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第385旅
粉碎日寇“九路围攻”后,根据党中央、毛主席关于“在河北山东平原地区大量发展游击战争”的指示,第129师首长决定,将全师主力编为左右两路纵队向平汉铁路两侧挺进。左纵队为“路东纵队”,以我团、第344旅的第689团及第5支队组成,由徐向前副师长率领插向冀南;右纵队为“路西纵队”,以第386旅主力组成,由陈赓旅长率领向邢台、沙河一带展开,配合“路东纵队”行动。这一行动以发展冀南平原游击战争为重点,直接威胁平汉、津浦两大铁路干线,并可形成南望豫北、东瞰鲁西的有利局面,战略意图十分重要。
1938年4月26日,我团在徐副师长的带领下,从太行山区出发向冀南挺进,5月1日越过平汉铁路,次日到达南宫县,与陈再道同志率领的东进纵队和宋任穷同志率领的第129师骑兵团等先期到达的部队会合,在冀南平原开展大规模的游击战争。
我没有随本团行动,出医院后即赶赴井陉,着手新的第385旅的筹组工作。
为什么说是新的第385旅?因为当时在延安也有一个第385旅,这样,在我军序列上就有两个第385旅。
为便于区别,一说新385旅,老385旅;一说前方385旅,延安385旅。后来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两个第385旅都参加了献旗。
1938年6月12日,第385旅指挥机关在井陉县熟峪沟宣布成立。我任旅长,政治委员谢富治,参谋长范朝利,政治部主任黄振棠。旅下辖3个团:第769团(团长王近山、政治委员鲍先志)、独立团(团长邹国厚、政治委员韩连生)、独立支队(又称汪支队,支队长汪乃贵、政治委员李定灼),全旅共8000余人。
在旅所属3支部队中,第769团是个老团,独立团和独立支队是新组建的部队。在这里把两个新部队的情况说一下。
1937年11月下旬,活动在冀西地区的第129师骑兵团,先后派出部分营、连、排干部,到赞皇、临城、武安阳邑镇一带发动群众,开辟根据地。在他们的帮助下,先后组成了赞皇独立营、临城独立营和阳邑新兵营。
1938年1月18日,根据第129师的指示,这3个营在赞皇以西王家坪组成独立团,井以第129师第385旅独立团的名义展开活动。当时的团长是夏云廷,政治委员邓永跃。全团1200余人,武器装备除特务连、1连各有步枪50余枝、轻机枪3挺外,其他各连只有10余枝杂式枪,主要武器是大刀、长矛。全团有党员50余人,成立了3个支部,以后又成立了党委独立团组建以后,在兄弟部队和地方民众武装的有力支持下,不畏强敌,与敌大部队展开正面作战,并取得了战斗胜利。以后该团转到野草湾、北水峪一带坚持斗争。
独立支队(汪支队)最初是以第769团派出的30多名干部和7连为骨干,吸收了我党抗战初期在河北、山西组织的3个游击大队而编成。3个游击大队,就是前面提到的昔(阳)和(顺)游击大队、邢台浆水游击大队和榆(次)太(谷)游击大队。初期这3个游击大队分散活动,为加强领导,统一指挥,根据刘邓首长指示,1937年12月12日,在昔阳以南的三都、关帝庙地区,这3个游击大队合并组成了第385旅独立支队。
江支队组成后,积极在实战中锻炼部队。他们依靠红军干部带领,采取伏击、袭击等战法,杀伤小股敌人,夺取武器装备自己,提高部队士气。1938年3月,刘邓首长将第129师教导队8连调人汪支队,该连连长肖永银,全连130余人,都是从第129师各主力部队选送来的战斗骨干,大多数是班长,少数是排长和红军老战士。
这一批基层干部的调入,使江支队面貌发生了重要变化,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
在第385旅组成过程中,第769团发挥了老红军部队的骨干作用,对发展抗日武装力量作出了重要贡献。除调出2营7连组建汪支队外,1937年12月下旬又抽出了工营I连、2营5连、3营to连和机枪连等4个连队,与第129师1个骑兵连组成八路军东进纵队,在第386旅陈再道副旅长率领下,进至平汉路以东开辟冀南地区工作。5个建制连调出后,对第769团战斗力虽有一些影响,但由于老红军部队的优良传统,特别是太行山人民的大力支持,许多优秀青年踊跃参军,部队有了很大发展。1938年初,在昔阳皋落成立了迫击炮连、工兵连和运输连;在襄垣县西营镇组建了新的7连,并将通信排扩大为通信连,全团总人数达到3000余人。
汪支队和独立团虽然是两支新组建的部队,缺乏战斗经验,武器装备很差。但是,由于有老红军部队派来的骨干,构成了这两支部队战斗力的基础。在老红军带领下,他们边组建、边打仗,坚持在实战中锻炼部队的方针,初步形成了自己勇敢顽强、机动灵活的战斗作风。来自红军部队的骨干带来了党的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从组建开始就确立了党对部队的绝对领导。尽管当时许多人使用着大刀、长矛等原始武器,头缠毛巾,穿着杂式服装,从外表看和老百姓没有多大区别。但由于坚持党的领导,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使这两支新建部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获得了无限生命力。
在冀南的战斗活动
第385旅成立后,所辖3支部队中,独立团由我带领,并指挥秦(基伟)赖(际发)支队和八路军游击支队,在平汉路以西、正太路以南和平昔公路沿线活动。
我们挖断铁路,攻打车站,伏击军列,爆破桥梁,袭击临城、赞皇等,搞得敌人顾此失彼,日夜不宁,使正太、平汉这两条敌人的军需兵员补给线经常瘫痪。旅政治委员谢富治、参谋长范朝利和政治部主任黄振棠则率第769团和独立支队,在冀南积极开展对敌斗争。3支部队成遥相呼应之势。
这里着重谈谈第769团和独立支队在冀南的斗争情况。
第769团在徐向前副师长率领下,于5月初挺进冀南,进一步开辟冀南根据地。当时,冀南的情况很复杂,日寇侵占河北后,正向华中地区发展进攻,为了巩固其后方统治,除以少数部队控制铁路、公路沿线各要点外,采取“以华制华”的手段,收买民族败类,在敖占各县组织“维持会”、“皇协军”,建立伪政权。各地土匪、地主、政客、军痞、会道门等打着“抗日”旗号,乘机招兵买马,扩充自己实力。他们烧杀抢掠,互相火并,闹得乌烟瘴气,民不聊生。当地群众饱受日寇、汉奸、土匪蹂躏,渴望安定幸福的生活,迫切要求组织起来抗日,这就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769团于5月2日到达南宫以后,在徐向前等首长的指挥下,依托南宫向周围发展,采取积极的攻势作战行动,打击敌人,扩展根据地,鼓舞群众斗志。
在这些斗争中,比较大的一次作战行动是铲除“六离会”。
“六离会”是冀南最大的反动封建会道门组织,该会信奉八卦教,并以第6卦“离”命名(八卦名分别为乾、坤、震、翼、坎、离、良、兑),故称“六离会”。按照八卦的说法,“离”在自然中代表火和太阳,在方位中代表“南”。因此,“六离会”主要在河北南部南宫及清河一带活动。信徒们头扎红布,身披红袍,口吃“朱砂符”,自称刀枪不入。该会会首李耀庭欺骗裹胁群众数万人,勾结日寇与共产党和八路军为敌,活动十分猖獗。
后来一直发展到在南宫以东的小屯、张马附近,武装袭击八路军津浦支队,抢走电台、马匹,杀害支队政治委员王育民等20余人,制造了轰动一时的“张马事件”。
在多次争取无效的情况下,根据总部指示,第129师首长决心抓住有利时机,打击首恶分子,教育受骗群众,瓦解“六离会”。6月16日,“六离会”会首李耀庭纠集万余人向驻扎在张马、甘狼家一带的我军进攻,为了避免误伤无辜群众,我军主动向后撤退。在其召开“庆功大会”时,第769团配合师骑兵团,乘势将其包围,擒获了几个罪大恶极的会首。随后,部队和地方政府联合召开群众大会,揭露“六离会”破坏抗日的罪行,处决了李耀庭等几个反动头目,对受骗群众进行了广泛宣传和深入细致的分化瓦解工作。在军事镇压和政治攻势下,“六离会”组织土崩瓦解。
铲除了“六离会”,其他一些“白极会”、“二夫会”、“大刀会”、“红枪会”等会道门组织闻风溃散,从此安定了冀南的社会秩序,抗日工作得以迅速展开,巩固了冀南中心区的根据地。
此后,第769团又奉命向东向北发展,先后转战枣强、临清、高唐、夏津、束鹿、晋县、赵县、栗城等地区,先后消灭惯匪李胖娃、杨玉昆反动武装,消灭伪军李守兰部队,争取和改造了一些游杂武装。这些战斗的胜利,开辟和扩大了新的根据地。
当然,在冀南活动期间,第769团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如9月22日该团以两个营的兵力进攻柏乡县城,战斗中2营教导员毛大州牺牲,3营营长马忠全、教导员赵兰田负伤,共伤亡132人。可见斗争的激烈和残酷。
独立支队由汪乃贵、李定灼率领,于6月中旬越过平汉铁路,到革城、束鹿、晋县、宁晋、赵县一带活动,配合东进纵队和第129师骑兵团,打击日伪武装,建立县以下各级抗日政权,组织抗日救亡团体,发展敌后游击战争
当时,独立支队面对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如何照党的抗日政策,正确对待活动区域内的各派武装力量。
当时社会上各种势力都在活动,结成了一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武装集团。这些武装集团中,有的是真心抗日保卫家乡,有的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有的是地地道道的汉奸和土匪武装。独立支队根据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在上级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认真甄别各种武装的性质,采取不同的方法,分化、孤立、打击日伪土匪武装。如在宁晋以北的唐丘地区,就与东进纵队一个骑兵连相互配合,将正准备投降日寇的土匪武装“模范二支队”600余人全部缴械。同时狠狠打击了几股勾结日寇、祸害群众、割据称霸的顽匪势力,搬掉了抗日道路上的绊脚石。
在军事打击的同时,团结各种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在独立支队活动区域内,最大的一支武装力量是赵辉楼领导的民众抗日自卫军,有3000余人。赵辉楼是一位爱国的旧军人,曾在齐燮元部下当兵,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家乡数千子弟,在石家庄以东地区,组建抗日武装,先后在束鹿、赵县一带打击日伪军,保卫家乡。在我党团结教育下,赵辉楼接受了部分共产党员干部作为骨干,还接受了我们派去的一批老红军干部任团、营领导,并按照八路军的组织形式成立了司令部、政治部,赵辉楼任司令员,中共党员赵月舫(即赵光远)任政治部主任。
1938年8月31日,在刘邓首长主持下,我独立支队与赵辉楼的部队合编为八路军冀豫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冀豫支队),由第385旅统一指挥支队长赵辉楼,政治委员赵月舫,副支队长汪乃贵,下辖两个团:第1团团长石志本、政治委员赵彩良;第2团团长孔庆德、政治委员李定灼。
冀像支队成立后,打了一些很好的仗。仅举数例:
消灭赵狗旦反动武装。赵狗旦(名赵勤甫),是宁晋县境内有名的反动武装头目。他早就勾结日伪,纠集了2000多人,控制着宁晋全境,经常伤害和扣押我过境的侦察人员和地方干部。1938年9月下旬,冀豫支队和东进纵队配合对赵部同时发起攻击。冀豫支队在宁晋县东汪镇将赵部第1,第2团包围,抓住了第2团团长赵剑侠,在一枪未放的情况下将这两个团的反动武装全部缴械,扫除了宁晋人民心头之患,迅速建立起人民抗日政府。
南宫追歼。1938年10月下旬,日寇开始实行其“先控制平原,后进攻山地”的作战方针,以冀南平原为重点,发动了第一次大“扫荡”。日寇独立第3馄成旅团及第114师团出动3700余人,先后侵占南宫、宁晋等县。
10月26日夜,我冀豫支队两个连乘夜摸至敌宿营地外围,集中火力突然猛烈射杀,毙伤敌100余人。据当地群众报告,光是敌人伤兵和尸体就装满了5辆汽车。
打击日伪军快速部队。1938年11月初,石家庄、高邑之日伪快速部队1000余人(内有日军1个中队)向宁晋东北地区扫荡,沿途不断遭到我冀豫支队和东进纵队的打击,被扼阻于大陆村一带。敌企图在大陆村安设据点,与我长期对峙。如果敌人这一阴谋得逞,对我根据地建设将十分不利、旅命令冀豫支队乘其立足未稳,袭击该敌。11月7日,冀豫支队第2团在东进纵队一部配合下,向敌发起攻击。战斗从早晨一直打到黄昏,经反复激烈的争夺,终将敌人赶出大陆村,取得毙伤敌400余人(日军20余人)、击毁汽车4辆的战绩。此战对冀豫支队锻炼很大。
1939年1月24日,宁晋口寇300余,汽车1辆,附山炮1门,向大杨庄一带“扫荡”,并在大杨庄宿营。当夜,我冀豫支队第1、第2团在东进纵队第2团配合下,包围了该敌。敌于惊恐之中退守房屋内抵抗。我进攻部队顺势点燃了茅屋,熊熊烈焰火光冲天,烧死敌30余人。经两小时激战,歼灭敌大半,残敌逃窜。战斗中,我军将日军的那门山炮缴获。这是第129师挺进华北平原以来第一次缴获日军山炮,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刘伯承师长、邓小平政治委员特致电嘉奖。当时还为这门山炮拍了一张照片,照片上只见我八路军战士簇拥在山炮周围,有的高兴地站在山炮下,有的雄赳赳、气昂昂地持枪站在山炮旁,人人脸上呈现着自信、坚定的神态,这张照片后来陈列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
我旅各部队在冀南作战期间,始终得到冀南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我们的一切兵员补充、给养供应全靠冀南民众,要粮有粮,要兵有兵。许多战斗都是群众与我们并肩作战,运弹药,抬伤员,送饭上前线。
有时候战斗还在进行,群众早就做好大饼、窝窝头,煮熟鸡蛋,等候在路边准备慰劳。在群众的掩护帮助下,我们的一切行动,隐蔽神速,而敌人的一举一动,群众都及时向我军报告,我们完全掌握主动,打得敌人防不胜防。群众到处破坏公路,搞的敌人寸步难行,其机械化部队的行进速度有时比步兵还慢。我旅在束鹿县赵马村缴获一份日军给上级的报告,其中哀叹:“.........十几辆汽车因为到处挖了壕沟,敌人(指我军,作者注)又散在各村庄,使快速机械也缩手缩脚,战斗时要给以后援才行。”
我旅在宁晋县大杨庄战斗中首次缴获日军一门山炮,日寇极为恼火,到处贴布告,出赏银,希望老百姓向他们提供大炮的下落。尽管日寇将赏银数量不断增加,群众不仅无一告密,相反还冒着生命危险盗出3发炮弹,献给我们去打日寇。宁晋、赵县的开明绅士自发捐献100多辆自行车,帮助部队组建了几个“车子排”,提高了我军平原作战的机动能力总之,我旅部队在冀南作战期间,取得了一系列战斗的胜利,装备得到很大改善,兵员得到及时补充,部队有了很大发展,这一切都是和冀南党组织、抗日民主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