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沛县古称沛泽2000多年前,这里水草茂密、河湖丰沛、禽兽隐栖,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建立大汉王朝,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本想与卿度余生美图?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本想与卿度余生美图(千年沛泽绽放现代模样)

本想与卿度余生美图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沛县古称沛泽。2000多年前,这里水草茂密、河湖丰沛、禽兽隐栖,汉高祖刘邦斩蛇起义建立大汉王朝。

沛县地处江苏西北,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经济实力强劲,2021年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榜中名列第41位,在苏北各县(市)中排名第一。但经济发展的同时,沛县也有着资源枯竭型城市绕不开的生态之痛。

40多年的煤炭集中开采,留下10万多亩采煤塌陷区,成为“大地伤疤”;航运和水产养殖的粗放发展,让微山湖“明珠蒙尘”;畜禽养殖每天产生近千吨粪污,加上农村生活垃圾,造成“垃圾围村”……

以人民为中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可持续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沛县把这一发展理念刻入城市和地区发展的基因,让生态保护成为发展的自觉行动。如今的沛县,湿地公园里芦苇摇曳,微山湖上碧波荡漾,乡村环境清新优美,千年沛泽绽放出生机盎然、宜居宜业的现代模样。

精准施策,“大地伤疤”变湿地

早春的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碧波荡漾、苇蒲摇曳,落日溶金、水天一色,各种鸟儿时而振翅飞翔,时而游戏水中。漫步其间,时间似乎也会在这里慢下来,静谧、平和、舒缓,乐享无可复制的自然之美。

2021年12月29日,沛县安国湖湿地公园通过验收,正式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总面积517公顷,距离沛县县城仅有10分钟的车程。

很难想象,这里原来是采煤塌陷地,生态环境用千疮百孔来形容也不为过。附近张双楼煤矿经过近40年的煤炭开采,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沉陷区内土地平均塌陷深度达6米,大面积耕地沉陷积水,地上房屋损毁,生态环境恶劣。

安国湖国家湿地公园负责人介绍,沛县对湿地公园实施保护恢复工程,投入大量资金开展微地形改造、植被恢复、水系连通等工程,使得湿地面积扩大、植被覆盖率增加,将满目疮痍的沉陷区建设成风光旖旎的湿地公园。公园内现有维管植物155种,野生脊椎动物121种,其中包括水杉、银杏、黑水鸡、青头潜鸭等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

更多的湿地正在沛县建设。投资4亿元建设的龙固镇湖陵湿地、龙湖湿地,目前已完成工程的80%;投入3亿元的洪福湿地和投资1亿元的徐庄湿地正在加快推进。同时,沛县将采煤塌陷地修复和尾水的再生利用进行充分融合,建设水质净化效果好、生态环境优良、生态系统完善的生态安全屏障区。

丰富的煤炭资源,曾为沛县带来辉煌,也留下一道道“地球伤疤”。治愈伤疤,沛县根据采煤塌陷地的实际情况分类处理,除了建设湿地公园,还有土地复垦。

2月6日,杨屯镇卞庄村,村支部书记宋呈柱看着在鱼塘里忙碌的乡亲们,高兴地说,原来废弃的塌陷地经过治理,变成耕地和鱼塘,一年能给村集体带来12万元收入。

宋呈柱介绍,治理工程将塌陷程度深的地方开挖成鱼塘,挖出的土方修复塌陷浅的土地,复垦成耕地。这样一来,村里多出60亩耕地和80亩鱼塘。复垦的土地经过两年多耕种,地力和普通耕地差不多。鱼塘聘请行家管理,今年进行散养和网箱养殖混合。“一年多出十几万元的集体收入,村里的发展会走上快车道。”宋呈柱充满信心。

既不能复垦也不适合修鱼塘,还不能建设湿地,这样的采煤塌陷地沛县也有不少。怎么办?

2021年12月28日,中煤集团上海能源公司新能源基地一期光伏示范项目并网发电。中煤项目也在杨屯镇卞庄村,位于龙东煤矿的采煤沉陷区,近50万块单晶硅光伏组件铺在平坦开阔的水面上,面积约5847亩,水里养鱼、水面上架设光伏组件,是渔光互补型光伏发电项目。项目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近3亿千瓦时,节约标煤1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7万吨。

在沛县,大地伤疤正在被逐渐治愈。目前,沛县共搬迁压煤村庄109个,累计复垦、生态修复、综合利用采煤塌陷地6.013万亩,新增耕地2.266万亩。 “十四五”期间沛县将建设1.21万亩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项目,并利用塌陷较深的区域建设发展绿色清洁能源产业,确保“十四五”末沛县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率达到70%以上。

多措并举,微山湖里船清湖净

微山湖上碧波荡漾,游船驶过,宽阔的湖面卷起朵朵浪花,荡起层层涟漪。

微山湖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沛县湖面有400平方千米,京杭大运河从湖西穿过。

春节期间,位于沛县微山湖畔的中天科尔公司,满墙而设的大屏幕上可以清楚看到水面上、码头上运营的船舶。旁边的数字显示,遍布全国的5000多艘船舶在这个互联网平台上运行,每月运量在100万吨左右。

中天科尔公司总经理魏德聪介绍,这个平台好似大宗货运版“滴滴”,智能匹配货源和运输船舶,目前已经发展成头部企业。“让船舶少跑路、少停留,也就减少了污染。”魏德聪说,对进入平台的船舶,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环保全程管理,货物封仓运行或全部进行覆盖,监控在途或者在港船舶油污、废水和生活垃圾的排放。

互联网平台加上多措并举,沛县最大程度做到“船清湖净”。沛县在京杭运河、杨屯河、徐沛河等主要河道沿线共有7处港口码头,主要从事煤炭、粮食和砂石转运。为减少污染,各港口码头全部建造生活污水收集柜、油污水收集柜、垃圾分类收集箱。

曾经的微山湖,从沛县乘船出发,航行30多分钟都看不到整片的湖面,数量众多的圈圩鱼塘将偌大的湖面分割成一块块“田”字格。围网养殖、投放饵料造成的生态破坏,成为微山湖不可承受之痛。

2021年3月,沛县与养殖户签订退养生态补偿协议,对186处约万亩圈圩鱼塘实施拆圩。

沛县杨屯镇大湾村46岁村民王安响告诉记者,大半年前自己在湖面上还有600亩鱼塘。“真舍不得啊!可是圈圩养殖对水质有影响,给子孙留个好环境更重要。”去年初,王安响接到镇里退养还湖的动员通知,第二天就到镇上签订退养责任状和生态补偿协议,领到约48万元补偿金。对于上岸后的生活,王安响有自己的打算。他说,如今游客越来越多,他准备在岸上开农家乐,靠着厨艺吃“生态饭”。

沛县地处苏鲁两省交界处,像微山湖一样的省际边界河湖多达90余处110多公里。微山湖的生态治理,得益于沛县和相邻的山东省微山县的联手协作。两地打破行政区域壁垒,联动而治,建立信息情况联通、矛盾纠纷联调、非法行为联打、河湖污染联治、防汛安全联保的边界“五联”机制,成功破解非法圈圩、非法建设、非法采砂等生态保护的难题。

2020年3月18日,两地组织公安、水行政执法人员40余人,出动执法船艇7艘,开展打击非法采砂联合行动,一举打掉藏匿的4艘非法采砂船。2019年8月,两地在省际边界处开展刘香庄段码头群专项整治,码头主有山东居民也有江苏居民,历史成因复杂。两地相关部门联手,把问题向群众解释清楚,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顺利拆除了码头群。

两年来,沛县全力推进微山湖沿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成立县级专项行动推进和督查领导小组,对沿湖码头、沿岸绿化、企业环境、村庄环境等开展多轮排查,目标直指“具体问题清零、全域环境清洁”。

变废为宝,美丽乡村更宜居

“你看看我这里,我不说是养鸡场,你肯定以为是粮食加工厂。”沛县安国镇养殖户刘荣,对自己养殖场的环境很自豪。

刘荣和家人一起饲养2万羽蛋鸡,鸡粪处理一直是个问题,费时费力,味道大、污染重,附近村民也有怨言。现在,她和镇上的公司签了协议,只需打个电话,处理中心就有人开车过来清运鸡粪。

有着15年养鸭经历的朱磊介绍,早些年粗放式养殖,粪水直接排河道里,“河里的粪层都有二三十厘米厚。”如今他家20万只种鸭每天产生的粪便,全部由沛县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收运处理。

据统计,2021年沛县规模养殖场共456个,非规模养殖场户共3692户,每天产生的畜禽粪污有千余吨。运走养殖场粪便的车辆,来自徐州国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沛县有机废弃物处理中心,目前该中心已将规模养殖户纳入收运体系,每天全县的千余吨畜禽粪污基本做到应收尽收。

禽畜粪污解决的关键,来自国新的领先技术。该中心2019年投资1.8亿元建成使用,对畜禽粪污等进行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三分之一发电进入沛县电网,三分之二提纯生物天然气并入沛县燃气管网,沼渣生产成有机肥,沼液则直接通过20多公里长的管道,免费输送到田间地头,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沛县,除了徐州国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还有不少生物新能源企业。中机清洁能源、江苏方圆通生物等秸秆收储利用企业,处理面广量大的农作物秸秆,解决秸秆焚烧、弃置污染等问题。

沛县百万亩农作物种植面积,预计2021年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6.5%以上。能做到这一步,除了秸秆收储利用企业发挥作用,还有赖于沛县的动员和组织能力。

在立足本地的基础上,沛县有关部门从黑龙江、内蒙古引入跨区作业队伍,全县共投入大型秸秆收储设备283台套,秸秆运输机械近300台,以沿湖稻区为重点,新建和完善镇级高标准中心草场12个。村干部组织,机械统一编组,统一收获、统一还田、统一整地、统一机插、统一收费,保证秸秆机械化还田质量。

打通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理的“最后一公里”。“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很多富裕起来的乡村遭遇“垃圾围村”。在沛县,这一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沛县城管局副局长马艳美介绍,“沛县农村生活垃圾以有机生活垃圾为主,包括剩菜、剩饭、果皮、菜叶及部分农业废弃物等,主要是厨余垃圾。”沛县引导农户将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初分”,分类收集垃圾时由分拣员进行“细分”,垃圾送到终端设施后由管理员再进行“筛分”。目前全县共配备垃圾分拣员3435名、督导员365名、管理员180名。

这么多人力物力投入,资金怎么保障?沛县采取“3个一块钱”模式,村民每人每月交纳一块钱,各镇街和县财政每人每月分别配套、奖补一块钱。全县每年筹资8000万元,确保垃圾收运体系和生活垃圾分类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实施“政府 市场”垃圾分类运营模式,县镇两级按照每人每年80元标准支付市场化公司运行经费。

厨余垃圾最终怎么处理?沛县阳光堆肥房现已升级到第三代,厌氧发酵全面铺开。在沛县大屯街道,记者看到国内首套机械式村镇厨余垃圾干式厌氧消化装置。“日处理1吨易腐垃圾,20天为一个生产循环周期,产生的沼渣、沼液、沼气资源化利用。”为了保证装置有效运行,武京伟博士已经在这里驻扎一个多月。

如今的沛县,更多乡村变得美丽宜居。沛县城管局副局长马艳美说,厨余垃圾得到有效处理,可回收物资源化利用,其他垃圾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进行无害化处理。“最终所有农村垃圾实现‘三全’,即全过程监管、全区域覆盖、全链条处置。”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张庆来 李辉

编辑: 陈彤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