探源[J].中国社会科学,1984(03):75-98.

[4] [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5] 王树松.自然辩证法概论[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7

[6] 谢瑜.自然辩证法案例分析[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8.

[7] 孟映.近代科学的系统思想的发展与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J].经济研究导刊,2013,(06):233-234.

[8]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