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科学有段子

作者 清凉醴

加个关注 交个朋友呗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1)

晚侏罗世(Late Jurassic),是侏罗纪的第三个世,也被称为上侏罗统(Upper Jurassic)地层,在欧洲又名麻姆世(Malm);其地质年代在1.612亿~1.455亿年前。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2)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3)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4)

上下滚动查看更多

晚侏罗世的世界,气候温暖而干燥。泛大陆成为遥远的记忆,陆地仍在分裂漂移,地球的地理分布逐渐类似于现今世界的样子了。被称作坚尾龙类的进化更为完善的兽脚类恐龙分布在世界各地……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5)

轻巧龙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6)

学名:Elaphrosaurus

含义:体重很轻的蜥蜴。

轻巧龙又名轻龙或伊拉夫罗龙,是一种肉食性恐龙,可能是属于角鼻龙下目(注1),身长约6米。

轻巧龙在恐龙世界中是速度最快的捕食者之一,它甚至能跑赢最快的植食类恐龙。这种可怕的捕食者如同非洲猎豹一样,依靠灵活性和耐力在长距离追逐中胜过它的猎物。

轻巧龙活在大型肉食类恐龙的阴影之下,大型肉食类恐龙可以凭借庞大的身躯和有力的颌来制服猎物。而小巧敏捷的轻巧龙却只能另想办法。它会从灌木丛中突然跳出来,在受到惊吓的蜥脚类幼仔还没回过神的时候,轻松地趁势追逐、捕杀猎物。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7)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8)

异特龙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9)

学名:Allosaurus

含义:与众不同的蜥蜴。

异特龙又名异龙或跃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下目恐龙的一属。

异特龙是种大型的二足、掠食性恐龙,平均身长为8.5米,最长9.7米,疑似同物异名的依潘龙(注2)体长超过12米。

异特龙是晚侏罗世恐龙中的主力,是该时期北美洲最常见的大型掠食动物,并位于食物链的顶层。

它们可能以其他大型草食性恐龙为食,例如:鸟脚亚目、剑龙科、蜥脚下目恐龙。

异特龙化石的分布范围涵盖剑龙和梁龙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美国、但是加拿大和墨西哥也有少量异特龙化石。

异特龙经常被认为采用群体合作方式攻击蜥脚类恐龙,但很少证据显示异特龙具有共同攻击的社会行为。它们可能采取伏击方式攻击大型猎物,使用上颌来撞击猎物。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10)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11)

永川龙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12)

学名:Yangchuanosaurus

含义:以它在中国的发现地而命名。

永川龙是一种兽脚类恐龙,化石发现于四川省大山铺组的上沙溪庙地层,它是是异特龙的近亲。

科学家认为,永川龙应该普遍游荡在亚洲的森林中。如同异特龙一样,它是其所在生态系统中最大、最可怕的掠食者,尤其偏好在密林深处捕食大型蜥脚类恐龙。

永川龙拥有和异特龙相同的攻击武器——尖牙、利爪和强壮的颈部,但永川龙的头骨轻而中空。它头部的许多骨骼具有很深的凹陷(空腔)。这种构造有助于提高呼吸效率,拥有更敏锐的嗅觉。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13)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14)

始祖鸟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15)

学名:Archaeopteryx

含义:远古之翼。

始祖鸟属是始祖鸟科的一个属,是介于有羽毛恐龙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物种。始祖鸟曾经长期被认为是最早及最原始的鸟类(注3),属的学名即来自古希腊文的ἀρχαῖος(古代)和πτέρυξ(翼),故又名古翼鸟。

始祖鸟是真正的鸟类。它体表覆盖着色彩明亮的羽毛(注4),能用翅膀振翅飞行,但和多数现代鸟类相比,始祖鸟是一个柔弱的飞行者。它的飞行肌肉尚未发育,只能飞行较短时间。同时,始祖鸟的爪子不同于其他鸟类,使它无法栖息在树上,所以多数时间它还是在地表活动。

始祖鸟的大小及形状与喜鹊相似,它有着阔及圆的翅膀及长的尾巴。它可以生长达半米长。它的羽毛与现代鸟类相似,但它却在颚骨上有锋利的牙齿,脚上三趾都有弯爪及有长的骨质尾巴。这些特征正好与兽脚亚目恐龙相似,使得始祖鸟成为演化过程的重要角色。

事实上,始祖鸟首次的发表是于1862年,亦即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之后两年,使有关讨论演化之说更为激烈。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16)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17)

马门溪龙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18)

学名:Mamenchisaurus

含义:以它在中国的发现地而命名。

马门溪龙是一属来自东亚的蜥脚下目真蜥脚类恐龙。对其了解来自中国发现的多个物种,最早的化石发现起源于1930年代的四川,并于1954年命名、建立马门溪龙属。

该属各物种体型有所差距:

建设马门溪龙和最小的种杨氏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youngi)长约15米;

合川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hochuanensis)、安岳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anyuensis)、井研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jingyanensis)体长约22米左右;

体型最大的物种中加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 sinocanadorum)则可能长达35米及重60至80吨,并将成为目前地球发现化石最完整的巨型恐龙之一。

尽管体型普遍大型,物种以具有相对轻盈的身躯结构微特征。所有已知的马门溪龙物种都有极长的颈部,长度占了全身的一半,并以此闻名。

关于演化出这样的长颈则尚未明了,有些理论认为长颈是往垂直高处食植的适应结果,另一些理论则认为是为了开阔水平食植面积,基部颈椎显示颈部可同时达成向上及向两侧弯曲。臀部和尾部相对较短。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19)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20)

腕龙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21)

学名:Brachiosaurus

含义:长臂蜥蜴。

腕龙是蜥脚下目腕龙科的腕龙属恐龙,生活于侏罗纪晚期的北美洲,其中又以美国和加拿大的化石数量最多,但在非洲也有少量腕龙化石。

腕龙是世界上最知名的恐龙之一,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腊文的“βραχιων”(前臂)及“σαυρος”(蜥蜴)结合而来,因它的前肢长于后肢,并且它的头颈也达到了陆地动物中最高的那一类;相对的,腕龙的尾巴的长度则比大多数蜥脚类恐龙要短得多。

在过去数十年,腕龙曾经被认为是陆地上最大的恐龙之一,也是侏罗纪恐龙当中最高的一种;腕龙的前臂比后肢还要长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方便腕龙能够食用高耸的植物叶子。

它与危险的异特龙生活在同一时期,但它庞大的身体和群体活动的习性可以避免受到异特龙的攻击。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22)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23)

梁龙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24)

学名:Diplodocus

含义:(尾椎具有)双梁构造。

梁龙是蜥脚下目梁龙科下的梁龙属恐龙,属名是由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 Charles Marsh)于1877年所命名,是从古希腊文的“διπλόος”(意即“一双”)及“δοκός”(意即“横梁”)衍生的新拉丁语而来。这是因它在尾巴下侧有双叉形的人字骨。这些骨头最初被认为是梁龙独有的特征,之后发现在其他梁龙科及非梁龙科(如马门溪龙)恐龙也有这个特征。

梁龙是北美草木茂密平原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这种蜥脚类恐龙体形巨大,拥有长颈和极长的尾巴。尾部具有向后的脉弧骨,使尾巴变得非常灵活。它的巨大体型足以阻吓于同一地层发现的(有可能是同时代的)异特龙及角鼻龙等猎食动物。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25)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26)

圆顶龙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27)

学名:Camarasaurus

含义:具有空腔的蜥蜴。

圆顶龙是蜥脚下目恐龙的一属,是种四足的植食性恐龙。它们是北美洲最常见的大型蜥脚类恐龙,但成年体型只有约18米长及体重18公吨。

圆顶龙的学名意为“有空室的蜥蜴”,其中的καμαρα/kamara是古希腊文的“圆顶室”或“拱形盖”的意思,意指它们脊椎中的空室。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28)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29)

迷惑龙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30)

学名:Apatosaurus

含义:令人迷惑的蜥蜴。

迷惑龙的学名在希腊文意为“骗人的蜥蜴”,因为他的尾椎早期一直被误认为属于沧龙类。

迷惑龙脖子异常粗大,而尾巴则非常细长,它们是陆地上存在的最大型动物之一,身长约26米,体重介于24到32公吨。迷惑龙虽然不如暴龙、三角龙、剑龙、雷龙、腕龙等恐龙在流行文化内有名,但是他们却是化石数量是最多的蜥脚类恐龙。

这种体形巨大的植物吞食者,原名雷龙,字面上的含义是指它在北美莫里逊(注5)河岸进食树木和灌木时,连大地都会因震动产生雷鸣般的响声。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31)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32)

华阳龙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33)

学名:Huayangosaurus

含义:以在中国的发现地而命名。

华阳龙是剑龙亚目恐龙的一属,它的名称来自于发现地四川省的别名“华阳”。

华阳龙生存于1亿6500万年前,早于它们居住于北美洲的著名近亲剑龙属约2000万年。华阳龙身长约4.5米,体型远较剑龙属小。

剑龙类的背上都长着骨板,华阳龙是其中最古老且最原始的成员之一。它是性情温顺的植食者,喜好蕨类植物。竖立的骨板是它的一个明确的警告:掠食者若要攻击,风险自担!

在华阳龙同时代生活着许多种类多样的大型兽脚类恐龙,但这些捕食者很少攻击华阳龙,因为华阳龙的背上分布着厚重的骨板,肩膀和尾端长着骨钉,能够伤害甚至杀死最凶猛的进攻者。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34)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35)

剑龙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36)

学名:Stegosaurus

含义:有屋顶的蜥蜴。

剑龙的学名源自希腊文中的στέγος-(stegos-;指屋顶)与σαῦρος(-sauros;指蜥蜴)。

它拥有桃心状的骨板不对称的排列在背上,尾巴上四个用来攻击的尖刺,以及非常小的脑袋;剑龙的脑袋是恐龙中、按照比例计算最小的一种,剑龙除了大脑,还需要靠着背部和尾部的神经结块来操控四肢和尾巴的运动,分担过小的脑的压力。

巨大的骨板和骨钉,让剑龙成为最容易辨认的恐龙之一。通常情况下,它平静地吃着蕨类和其他地表植物,但因为生活在异特龙的阴影下,它总是抬起尾部骨钉随时处于防备状态。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37)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38)

锐龙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39)

学名:Dacentrurus

含义:非常锐利的尾巴。

锐龙是一种大型剑龙科恐龙,身长估计约为8米长。

在整个欧洲大地上,锐龙这种植食性恐龙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长着背板的剑龙类数量庞大,因为它在应对捕食者方面非常成功。大型肉食性恐龙,如巨齿龙,会不惜一切代价避开锐龙厚重的背板和可怕的尾钉。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40)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41)

钉状龙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42)

学名:Kentrosaurus

含义:具有尖刺的蜥蜴。

钉状龙比大多数剑龙类小得多,但它尖锐的武器组合能弥补体形的不足,这些骨钉和骨板可以用来对付任何捕食者。这种植食性恐龙的牙齿小且长得形式单一,主要用来咀嚼河流沿岸大量柔软的物。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43)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44)

怪嘴龙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45)

学名:Gargoyleosaurus

含义:如同怪兽状的滴水嘴的蜥蜴。

怪嘴龙又名承霤口龙,它的头颅骨长约29厘米,身体全长估计有3-4米,体重估计约有1吨。

这是一种外形丑陋的小恐龙。这种笨重的植食动物体形短而肥胖,脸上布满斑块状皮肤突起。它因某些方面与哥特式教堂中怪兽状的滴水嘴相似得名。

甲龙类是由一群如坦克般的、四肢步伐沉重的植食动物所组成的类群,怪嘴龙是一种最主要的甲龙。甲龙类奔跑速度缓慢,仅能通过蹲伏来躲避捕食者,但没有攻击者愿意在怪嘴龙的骨甲上咬碎自己的牙齿!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46)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47)

弯龙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48)

学名:Camptosaurus

含义:可弯曲的蜥蜴。

弯龙是一属植食性、有喙状嘴的恐龙,生活于晚侏罗纪的北美洲与英国。由于当弯龙以四足站立时,它的身体形成一个拱形,故取此名。

成年弯龙平均身长为6米,平均体重为785到874公斤,在北美莫里逊生态系统所有的植食性恐龙中,弯龙是最不起眼的。它没有蜥脚类的长脖子、剑龙的尾钉和甲龙的护甲,但它所具备的结构能让它快速吞食大量植物。

弯龙是一种行动缓慢的恐龙,具有快速进食的习性。它的颌部长着一些叶状齿,适宜磨削坚韧的叶子;上颌进食时能交替向外蠕动,让它彻底咀嚼食物。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49)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50)

橡树龙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51)

学名:Dryosaurus

含义:橡树蜥蜴。

橡树龙又名磔齿龙、槲龙及树龙,其学名因其颊齿形状类似橡树而得名。橡树龙原先属于鸟脚亚目的棱齿龙类,现在被归类于禽龙类。

橡树龙比马略高,是一种奇特的动物,具有一系列非同寻常的特征。它体形苗条,头脑敏捷,能像肉食动物那样用两条腿快速奔跑,但实际上它仅仅是一种以蕨类植物和其他低矮灌木为食的植食性恐龙。

橡树龙和弯龙共同生存,但橡树龙更为原始,体形更小,速度更快。橡树龙能很好地适应奔跑,它小巧的体形为它在有着异特龙、角鼻龙和其他大型捕食者的莫里逊生态系统中起到了少许的保护作用。

侏罗纪的顶尖恐龙(这一届的恐龙很优秀啊)(52)

在晚侏罗世,凶猛的异特龙是该时期的重型食肉动物之王。但是,当时的世界事实上还是属于异特龙的猎物—巨型蜥脚类的时代。

地球上从来没有,后来也未曾见过体形这么巨大、数量如此繁多的长颈植食动物,其中一些体重超过70吨。

在北美和非洲平原上,成群的腕龙及梁龙漫步时会发出雷鸣般的脚步声,在寻找灌木和针叶等的时候,仿佛大地都会为之颤动。它们凭借这种庞大的种群数量来获得保护,免受捕食者的攻击。

注释:

  1. 有科学家提出轻巧龙是最晚期的腔骨龙超科,但此说法已被否定。在1920年代,轻巧龙最初被归类于虚骨龙科。在恐龙分类的早期历史,有许多无法归类的小型兽脚类,被归类于虚骨龙科。在1970年代,轻巧龙被归类于似鸟龙科。目前较普遍的分类,把轻巧龙归类于角鼻龙类。泥潭龙被认为是其最近亲。
  2. 依潘龙属(属名:Epanterias)是种兽脚亚目恐龙,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启莫里阶/提通阶。依潘龙是由爱德华·德林克·科普(Edward Drinker Cope)在1878年命名,模式种是合依潘龙(E. amplexus)。依潘龙的化石发现于科罗拉多州的莫里逊组。正模标本(编号AMNH 5767)包含三节部分脊椎、一个肩胛鸟喙骨、以及一个跖骨。科普最初认为依潘龙是种蜥脚下目恐龙,依潘龙后来被改归类于兽脚亚目。在1988年,葛瑞格利·保罗(Gregory S. Paul)将合依潘龙改归到异特龙属内,成为合异特龙(A. amplexus);甚至有科学家提出,这个化石其实是脆弱异特龙(A. fragilis)的大型个体。依潘龙因其具大体型而著名,身长估计为12.1米,几乎与暴龙一样大。在2010年,葛瑞格利·保罗、肯尼思·卡彭特(Kenneth Carpenter)发现依潘龙的化石来自于莫里逊组的较高地层,而脆弱异特龙的化石来自于较低地层,两者可能生存于不同时代。但他们也提出依潘龙的正模标本缺少可供鉴定的特征,因此状态是个疑名。
  3. 随着比其更古老,构造上也比其更接近现生鸟类的近鸟龙、晓廷龙和曙光鸟相继被发现,始祖鸟在鸟类演化学上的地位已经动摇。因此虽然在现代定义上,始祖鸟仍然属于原始的鸟类,但古生物学家如今已多不将始祖鸟视为现生鸟类的共同直系始祖。
  4. 科学家们一开始推断始祖鸟的羽毛可能是全黑色,但2013年的另一份研究则认为,始祖鸟的羽色较可能是黑白相间。
  5. 莫里逊组(英语:Morrison Formation),或译摩里山层,是位于美国西部与加拿大的一系列侏罗纪晚期层积岩层。是北美洲产有最多恐龙化石的地层。组成的岩石种类包括泥岩、沙岩、沙泥岩以及石灰岩,颜色呈现浅灰色、灰绿色或红色。大多数化石出现在绿色的沙泥岩床与其下方的沙岩,属于侏罗纪时期的河流与泛滥平原之残留物。莫里逊组的中心位于美国的怀俄明与科罗拉多,突出部分位于美国的蒙大拿、北达科他、南达科他、内布拉斯加、堪萨斯,以及加拿大的萨克其万、亚伯达。另有一些狭长部分位于奥克拉荷马、德克萨斯、新墨西哥、亚历桑那、犹他与爱达荷。总涵盖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但是其中受考古学家挖掘研究的只有小部分。其余超过75%的区域则有不同的现况:从大草原向东仍然是掩埋的状态;较大的一部分则在因为西边的落矶山脉成形而受侵蚀进而摧毁。莫里逊组之名源自科罗拉多的莫里逊(Morrison),这里也是阿图·莱克斯(英语:Arthur Lakes)在1877年首先发现化石的地方。同年,此地成为奥斯尼尔·马许和爱德华·德林克·科普展开骨头大战(Bone Wars)的地方。除了化石以外,莫里逊组也是科罗拉多、新墨西哥与犹他三州的主要铀矿地层。

参考文献:

  1. Janensch, Werner. Über Elaphrosaurus bambergi und die Megalosaurier aus den Tendaguru–Schichten Deutsch–Ostafrikas. Sitzungsberichte der Gessellschaft Naturforschender Freunde zu Berlin. 1920, 1920: 225–235 (德语).
  2. Russell, Dale A. Ostrich dinosaurs from the Late Cretaceous of western Canada.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1972, 9: 375–402. Bibcode:1972CaJES...9..375R. doi:10.1139/e72-031.
  3. Tykoski, R.S.; Rowe, T. Ceratosauria. (编) Weishampel, D.B.; Dodson, P.; Osmólska, H. The Dinosauria: Second Edi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47–70. ISBN 0520242092.
  4. Diego Pol & Oliver W. M. Rauhut (2012). "A Middle Jurassic abelisaurid from Patagonia and the early diversification of theropod dinosaurs".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in press). http://rspb.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content/early/2012/05/17/rspb.2012.0660.short?rss=1. doi:10.1098/rspb.2012.0660
  5. Cope, Edward Drinker. A new opisthocoelous dinosaur. American Naturalist. 1878, 12 (6): 406.
  6. Osborn, Henry Fairfield; and Mook, Charles C. Camarasaurus, Amphicoelias, and other sauropods of Cope. Memoirs of the 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New Series. 1921, 3 (3): 247–387.
  7. Paul, Gregory S. Genus Allosaurus. Predatory Dinosaurs of the World.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1988: pp. 307–313. ISBN 0-671-61946-2.
  8. Holtz, Thomas R., Jr.; Molnar, Ralph E.; and Currie, Philip J. Weishampel, David B.; Dodson, Peter; and Osmólska, Halszka (eds.), 编. The Dinosauria 2nd e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71–110. ISBN 0-520-24209-2.
  9. Mortimer, Mickey. And the Largest Theropod Is..... The Dinosaur Mailing List. 2003-07-21 [2007-09-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3-25).
  10. Paul, G.S. and Carpenter, K. (2010). "Case 3506: Allosaurus Marsh, 1877 (Dinosauria, Theropoda): proposed conservation of usage by designation of a neotype for its type species Allosaurus fragilis Marsh, 1877." Bulletin of Zoological Nomenclature, 67(1): 53-56. http://gspauldino.com/images/BZN67(1)Case3506.pdf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Xing Xu, Hailu You, Kai Du and Fenglu Han. An Archaeopteryx-like theropod from China and the origin of Avialae. Nature. 28 July 2011, 475 (7357): 465–470 [2012-01-02]. PMID 21796204. doi:10.1038/nature1028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7).
  12. Pascal Godefroit, Andrea Cau, Hu Dong-Yu, François Escuillié, Wu Wenhao, Gareth Dyke. A Jurassic avialan dinosaur from China resolves the early phylogenetic history of birds. Nature. 2013/06, 498 (7454): 359–362 [2018-04-02]. ISSN 1476-4687. doi:10.1038/nature1216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29).
  13. Carney, R; Vinther, Jakob; Shawkey, Matthew D.; d'Alba, Liliana; Ackermann, Jörg. New evidence on the colour and nature of the isolated Archaeopteryx feather.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2, 3: 637 [2013-12-18]. PMID 22273675. doi:10.1038/ncomms164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2-01).
  14. Manning, Phillip. L.; Edwards, Nicholas P.; Wogelius, Roy A.; Bergmann, Uwe; Barden, Holly E.; Larson, Peter L.; Schwarz-Wings, Daniela; Egerton, Victoria M.; Sokaras, Dimosthenis; 等. Synchrotron-based chemical imaging reveals plumage patterns in a 150 million year old early bird. 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2013, 28 (7): 1024. doi:10.1039/c3ja50077b.
  15. Paul, G.S. (2010). The Princeton Field Guide to Dinosaur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6. Norman, David B. Dinosaur Systematics. Weishampel, D.B.; Dodson, P.; Osmólska, H. (编). The Dinosauria 2nd.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4: 318. ISBN 0-520-24209-2.
  17. Sues, Hans-Dieter. Sauropods. James Orville Farlow; M. K. Brett-Surman (编). The Complete Dinosaur.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97: 274. ISBN 0-253-33349-0.
  18. Simpson, John; Edmund Weiner (eds.).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2nd edi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ISBN 0-19-861186-2.
  19. Pickett, Joseph P. et al. (eds.).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4th edi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0. ISBN 0-395-82517-2.
  20. Holtz, Thomas R. Jr. (2008) Dinosaurs: The Most Complete, Up-to-Date Encyclopedia for Dinosaur Lovers of All Ages 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1. 国家教育研究院双语词汇、学术名词暨辞书资讯网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16-03-05.,国家教育研究院,2015-09-17查阅。

每天分享一个冷知识:

家长辅导孩子学习令人头疼,吃点头痛药即可消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