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梦霞

散文奶奶的小脚(散文王梦霞外婆的算盘)(1)

整理家里的东西,发现压在书橱最底层,有一个一尺长的旧算盘,顺手掂来,上下拨弄着珠子,一时间,想起了我的外婆。

我的外婆住在湘阴白泥湖楠竹村,走进村口,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青翠欲滴的竹林,阳光透过竹叶,斑斑点点的洒在地上,远远的看见外婆家的土砖茅屋座落在竹林边,“竹依碧水影依楼,笔韵悠悠夜入愁”,外婆就是倚竹而居的奇女子。

外婆生于民国六年,是一个饱读诗书、经历坎坷的女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毕业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正当她满怀报国之志投身教育事业时,1938年,日寇侵略中国,直逼长沙。国土沦陷、家园遭浩劫,这也成了她人生噩运的开始。燃烧弹,让县城成了一片火海,来不及逃难的外婆虽然捡回来一条命,但眼睛被严重烧伤,不到一年便双目失明。从此,外婆跌入了黑暗的深渊。一个盲人,国难当头,徒有满腹经纶、报国之志,却无力施展。

外婆是一个乐观的女人。 嫁给我外公后,随老实的外公回到了乡下,相夫教子,很少讲她的不幸,更多的是讲她年轻时的理想,当老师的自豪。她说中国落后源于教育,面对苦难的生活,外婆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新中国成立后,在家里办起了义务“家庭课堂”。听妈妈讲,村里几个“大角色”都是外婆教的珠算,算起来现在都有八十岁的高龄了。五十年代初期,村里几个愣头小伙初中毕业后到大队当了老师,他们拜外婆为师,孜孜不倦地学习珠算,其中一个叫伯勋的叔伯舅舅,离外婆家最近,经常到外婆这里练习算盘,算盘堪称一绝。被县里的领导看中,调去银行工作,后来一路攀升,最后干到了银行行长的职位。真是算盘打出来的精彩人生啊!

外婆是一个坚强的女人,虽然眼睛看不见,听力却是出奇的好,从来没有叫错过学生的名字。他的得意弟子时常回来看他,说还要再参参师。外婆很是欢喜。笑盈盈问:“授生啊!学校情况还好不?”再问:“伯勋,银行工作累不累啊?孩子都上学了吧?”他们答:“先生,好着呢!孩子们都好呢!”外婆起身摸摸索索的走到一个旧木箱前,打开箱子盖,摸出一个算盘来。这个算盘大约一尺长,五寸宽,整整齐齐的黑子儿,每珠七粒子,一横杠隔开,横杠上面两粒珠子,下面五粒珠子。这个经过岁月打磨的算盘,格外的亮眼。外婆小心的拿着算盘摸到堂屋里的椅子上,算盘也快乐的发出清脆的响声。

忽明忽暗的煤油灯映着外婆的脸庞,是那样的秀丽端庄,“腹有诗书气自华”她虽然看不见这个世界,却输送着光明,她一遍又一遍的念着珠算口诀:“二一添作五,三下五除二”……那些算盘珠子在学生们的手上欢快的跳舞,哗啦哗啦的唱着歌,突然又乱了,乱的一盘糟,在外婆的指导下,重来,一遍又一遍的拨弄着珠子。体贴的外公送来一杯茶,外婆喝一口润润喉咙又继续了。要到晚上十点才结束授课。外婆教过的学生,有银行行长,有中学校长,有大队书记,更多的是从事会计工作……外婆的算盘珠子就像一粒粒知识的种子,播种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在那里生根发芽。

外婆是一个有梦想的女人,可惜可恶的小日本折断了她的翅膀。但外婆从来没有放弃过她的梦想。1958年,村里开扫盲班,外婆竟然担任了扫盲班的老师,珠算班的主教。外婆闲时举着拐杖行走在乡间,给那些一字不识的大嫂们讲故事,给新生孩子取名字。由于外婆这个女秀才的缘故,楠竹村以及周边十里八乡的孩子们都没有小名,都是外婆取的很有诗意的名字。给孩子取好名字后,外婆总不忘叮咛几句:“大了带他来学算盘哦”!

春去春又来,一晃到了七十年代,外婆的学生一批又一批的成长着。像山里的凤凰一样飞出去一只又一只。我喜欢跟着外婆去串门,因为外婆的才学赢得所有人的尊敬,我感觉到特别光荣,我对外婆说:“我做你的眼睛”。外婆开心的摸了摸我的小脸蛋。我牵着外婆的手,穿过片片竹林,走在乡间的小道上。告诉她池塘的荷花开了,有蜻蜓在飞。告诉她,田里的稻谷黄了,告诉她有好多穿花衣的鸟儿……遇到提着篮子去塘里洗红薯或衣服的大妈们,她们都马上放下手里的篮子,忙不迭身地把外婆请回家去,把家里好吃的东西拿出来。有红薯干,红薯皮。有时还有甜甜的枣子。热情的大妈们知道外婆喜欢喝姜盐茶,总要泡上一大碗。我就可以吃到几粒豆子了。然后外婆拿出他那当校长的学生抄下的珠算口诀 ,递给大妈们,嘱咐她们的孩子回家背口诀,练算盘。外婆虽然没有眼睛,心灵一样可以传递思想,感化后人。

随着我慢慢的长大了,缠着外婆学打算盘,记得我六岁那年,外婆说你先学打“六百六”再学“九归”外婆又小心翼翼的摸到木箱子前,拿出算盘来,我得意的在外婆的算盘上学打算盘。外婆念着口诀“一上一,二上二、三上三”……可算盘在我手里却不听使唤,和我作对,怎么打都是一盘糟。我把算盘一扔,说:“外婆!我不学了,学不会”。外婆接过算盘,小心的抚摸着,确定我没有扔坏她的宝贝算盘,才舒心的笑了。她打了一盘“九归”。只见外婆熟练的划着那些珠子,所有的珠子都听外婆使唤着,她就像一个将军,珠子都是她的士兵,我看的目瞪口呆,谁说外婆没有眼睛呢?算盘在她的手指间运用的如此娴熟。原来,外婆失明后,一直在操练着,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啊”!

外婆说:“你还小,等你大些再教你,你要回屈原读书去,你们农场学校条件好些。算盘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功课。”“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外婆教导我读书是寂寞的,是辛苦的,要耐得住寂寞,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传承了外婆的思想,对文字情有独钟。

我读高一那年,听说外婆病了,是心脏病。那时没有电话,交通也不方便,只有妈妈回家见了外婆最后一面。听舅舅说外婆在病床上还在教孙子輩打算盘,直到她生命的最后一刻。我因为不在外婆身边,也不用心,仅学了点皮毛。表弟就不同了,他经过了外婆的系统训练。高考考起了天津陆军军事学校,当年在部队打的一手好算盘,被长官赏识,把女儿许配给他。我时常调侃表弟说:“算盘抱得美人归”。虽然现在我们有了电脑、手机、计算器。但我们都忘不了伴随着我们长大,封存在我们记忆深处的算盘。

我 最后一次见外婆,是1986年的秋天,外婆睡在床上,穿着外公给她做的衣服,裙子,盖着外公给她绣的绸被子,是八仙过海的图案。旁边放着她的贴身宝贝――算盘。舅舅郑重的把这把伴随着外婆五十个春秋的的算盘交给了我,说是外婆临终前交代,要我好好练习 ,努力读书。我捧着外婆的算盘,泪流满面,外婆!你怎么不等到我长大啊?

那是九月的天,有点凉,外婆静静的躺着,闭着眼睛,带着笑意,很安详,我趴在床边上。摸着外婆冰凉的手,用力的哭喊:“外婆!外婆!”再也没有人应了。再没有人给我念珠算口诀,再也没有人给我讲故事了。我敬爱的外婆带着对家乡的热爱,带着对孩子 的期待,带着对光明的向往,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刚过68岁的生辰。外婆出殡那天,下着雨,淅淅沥沥,老天也仿佛伤心落泪。送葬的队伍很长很长,他们大都是外婆的学生,还有附近的乡亲。我们伫立在外婆的坟前,捧一抔黄土,寄托着哀思。

外婆走了三十多年了,长眠于她熟悉的楠竹林,看花开花落,赏云卷云舒,听燕子呢喃,嗅淡淡梅香。她有眼睛,就像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她用智慧的火种,点燃着盏盏希望的灯,照耀着我们走向远方。

[责编:姜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