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贤美
图:来源网络
大地刚刚脱去冬装,春寒料峭,一年一度的农业春耕生产就要开始了,这时候最忙碌的要算生产队犁田耙地的人了。村子六个生产队的水田连成一片,一眼望去,水田里到处是三三两两犁田耙地的人。
上世纪七十年代,每个生产队都会安排专人犁田耙地。我们生产队主要有王为标、王为全、王为金、王尔年四人承担着全队二百多亩水田的耕耘任务。这些水田在初冬已经全部用耕牛犁过一遍,经过一个冬天的放水浸泡、冰冻,土地变得比较松软、肥沃。他们要起早贪黑地抓紧时间对即将插秧的水田深耕细作,保证不耽误插秧。
每天清早,天刚蒙蒙亮。他们已经牵着牛、肩上扛着铁犁,一路吆喝着牛来到田头,小心地把肩上扛着的犁放下来。把牛牵到水田里,给牛搭上梭子,套住牛的颈部。牛梭子两端有一个孔,一根绳子在两孔中穿过。这个工具很重要,也很重,因为牛拉的力量全靠这里传出,还不能伤到牛,所以既要结实又要光滑。
做好准备工作后,只见他们每人各下到一块水田里,左手扶着犁柄,右手扬起手中的牛鞭,往半空中一甩“啪”的一声,大声吆喝“驾”,牛乖乖地背着犁,在水田里迈开脚步深一脚浅一脚、一步一步地往前走,他们跟在后面也是扶着犁柄不停地往前走。一边不停地大声吆喝,时不时扬起手中的牛鞭,往半空中 “啪啪”的一甩,吓得平时比较胆小老实的牛不敢偷懒,背着犁埋头往前走,犁地要掌握好要领。第一犁开犁很重要,犁要正好插进熟土和生土交接的地方,不能插进土里太深,太深犁会把生(僵)土翻起来,还会放慢犁地速度,而且容易把犁铧弄断;也不能犁的太浅,太浅没有把熟土完全翻起来,达不到深耕细作的要求。犁地时要掌握好间距,翻过来的土要一排排刚好挨在一起,这样才均匀。
堂叔王为全是犁地能手,使用的牛是生产队几头牛里最强壮的一头,干活力气虽然很大,犁地速度快,但平时脾气比较犟,不太听使唤、很难驾驭。有一次,它可能是干活干累了,犁着犁着突然停了下来,任凭堂叔怎么吆喝,它就是不肯迈开脚步往前走。堂叔要赶进度,不让它休息,举起鞭子狠狠地抽在它身上,可能是抽疼了它,它被激怒了,昂起头、瞪着双眼,拖着犁拼命地往前跑,不论堂叔怎么“吁吁吁”大声地吆喝,它就是不肯停下来。堂叔只好在后面扶着犁,迈开脚步深一脚浅一脚地跟着跑,跑着跑着,一不小心摔倒在水田里,犁也歪倒了,可耕牛仍没有停下来,堂叔左手仍紧紧地握着犁不肯松手,被耕牛拖着,正好生产队长来看犁地情况,见到这一险情,立即不顾一切的跑过去,从前面一把抓住牛绳,牵着牛鼻子,对着牛大声“吁吁吁”的吆喝,牛这才停了下来。堂叔早已是累得气喘吁吁,艰难地从烂泥里爬起来,看着自己满脸和浑身的烂泥浆,气的是咬牙切齿,火冒三丈。连忙赶回家换好衣服,再继续的犁地。就这样犁了一圈又一圈,他们终于各自把一块水田犁完了。这时便牵着耕牛回家吃早饭,也要给牛喂饲料。
吃好早饭,堂叔他们又匆匆地牵着牛、扛着耙,来到早上犁好的水田里,然后熟练地给牛搭上牛梭子,套在牛的颈部,耙地开始了。只见他们弯着腰,竖起扶把,双手用力地按着,大声吆喝“驾”,牛背着耙,在水田里迈开脚步乖乖地往前走,有时候,堂叔他们觉得耙的太轻,也会自己站在耙上或在耙上放一块大石头或叫个半大的小孩坐在耙上,这样耙出来的地才会又碎又平整。
那时候是栽种双季稻,每年初春、夏天、冬季都要对生产队的全部农田要深耕细作一遍。尽管他们的犁田耙地很重要,但比起栽秧、割稻、打稻等农活来说,犁田耙地不但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一天耕下来是腰酸背痛,真的很累。
欢迎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接受乡情、乡愁、乡忆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以及个人原创的声明,带图片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