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猨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①关于猨翼山。

1.杨慎《山海经补注》:“言此山险而难登,猨亦须翼,谚语谓‘猢狲愁也’”。

2.毕沅《山海经新校正》:“猨当为蝯,《说文解字》:‘蝯,善援。’《玉篇》:‘蝯亦为猨;猿,俗字。’”。

3.“不可以上”:汪绂《山海经存》:“言险峻不可登也。”

②关于怪兽,怪鱼

泰山雾缠腰奇观(关于南山一经之猨翼山)(1)

《山海经注》

泰山雾缠腰奇观(关于南山一经之猨翼山)(2)

关于怪

泰山雾缠腰奇观(关于南山一经之猨翼山)(3)

关于郭注释文。

③关于白玉。

1.郝懿行《山海经笺疏》:《玉藻》云:“天子佩白玉。”《艺文类聚》八十三卷引《广志》曰:“白玉,美者可以照面,出交州。”

2.食玉身轻益气一一《本草纲目》。

④关于蝮虫。

1.郭璞《山海经注》:“蝮虫,色如绶文,鼻上有针,大者百余斤,一名反鼻。虫,古虺字。”

2.吴任臣《山海经广注》:“蝮大而虺小。”

3.汪绂《山海经存》:“其喉能大能小,善吞,鼓其气则颈大于首而扁,最毒。”

4.《山海经新校正》《山海经笺疏》引《说文解字.虫部》:“虫,一名蝮。”虺以注鸣。

5.俞越《读山海经》:“蝮与虫同物,郭注以虫为古虺字,非是。”

6.《尔雅》:“蝮虺,博三寸,首大如擘。”

7.李时珍《本草纲目》:“陶弘景曰:蝮蛇,黄黑色如土,白斑,黄颔尖口,毒最烈。虺,形短而扁,毒与同。不即疗多死。恭曰:蝮蛇作地色,鼻反,口长,身短,头尾相似,山南,汉,沔间多有之。”

泰山雾缠腰奇观(关于南山一经之猨翼山)(4)

明蒋应镐图

来自网络。

泰山雾缠腰奇观(关于南山一经之猨翼山)(5)

蝮蛇图及解

作者观点:猨翼山在堂庭山之东三百八十里,物产丰富,多为怪相,形状奇特不凡。山有木有水有蛇,故“不可以上”之义有二:1.其山险而难登。2.其物怪及蝮蛇居山,不可上,防性命之危。

山中有白玉,“白玉出交州。”交州即今两广之地,上文堂庭山即在桂北与粤交界一带。

关于猨翼山地理:在广东省内,1.粤西或粤西北一带。

2.或为广东境内云开大山一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