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何思婷 何宗旺 袁柏赟 郴州报道

郴州市安仁县向西的深丘里藏着一个精致的村落——大塘村,过去的4年里,大塘村充分盘活千余亩土地资源,挖掘村民养殖潜能,逐步发展产业规模化实现村民增收致富。

“ 95后”的退伍小伙唐凯是大塘村的水蛭养殖开荒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塘村人,2017年,唐凯退伍后被安排在村里主持扶贫工作,带着特属于年轻味道的意气风发,他立志要为大塘村开辟出一条与众不同的致富路。

守初心持恒心强信心分析(唐凯信念坚定蛭)(1)

唐凯与他的水蛭养殖。

在一次与战友电话中,水蛭第一次进入了他的视野,追问后得知养殖技术要求高但利润可观,敏锐的他意识到这个项目有市场前景。当他做好功课满怀期待向村民们推广时,却被一盆盆“没钱”“不懂”“不敢”各种理由的冷水浇灭,没有村民愿意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虽然理解却也很无奈,他不忍放弃刚燃起来的希望,要摸索出村民致富路只能自己当“先头兵”开路,经过无数次心理斗争毅然辞去村里职务,专心到江苏拜师学艺。

可是,在当时的水蛭养殖市场,并不是物以稀为贵,而是物以“需”为贵,拥有一技之长的养殖人是不愿分享技艺造成养殖规模群的壮大,从而抬高水蛭种苗的价格。目标坚定的唐凯只能以务工打杂为名进入各大养殖场,从零开始学习,偷偷观察着水蛭养殖过程,从水蛭生长的温湿度、饲料喂养、品种选择等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

守初心持恒心强信心分析(唐凯信念坚定蛭)(2)

唐凯养殖的水蛭。

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有小成的唐凯回到大塘村后,把自己的积蓄和退伍费全部投资到水蛭养殖,没有给自己留任何退路。经过小规模试验后,唐凯正式走出了水蛭养殖的第一步,然而创业路上总有突如其来的绊脚石。搭建好的大棚遭遇偷工减料,几场暴雨一下,三座连栋大棚均遭到严重的损坏,一时之间唐凯陷入了迷茫,他投入的60万血本无归,消沉的他为了逃避现状南下广州打工。

当时的大塘村正面临着集体经济发展困难,种粮效益比较低,农民弃耕较多的情况。村支书唐明亮听说水蛭养殖这个项目现状后,对像唐凯这类具有技术的年轻人半途而废觉得十分惋惜,多次致电唐凯鼓励他回乡继续养殖事业,并个人出资借给他4万元保障养殖,帮助他重拾信心,同时召开村支两委会议研究试养4亩水蛭。

抓住了村里帮扶政策这根“救命稻草”,解决了大棚基础建设问题的唐凯重振旗鼓,想法设法提高自己的养殖技术,上网查资料,买书看方法,一头钻进养殖场日夜琢磨。

守初心持恒心强信心分析(唐凯信念坚定蛭)(3)

唐凯的水蛭养殖大棚。

与此同时,依靠唐凯技术支持试养的四亩水蛭取得了较好的成果,评估出经济效益的唐明亮,决定抓住相关部门重视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申报项目资金50万元,扩建10亩水蛭特种养殖基地以壮大村集体经济。

不忘初心,志在人为。现如今,刚购置的20万尾水蛭种苗正在大棚内蛰伏着,到明年的十月,将全部“变现”。唐凯从一无所知的技术小白到已为人师的技术大拿,大塘村从白纸一张的集体经济空心村到如今药莲、黑山羊、泥鳅、水蛭各项特色产业“百花齐放”,时间将是化茧成蝶蜕变的最佳见证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