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老城区面积多大(广州及新旧各区名称起源知多少)(1)

广州名字的由来:在周朝的时候,现在的广州叫做“楚庭”。秦朝的时候现在的广州叫做番禺(南海郡的郡治,南海郡包括今广东大部)。汉朝的时候,交州的州治广信(梧州,一说封开)。三国的时候,吴国孙权曾把交州分治,分成交州和广州,因为把州治从广信东迁到番禺,故名广州。当时的广州的范围包括南海、苍梧、郁林、合浦四郡,州治在番禺(今广州)。

广州,是中国第一个设市的城市

探索广州、广东和广西的名称由来,还要再谈谈汉代岭南一个至关重要的地方,本书反复提到的广信县。

广信建县于汉武帝元鼎六年。时刚平南粤,取“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意。

1953年长沙子弹库23号汉墓出土一枚“广信令印”。据《汉书·百官公卿传》:“万户以上为令,减万户为长”。广信称令而不称长,可见它是一个万户以上的大县了。这是一方“冥印”,这个长沙人做过广信县令,官印移交下任,他死后家人仿制了此印陪葬,好让他到阴间去摆官威。这件事也可以说明,汉初长沙国与广信县之间,有着密切的政治和交通的联系。

汉武帝设交州刺史治管辖相当今广东、广西和越南中、北部的大片地区。交州刺史治于汉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起设在广信县,东汉又一度迁去交趾的龙编,公元202年汉献帝又把刺史治搬回广信县,广信县两度成为整个岭南的首府。

广州老城区面积多大(广州及新旧各区名称起源知多少)(2)

“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之广信塔

公元226年,孙权把交州分为两个州,西部的交趾沿用交州旧称,东部地方新设的州从广信县搬来,乃取广信的广字命名为广州,广州的名称开始在历史上出现。但这是一个大行政区的名称,并非今天众所周知的广州市。随着行政区越分越细,“广州”管辖的地方也就越来越小。从三国、晋到南朝梁,它还包括两广的大部分;梁、陈时它已缩小到广东中部和东部;隋、唐、南汉和宋它管辖广东中部;元广州路,明、清广州府大致管辖珠江三角洲。广州的名称出现至今已1771年之久,番禺(今广州地)一直是“广州”首邑(仅隋一度迁治曲江,并避隋炀帝杨广讳改名番州) 。但是这个首邑本身却一直不叫“广州”,直到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在广州地方成立广州录事司,“以州之东城、西城、子城并番禺、南海两县在城民户录之”。这是广州第一次成为一个建制城市,对广州的城市建设有相当的促进作用,使广州在岭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有所加强。可惜元亡之后,广州录事司被取消,广州城区又恢复过去南海、番禺分治的情况。

直到民国初年裁府留县,大行政区不再称“广州”了,“广州”之名才归广州市所专有。

广州老城区面积多大(广州及新旧各区名称起源知多少)(3)

广州古称“楚庭”

依我国政区设置沿革惯例,城市一向不能作为一级政权,只归所在县管辖。广州于1918年10月设广州市政公所,二十年代初设市政厅,负责处理城市的公用事务,但非一级政权机构。1920年 11月,以广州为中心的中华民国军ZF任命陈炯明为广东省长,陈炯明有意仿效西方政制突出城市的作用,使广州脱离番禺管辖而成为一座独立城市,任命1917年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孙科接掌市政厅。孙科留美时潜心研究欧美各国ZF组织运作以及都市规划,1919年撰写《都市规划论》一书,成为当时国内市政建设的权威专家。他受命起草《广州市暂行条例》,共有57条之多。其中第三条规定:“广州市为地方行政区域,直接隶属于省ZF,不入县行政范围。”这是我国第一次以法例形式宣告一个城市型政区的诞生,具有首创意义。1921年2月15日,广东省ZF会议通过上述《条例》,公布执行。由广州市政厅依上述条例成立广州市ZF,任命孙科为首任广州市市长,至此广州市ZF正式开始建立。

由于广州市是全国第一个建立“市”级政权的城市,北伐以后各地陆续建“市”,多以广州市政组织为蓝本。

——《封中史话·廿七》陈乃良 广东地图出版社 1998

广州老城区面积多大(广州及新旧各区名称起源知多少)(4)

位于广州的“古之楚庭”石牌坊建于1644年,1867年重建。(图片由英国维尔康姆图书馆提供)

【广州各区名称的起源】

广州原有12个区,2个县级市,其中越秀区、东山区、荔湾区、海珠区并称老四区,而老四区再加天河区、芳村区、白云区、黄埔区则称老八区;现在的新区有番禺区、花都区、南沙区、萝岗区;2个市则是增城市和从化市。

2014年2月12日,经国务院同意,撤销黄埔区、萝岗区,合并设立新的黄埔区;撤销县级从化市、增城市,设立从化区和增城区。调整后广州共分11个区。

广州老城区面积多大(广州及新旧各区名称起源知多少)(5)

越秀区

越秀区其实就是以前的广州城,而以前的广州比越秀区的范围要小很多,后来因為广州的巨大发展,管辖范围也变大了,在1950年6月24日就将广州城变為广州的一个区,而越秀区中的“越秀”之名就是因為区内有座山叫做越秀山(原名“粤秀山”,后来为什么改成“越秀山”,连史书都没有具体的记载),越秀山的别名又“观音山”。所以在建区时就定為“越秀区”。

东山区(2005年撤区,併入越秀区,并称越秀区)

东山位於广州城以东,以前这裡是一片片小山岗。东山之名,起源於明代的“东山寺”,在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有一太监在镇守广东时,由於贪赃枉法,深受良心责备,於是在城东八里处建起一座寺庙,该庙初名“太监寺”(现在的署前路),於成化18年建成。建成初期,从佛山祖庙请来了北帝供奉在前殿,便把该寺分為前观后寺的格局,后来,成化皇帝朱见深大赦天下,把该寺改名為“永泰寺”。

大概始于清初及至清末民初,这片岗臺地开发成街村,侨房成批涌现,因广州人习惯把岗地称為“山”,故此“山”与“岗”混淆,民俗习称寺四邻的街区為“东山”,一直相沿未改。所以1960年建区时定為“东山区”。

广州老城区面积多大(广州及新旧各区名称起源知多少)(6)

荔湾区

荔湾,旧称“西关”,原為广州城的西郊。因区内有“一湾青水绿,两岸荔枝红”美誉的“荔枝湾”而得名,1960年夏所以建区时便称為“荔湾区”,现在的荔湾区包含了整个西关。

广州老城区面积多大(广州及新旧各区名称起源知多少)(7)

海珠区

清乾隆年间范端昂的《粤中见闻》记曰:“广城南海中,有片石涌出水面,广袤数十丈。相传有贾胡持摩尼球至此,珠飞入水,浦曰沉珠,其石曰海珠”。书中还记述了海珠石上有慈庆寺,种有古榕,清顺治年间筑有炮臺等。宋代时海珠石羊城八景之一,“海珠晴澜”。

海珠石因长年受泥沙冲积,渐与珠江北岸陆地部分连接,1928年被辟為海珠公园,民国20年(1931)扩筑新堤(今沿江西路)时,与珠江北岸连成一片。1932~1933年分别修筑建成的海珠路和海珠桥均以此命名。建国后的1960年8月,河南区改名為海珠区,取其“海上明珠”之意。

广州老城区面积多大(广州及新旧各区名称起源知多少)(8)

天河区

天河区得名於区内的天河体育中心。天河体育中心始建於1984年7月4日,原址為天河机场。天河机场建成於1930年,因机场建在天河村的土地上,故名“天河机场”。

天河村原名大水圳村,建于宋代,因村前有一条大水圳而得名(圳為河涌,指现在的沙河涌)。据村中父老回忆和村史记载,改名经过如下:

民国时期,大水圳村李姓居多,与当时广州军阀李福林所在的河南(今海珠区)大塘村等五村為同宗。民国16年(1927年),李福林势力扩张,自以為可以独霸南方,於是将其出生地河南大塘村改為天池村,以寓天池出龙之意。接着,李福林派人到各村游说,以“天”字為头改村名,因大水圳村前有一河,即沙河涌,遂改名天河村。后来,李福林没落,天池村又改回大塘村。只有大水圳村改名后,人丁兴旺,而且“大水圳”读音不如“天河”顺口,天河村名遂保留至今。

芳村区(2005年撤区,併入荔湾区,并称荔湾区)

民国以前是没有芳村统领这一带的说法,而最出名的地方是花地村,清朝时就很闻名了,以种花為主。当时广州人过江去花地村买花,上岸无论去哪裡都必须经过芳村(“芳村”原称“荒村”。明末清初,遍植花果,四野芬芳,遂谐音改名芳村。),以后广州人去花地村买花都习惯说成“过芳村”,所以在建区时就把这一区域按照人们的习惯命名為“芳村区”。

广州老城区面积多大(广州及新旧各区名称起源知多少)(9)

白云区

白云区因区内有白云山而得名,而白云山因每当雨后天晴或暮春时节,山间白云繚绕,蔚為奇观,白云山之名由此得来,所以建区时定名為“白云区”。

广州老城区面积多大(广州及新旧各区名称起源知多少)(10)

黄埔区

黄埔,古称“黄木之湾”,因黄埔港而得名。黄埔村是黄埔古港的遗址所在,黄埔古港是明清广州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代以来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港口。黄埔村原称“凤埔”,清代外国商船经常停泊汇集在此,外国船员讹读“凤埔”為“黄埔”,久而久之,便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称的“黄埔”。

萝岗区(原属白云区,后萝岗区,再与黄埔并称黄埔区)

广州开发区成立於1984年,是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广州开发区位於广州市东部,是广州市“东进”的龙头,地处珠江叁角洲核心地带。2002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高新技术產业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实行合署办公,形成了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独一无二的“四区合一”新型管理模式。2005年,依託广州开发区设立了萝岗区。

广州老城区面积多大(广州及新旧各区名称起源知多少)(11)

番禺区(原番禺市,番禺区 南沙区)

番禺為秦始皇叁十叁年(西元前214年)设置的古县,番禺是南海郡的首县,并為郡治所在地。

“番禺”之名,战国时已有。《水经注•泿水篇》:“泿水东别经番禺,《山海经》谓之賁禺者也。”《山海经》载“桂林八树在賁禺东”,郭璞注:“今番禺。”汉初的史料亦多处提到“番禺”,或亦书作“蕃禺(隅)”,即指今广州番禺一带,是当时岭南最為重要的聚落,已形成地区性的政治、经济中心,亦是广东境内最早见於古史的地名。

“番禺”之得名,歷来说法是“二山”之说。《后汉书•地理志》、唐《元和郡县誌》及《初学记》等,均认為县治有番山、禺山,因以為名。明朝黄佐《广东通志》载:“番禺县治东南一里曰番山,其山多木棉,其下為泮宫;自南联属而北一里曰禺山,其上多松柏。”又黄佐《番禺二山记》云:“二山相连如城,南汉时刘?凿平。”番禺因二山而得名之说,相沿已久。

广州老城区面积多大(广州及新旧各区名称起源知多少)(12)

南沙区(原番禺市,番禺区 南沙区)

南沙旧名沙埠,又名沙浦,因黄山鲁南面原為船艇锚地,古又名南湾,在县境东部偏南,西北距市桥30公里。

南沙是低丘臺地和冲积平原组成,黄山鲁海拔295米,是当时县内最高点。东南面向珠江口,东北有虎门、西南有蕉门两水道出海,镇境有虎门汽车轮渡码头,是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重要渡口,1990年建南沙港,东距香港38海里,西距澳门42海里。

2005年4月28日,将番禺区的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灵山镇的庙南村、七一村和庙青村的部份区域,东涌镇的庆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份区域划归南沙区管辖,成立南沙区。

广州老城区面积多大(广州及新旧各区名称起源知多少)(13)

花都区(原花都市)

花都区(原花县),因地处花山,定名“花县”,属广州府。1993年6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定名為“花都”,由省人民政府委託广州市代管。2000年5月21日又经国家批准撤市设区,成為广州市花都区。

广州老城区面积多大(广州及新旧各区名称起源知多少)(14)

增城区

增城歷史悠久,源远流长,建县於东汉建安六年(西元201年),隶属南海郡,因南海郡原辖6县,新设一县,增多一城,故曰“增城”,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

增城这一美好的名字取自中国古代昆仑神话。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增城九重,意思说增城是昆仑山上层层叠叠的仙城,有九重之高,县名"增城"由此得来。

广州老城区面积多大(广州及新旧各区名称起源知多少)(15)

从化区

五百年前,现顺德的地方称“太艮”。相传黄萧养起义迫使明朝政府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维持统治,如為加强封建统治,对数十万“战俘”安置採用怀柔政策。朝廷在北划出土地叫“从化”。

据《今县释名》:“峒獠谈观福,恃险為乱,明弘治二年(1489年)讨平之,因置今县。”取服从教化之意。

(图文内容综合自网络)

广州老城区面积多大(广州及新旧各区名称起源知多少)(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