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正月初九,是河南浚县的大伾山(东山)庙会。母校高中就坐落在大伾山脚下,那时的初九已经开学,庙会的队伍就从学校门口路过,一晃很多年没有看过了。高跷是那时候最喜欢的项目,没想到每组都有他的故事和寓意。

踩高跷的民俗与规则(高跷队伍按什么顺序排列)(1)

介绍:浚县文化老人李顺波

第一组:大金脸。高跷表演往往走在最前边的是满脸涂上金色的演员,俗称“大金脸”。他身穿黑袍,手里拿一对木棒做为法器,与他配合的是手提花篮的红衣小生韩湘子。这一出来自“南顶老君收八仙”。

踩高跷的民俗与规则(高跷队伍按什么顺序排列)(2)

第二组: 老渔翁。老渔翁白胡子长垂,黄巾扎头,肩背鱼篓,手持钓鱼杆,与他相伴的是手持白杆挑一条鱼的美书生。相传这老渔翁就是姜子牙,他坐在渭河边直钩钓鱼,本意是修炼性情的,练的时间越久,功力就越高。这件事让殷纣王知道了,他就派苏妲己变成一条鱼去扰乱姜子牙,而老渔翁的动作是双手向外推,意思是不让鱼上钩,只等周文王来访。

踩高跷的民俗与规则(高跷队伍按什么顺序排列)(3)

第三组: 扑蝶。人物是许仙与青蛇。许仙书生打扮,与他配合的是青衣打扮的少年,手拿一根青色杆,杆头上挑个花蝴蝶。传说,许仙当年上下学的路上经过一座山脚,山花丛中,蝴蝶很多,他往被蝴蝶吸引住而扑蝶嬉乐。

踩高跷的民俗与规则(高跷队伍按什么顺序排列)(4)

有一天他正在捉一个大花蝴蝶时,见到一条白蛇,同学们用石块投蛇,许仙极力阻止,不让同学们伤害白蛇,结果白蛇还是没逃脱,被同学们用石块投伤。正当同学们继续用石块砸白蛇时,许仙很生气,双手捧起受伤的白蛇放到了山里,救了白蛇一命。这条白蛇就是修炼千年的白娘子,为了报答许仙救命之恩,伤好后的白蛇想请许仙到山里一叙,好好款待款待。明着去请,许仙肯定不来,白蛇就让小青变成个蝴蝶,在放学的路上往山里引许仙。许仙果然一路扑追蝴蝶,见到了美若天仙的白娘子。这是浚县一带流传的白蛇许仙故事的再现。

踩高跷的民俗与规则(高跷队伍按什么顺序排列)(5)

第四组: 余二姐与苏生。余二姐身上背个娃娃,与苏生做出许多亲热动作。他二人从小青梅竹马,长大后互相倾慕,后来余姐生了个私生子,她父亲嫌丢人,要活埋了余二姐,她娘心痛闺女,偷偷把余二姐放跑了。苏生知道后,接走余二姐远走他乡。所以,表演时,其他角色进场时伴奏者打的是“老锣”,节奏紧,轮到他二位一进场,锣鼓家伙点变成了慢三,“铛、铛——钭”表达了二人缠绵的爱情和曲折的经历。演员在高跷上走得风趣多情,令人喝彩。

踩高跷的民俗与规则(高跷队伍按什么顺序排列)(6)

第五组: 青蛇白蛇闹许仙。三个角色走走闹闹,分分合合,玩出许多花样。许仙要跑,青衣与白衣二女子前堵后追,生动地再现了《白蛇传》故事的魅力。当然,不论青蛇还是白蛇,都是半大小子装扮的。

踩高跷的民俗与规则(高跷队伍按什么顺序排列)(7)

第六组: 撑船公与货郎妇。男艄公头戴毡帽,身穿皂色束腰短装,手拿一只船桨。货郎妇粉衣绿裤,背上斜挎一蓝色包袱,包袱里应该都是些绣花针、五彩丝线,手里拿着个小鞭。据说这个年轻货郎妇迫于生计,走街串巷卖些闺中用品。一次,在乘船过河时,撑船的艄公见她有几分姿色,便生歹意,要调戏她,她就用手中的小鞭抽打艄公。所以,表演时二人边打边逗,一会儿向左侧倾斜,一会向右侧倾斜,这是因为在船上,一不小心就会船翻人亡。

踩高跷的民俗与规则(高跷队伍按什么顺序排列)(8)

第七组:憨老婆背夜壶、。憨老婆,黑衣黑裤黑帽子,耳朵上还挂着红辣椒,脸上白一道红一道的,背上用麻绳拴着个瓷夜壶,怀里还抱着个傻小子,走一走,亲一亲。据说不知哪一年,周游四乡的傻媳妇生下个傻儿子,儿子虽然傻,但也是自己身上掉的肉,照亲不误。

踩高跷的民俗与规则(高跷队伍按什么顺序排列)(9)

第八组:大妞和瞎子。大妞身穿绿衣绿裤,一根独辫长可过腰,身后跟的瞎老头是她亲爹。瞎子身穿黑马褂,戴副墨镜,头上扣个黑帽盔儿,手里拿根杆,一副说书人打扮。据说大妞从小死了娘,是她瞎子爹靠说书卖唱把她养大成人。乌鸦知反哺,大妞长大后很孝顺她爹,所以这一组故事重在表现出父慈女孝的意义。

踩高跷的民俗与规则(高跷队伍按什么顺序排列)(10)

第九组:二小赶驴。一个男扮女装的人描眉搽粉,腰下跨头布做纸糊的黑驴,赶脚的二小红鸡角帽,黑衣黑裤,小丑装束。过去没有交通工具,全靠驴驮,走个十里二十里,租头毛驴骑上,就省下许多气力。城边村外专门有“赶脚”的人在招徕生意。

踩高跷的民俗与规则(高跷队伍按什么顺序排列)(11)

这天,二小的毛驴揽到一趟生意,是个漂亮大闺女要出城去串亲戚,二小见人家漂亮,到了郊外僻静处就想调戏人家,自家的毛驴也看不上他了,又踢他又咬他,连打滚带尥蹶子,二小挥着鞭折跟头、倒空翻,嘴里还骂骂咧咧,演出了许多滑稽动作。一般这一组都在高跷队的最后边,是压轴的节目。

踩高跷的民俗与规则(高跷队伍按什么顺序排列)(12)

进入20世纪六七十年代后,有在高跷队中增加八仙人物的,有增加《西游记》里唐僧、孙悟空、沙僧、猪八成师徒四人的等,加长了高跷队伍,但不管怎么长,二小赶驴总是最后出场,就像大金脸排在最前头一样,这是规矩。有的高跷队在服饰颜色等细节上,与传统的相比稍有不同和出入。

踩高跷的民俗与规则(高跷队伍按什么顺序排列)(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