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从1982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为基本国策,到今年的“三孩”放开,近40年来生育政策变化有什么趋势?国家为什么要放开三孩政策?政策推出后能起到预想效果吗?群众最大的呼声是什么?

一图看懂我国生育政策变化

杭州将发二三孩育儿补贴评论(放开三孩听听杭州家长)(1)

制图 高薇

记者邀请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刘志军,同时结合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和大家细说。

“二孩”政策效果如何?

生孩子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事,也是国家的事。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用“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三个形容词来定义人口问题,“这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逐步调整了生育政策,人口发展形势出现一些积极变化。

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育龄妇女有3亿多人(注:以月经来潮到绝经为止,人口统计中一般以15—49岁为妇女生育年龄)。

2015年,“全面二孩”政策推出后,2016年和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大幅增加,分别超过1800万人和1700万人,比“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前分别多出200多万人和100多万人。

虽然从2018年来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有所下降,但仍然高于40%,由于生育政策调整的因素,全国多出生“二孩”数量达1000多万人。

国家为什么要放开“三孩”?

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志军教授认为,国家放开“三孩政策”,主要考虑是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是客观趋势,全世界都一样,无法避免,因此要实现人口问题的软着陆,放开和适当鼓励生育可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

人口普查是不是对政策出台起到推动作用?

刘志军教授说:“据我了解,‘三孩政策’已经酝酿很久了,这次人口普查(七普)为政策出台提供了数据支撑,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了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程度和生育率低的现实,可以说是加速了政策的出台。”

“所以你也看到,今天(5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是听取‘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重大政策举措汇报和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两个政策是一同汇报和审议的。”

生几个才合理?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949至1969年,妇女总和生育率(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平均为5.8,出生率为33.8‰;

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生育水平开始迅速下降,到1972年总和生育率下降到5.0以下,1977年进一步下降到3.0以下。

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总和生育率空前降至1.3,根据人口学理论,总和生育率需要达到2.1,才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约为1200万人。值得注意的是,“二孩”生育率明显提升,出生人口中“二孩”占比由2013年的30%左右上升到2017年的50%左右。

可见政策的放开对生育率的提高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当前居民为什么生育意愿不足?

“这背后有成本与收益的考虑,大家普遍反映养孩子太累,太耗费金钱和精力;有价值观、生活观的变化,现在年轻人崇尚自由,觉得两个人生活很好了,为什么要生个“拖油瓶”;有社会压力的现实,教育的投入,房价的高企,加上养老、工作、生活的压力,都让大家对生育产生恐惧。”刘志军教授说。

事实上,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发布会上,也有记者提到“全面二孩”政策实施以来,当前居民生育意愿不足的问题。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说,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已经处于较低水平。从2020年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生活的不确定性和对住院分娩的担忧,进一步降低了居民生育的意愿。

“我们应当认识到,低生育水平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结果,生育水平的高低既受政策因素的影响,也受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后者的影响力在逐步增强。还应该看到,随着各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尤其是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人口生育观念转变等方面的影响,低生育已经成为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普遍面临的问题,也将成为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调查,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只要做好相应的支持措施,实际存在的生育潜力就能发挥出来。

“三孩”政策能改变人口老龄化趋势吗?

“准确地说,应该是高生育率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手段。但前面我们说过,人口老龄化已是大势所趋,无法避免,提高生育率只能延缓老龄化的步伐,但改变不了趋势。”

刘志军同时也告诉大家,“不用太灰心,从统计数据来看,无论总的人口规模还是过去十年的年度增长,总体上都是正常的,没有断崖式下降,也没有什么负增长。即便今后进入负增长,也没有必要因为人口数量和结构而过度焦虑,因为人口质量和社会制度才是决定国家和社会发展状况的关键因素。”

如何鼓励生育?

前不久,携程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局主席、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建议“生1个孩子奖励100万”的言论,一下子上了微博热搜。

“用直接奖励的方式鼓励生育不可取,尤其是奖励这么多钱,这很可能导致有的人为了钱而生孩子,忽视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得不偿失。”

刘志军说,鼓励生育,根本上还是要让年轻人真的想生育孩子,不要让生育成为他们的负担。因此“三孩政策”本身不是重点,重点是如何做好政策的配套,如何解决好孩子教育问题、房价问题、育龄女性的职业发展问题等等。

其实,这次中央对于“三孩政策”的表述中,特别提到 “配套支持措施”。比如提到“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要“加强适婚青年婚恋观、家庭观教育引导”,要“对婚嫁陋习、天价彩礼等不良社会风气进行治理”等。

再比如提到要“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要“完善生育休假与生育保险制度,加强税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

还提到要对全面二孩政策调整前的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计划生育双女家庭,继续实行现行各项奖励扶助制度和优惠政策。

这一系列的措施,后期肯定还会出台相应的实施细则。总体上我们能看出,中央对人口老龄化问题和“三孩政策”非常重视,要花大力气解决,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的成本,释放生育政策的潜力。

传闻中的三孩生育政策公布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三孩生不生?家长有哪些顾虑和期盼?未来学校的教育又将面临怎样的挑战?生完二孩后,女性的年龄往往比较大了,生育风险也在上升,孕产妇们对三孩政策怎么看?生三孩需要注意些什么?

三孩生不生?

杭州家长有话说

在杭州工作十多年的吴先生有一个快上小学的女儿,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女儿幼儿园阶段,教育花费还不算多,每年兴趣类培训课程要拿出两三万元,再加上每年一次的旅游、日常吃喝等生活费,一年五六万元是起步的。

“家里光孩子的储物柜就有4个,全是孩子的绘本、玩具等,六一节给孩子买了一个天文望远镜作为节日礼物,花了800多元。”吴先生说,本来正在考虑要不要生二孩,现在三孩政策来了,让他有些‘猝不及防’。

“女儿马上要上小学了,准备去摇民办小学,看今年的招生政策,民办学费普遍都涨了不少。” 吴先生说,“说实话,生孩子对于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也是一种考验,是不是要换大一点的房子、要不要选好一点的学区,都是要考虑的。”

沈女士今年年初刚生了二孩,电话采访的十几分钟里,孩子的哭声时不时从听筒那一端传来。

沈女士的大女儿今年读三年级,二孩是个小男孩,凑齐了一个“好”字,这让一家人都很高兴。“我37周岁生的二宝,产检时社区医院里遇见很多35岁以上的二孩妈妈,有些甚至超过40岁了。我觉得这个年龄层的人,经济相对宽裕,想要生育二孩、三孩的愿望更强烈。”

沈女士说,三孩政策一出,自己所在的几个育儿群里都讨论得很热闹,有一个家长打趣说:大平层的春天来了,两对父母最少2个房间,三个孩子3个房间,自己1个房间,保姆1个房间,马上要6房起步。

另一位二孩妈妈应女士说:“我老公是挺想生三孩的,他觉得孩子越多越好。”应女士说,老公是独生子女,前段时间家里老人生病了,他白天上班,晚上去医院照顾,如果能有两三个孩子共同承担,会轻松不少。

一个班里有30多户二孩家庭

三孩政策将怎样影响未来学校教育

在公布的“三孩”政策配套支持措施的文件中提到:要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降低家庭教育开支。

去年是全面放开二孩后的第一个入园年,都市快报曾作过专题报道——当年各城区摸底调查发现,小班户籍儿童人数激增,有城区比往年多了3000人。入园人数不断攀升,杭州各城区都在积极行动,想方设法缓解入园压力,一批新幼儿园建成启用,教育局将通过园内扩招、区内调节、公民协同等方法,最大化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

三孩政策公布后,未来的学校教育将会面临怎样的挑战?

一位公办小学校长说,学校近几年的入学预警等级都是红色,这意味着学区内适龄户籍儿童人数已经超过了招生计划数。“三孩政策对于学校的资源承载量是一个考验,怎样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好地为孩子服务,学校在教育管理上有很多需要去摸索的地方。”

一位小学老师说,自己带的五年级班里,有30多户家庭响应了“全面二孩”政策,成为了二孩家庭。“在家访过程中,也能感受到二孩宝宝的到来,带给家庭教育的影响。”这位老师说,“两个孩子之间互相陪伴,更加懂得谦让和责任,但同时家长的精力也需要合理分配。二孩家长的注意力比较多的会放在小的身上,往往会错过大宝学习习惯的养成期,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有校长在日常的教学观察和与老师的交流中,总结了一个“二孩现象”:二孩家庭中,大孩往往比较稳重、有责任感,考虑问题也比较全面;二孩则相对比较任性,不过二孩的独立自主性以及察言观色的能力,会更出色。

“如果延伸到三孩,会是怎样的现象?目前是一个未知的状态。可想而知的是,未来对于学校教育过程中的管理和引导,包括心理辅导、生活习惯,学习方式等,都会带来全新的课题。”

浙大妇院、杭妇院目前二孩比例约占二三成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产科主任陈丹青教授经手的产妇中,二孩的比例大约20%-30%。有一个现象比较明显,这些二孩妈妈年龄普遍在35岁以上。如果这些二孩妈妈再生三孩,年龄可能要40岁左右了,高龄产妇的比例有所增加。

在杭州市妇产科医院,2020年的分娩量是13411例。其中,二孩的分娩量大约占1/3。

“今天下午,看到国家放开三孩政策的消息,我和门诊里的孕妇说现在可以生三孩了,但大多数孕妇的反应不是很积极,有个怀头胎的孕妈妈说,生二孩会考虑一下,至于三孩嘛,目前还不敢想。”

杭妇院产科主任柴芸说,这个也能理解,毕竟现在政策刚出来,而目前的孕龄期女性自己本身又多是独生子女。

想生三孩,年龄不是大问题

但能在40岁前完成生育最好

40岁那就是高龄产妇了,怀孕会不会很困难?

对此,陈丹青教授表示,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妈妈身体素质的提高,有些妈妈即使剖腹产生完两胎,子宫状态还是很不错的,怀三胎也完全没问题,大家没有必要过分担忧。陈丹青教授曾遇到过50多岁生二孩的妈妈。

“要生三孩,最重要的是做好孕前全面评估。比如剖腹产后子宫疤痕情况评估,卵巢、宫颈、盆腔等部位妇科疾病的筛查,备孕前的营养管理、体重管理,还有丈夫生活方式上不能抽烟、喝酒等等。”陈丹青教授表示,如果身体条件允许,能够自然受孕或者通过辅助生殖技术受孕,年龄上倒没有太大限制。

柴芸主任说,总体来说,现在就想生三孩的孕妇,往往是年龄偏大的高龄产妇。女性一旦上了40周岁,无论是自身的健康风险还是宝宝的健康风险肯定会有所提高。一方面是自己的身体机能有所减退,怀孕中发生各种妊娠并发症的概率增高,另一方面宝宝发生各种出生缺陷的概率也会提高。当然了,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作为产科医生,也会竭力把这种风险降到最低,但还是建议,如果想生三孩,一定要尽早考虑,甚至在备孕头胎时就要考虑好,尽可能把生三孩的年龄控制在40岁以前。

想生三孩,一定要做好孕前检查

柴芸主任提醒, “瘢痕子宫”是再生育咨询门诊中最为常见的高危因素。只要是经过剖宫产的子宫都属于瘢痕子宫,尤其是前两次都是剖宫产的,要更加注意。

瘢痕子宫的风险在于:怀孕后易诱发前置胎盘,而且大都属于凶险型的前置胎盘,这会使孕妇和宝宝在怀孕过程中都面临风险。另外,瘢痕妊娠的概率也很高,即胚胎长在了剖宫产留下的瘢痕上,容易导致子宫破裂,引起无法控制的阴道大出血,从而威胁产妇生命。所以如果超过40周岁再怀孕,孕妈妈一定要更加注重相关的产检。

与前一次妊娠间隔的时间也有讲究。无论是剖宫产还是自然分娩,两次怀孕间隔的时间在2—3年是最好的。一般来说,建议剖宫产最少要间隔18个月以上。

当然,两次怀孕间隔也并非越长越好,2-5年为最佳怀孕期。如果超过6年,子宫切口的瘢痕会逐渐变薄,肌纤维会变成结缔组织,张力随之变差,反而容易增加子宫破裂的可能。如果间隔10年以上,风险就更大了,容易发生胚胎种植不到位情况,胎盘早剥、前置胎盘的概率就会增加。

柴芸主任强调,想生三孩的女性在备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先到再生育门诊咨询一下,仔细评估身体情况。

尤其是在前一次怀孕过程中有过高危因素的,比如患有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如妊娠心脏病、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一定要经过仔细的评估判断是否适合再次怀孕。如果年龄超过45周岁,又有严重的心脏病、肾病等其他脏器疾病的,则不建议再次妊娠。

对于生三孩,陈丹青教授建议孕妇选择技术力量雄厚的大医院。

“产科更多的是依靠团队的力量,出现大出血、子痫、抽搐等危急情况,大医院有经验也有能力为产妇和宝宝安全保驾护航。”

不仅是备孕和生产,生完三孩产后恢复也很重要。陈丹青教授提醒,月子里不能躺着不动,容易有血栓,另外饮食上也要格外注意,不然高血脂、高血压等老年病会提早找上门。

陈丹青教授同样提醒,像一些有严重心脏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好以及其他恶性疾病的女性,考虑到怀孕时重要脏器可能会吃不消,建议谨慎生三孩。

如今,三孩生育政策正式落地,会对楼市产生怎样的影响?大“室”所趋会是新的户型风向标吗?

住房结构或将结构性上移

诸葛找房数据研究中心分析师王小嫱认为,人口政策的变化,对各行各业影响很大,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更和人口息息相关,此次人口政策值得房产行业关注。

王小嫱觉得,三孩政策推出,住房结构或将结构性上移。

“2016年二孩政策全面实行后,刺激了中国改善性需求的释放,中国房屋交易结构性上行,大户型产品受到青睐,尤其是三居室。这次三孩政策出台,也会有利于大户型产品的释放。”

她同时认为,三孩政策中关于子女配套扶持有利于提高国民的生育意愿,激活改善型需求。

某浙系房企旗下相关设计公司部门负责人告诉我们,三孩放开,人们的购房思路可能会发生变化。接下来120-140平方米的四房,或将替代目前90平方米左右的三房,成为未来的主流。但这绝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需要漫长的调整期,可能要几年后才会有明显表现。

某闽系房企杭州区域营销负责人认为,可能三孩生育政策放开后,国家会在完善住房等政策方面做好支持。“所以保障房的比例可能会提升,给予多孩家庭的住房补贴、住房支持政策会强化。”

也有业内人士分析,部分家庭,也可能会开始慢慢走向租房生活。“随着这一波风向带动,未来楼市的买房模式或将变为租房模式,那么,放宽三孩后,带动的一部分是租房市场,而不是买房市场了。”

杭州这些板块有不少四房产品

从一个孩子,变成两个,甚至以后可能是三个孩子,很多改善家庭将直接从“三口之家”跨度到“五口大家庭”,再加上家里老人,很可能会出现房间不够用、早晚抢厕所等尴尬情况。

未来,对于多孩家庭,四房或将成为首选,原本被称为改善型住房的四房产品,也或将变成刚需产品。目前,杭州的闲林、临平、崇贤、南部卧城等板块都涌现出不少四房产品。

比如,南部卧城板块,多孩改善家庭想要置换一套四房户型,大约需要400万左右。这两天正在登记中的禹洲·泊朗廷项目就有建筑面积约119、128、134、138、148平方米等5种四房户型。除此之外,泊朗廷还是现房销售项目,交付入住时间快。

在临平板块,中天汀洲印月、上坤华景川云栖宸园等在售楼盘,都规划了四房户型。但户型面积都不大,以建筑面积约128平方米的小四房户型居多。

同样位于临平新城板块的新城英冠香悦和鸣、德信博宸君府规划的四房户型,则大多是叠墅产品。四房两厅三卫,香悦和鸣最大规划了建面约161平方米,博宸君府最大的建面约136平方米。如果多孩家庭想要买一套叠墅改善,临平板块的总价还是很友好的。以香悦和鸣的叠墅产品为例,均价约31050元/平方米,500万以内可以入手一套大四房。

再往北,临平山北板块的万科四季都会、伟业熙境府等,也有约133和122平方米的四房两厅两卫户型,都是高层产品,均价分别是19800元/平方米、20800元/平方米,预算有限的改善家庭,可以考虑这里。

再看崇贤板块的杭语清澄、半山桃源的合能杭玥府、丁桥的华侨城芳菲与城等,都有四房大户型。

如果想要看看主城的楼盘,武林新城的绿城春来枫华最后一批高层房源正在加推。其中也有约139平方米的四房两厅两卫户型,均价约4.7万元/平方米,总价在620-690万元之间。

昨天下午,三孩生育政策出台后,也在网上引发了一阵热议。

有网友晒出了上中下三层的“三孩”高低铺:

杭州将发二三孩育儿补贴评论(放开三孩听听杭州家长)(2)

也有网友晒出了适合三孩家庭的139平方米四房一厅且南北通透的全明户型:

杭州将发二三孩育儿补贴评论(放开三孩听听杭州家长)(3)

三孩生不生?

你希望有哪些配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