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系主办了语言学夏令营。该夏令营作为认知语言学发展的萌芽,奠定了其蓬勃发展。同时,认知社会语言学、认知意识形态研究、认知语篇研究、认知语言学与外语教学研究等相邻学科也迅速发展。认知语言学学者的交流也逐步深入。本文主要探讨认知语言学对翻译、词汇及阅读等外语教学的启示。
1.认知语言学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传统的翻译教学的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其教学体系是语言结构对应模式。翻译的标准为对等、通顺,其关注的只是语言的转换,学生无法摆脱语言形式的束缚。而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翻译教学中,以具有共性基础的认知范畴为基础展开教学,阐释描述性和解释性,让学生熟悉双语概念系统的共性及其差异,在跨文化的条件下构建文本;以构建主义模式为基础展开教学,注重翻译文本及其主体认识结构的多样化要素,关注翻译中概念的文化负荷和语境,而不仅仅是语言形式中的对等、通顺。
认知语言学的翻译教学注重启发式教学,教师学生共同构建,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认知路径、认知手段来理解翻译文本,利用现代信息首席文本的语境。而不是传统翻译教学的教师主导,学生被动且弱势。由于认知语言学中范畴理论的抽象意义,要求教师给学习者提供更多的范例,这虽然需要学生自己总结翻译现象背后的规律,但却更能够开拓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
2.认知语言学对词汇教学的启示
传统教学对学习者词汇的习得并不重视,通常由学生者课下自行背诵。如果教师能够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为学习者分析英语词汇的构成规律,了解英语词素的构成方式,那么学习效果将会事半功倍。认知语言学中的认知语法认为:所有词素都是象征单位,英语中的词汇由数量有限的词素构成。词素的结合规律基本具有相似性。从距离相似性原则可知:概念距离越近,思维时也就越容易把他们放在一起思考,表达的符号也就越容易共现,越容易合成一个单位。我国学者王寅对英语词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把英语中表示数字的前缀与表示事物的词根编成一组,按照特定规律组合单词,英语者就可以快速的记住数百个英语单词。可见句法层面上的距离相似性原则可以应用于词汇层面上的学习,能解释很多英语单词的构成方式。
3.认知语言学对阅读教学的启示
阅读理解从认知意义上来说是读者的信息重构,读者在阅读中是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认知语言学中的范畴理论认为人们已有的知识构成一个认知结构。各个范畴系统所包含的内容是人们感知世界的基础,由不同范畴的知识构成的系统被称为 “图式”,图式是对过去经验的反映或对过去经验的积极组织。在阅读过程中,当大脑感知了外部信息后,储存在记忆库中的图式便被激活。当被激活的图式与被感知的图式相吻合,图式知识就会被表征出来,对比感知的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读者便读懂了相关信息。因此,教师应注重构建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先用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对未知信息作合乎逻辑的推断,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达到理解目的,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学生作为信息接受者的被动地位。
总之,认知语言学理论加深了我们对语言学习和运用心理过程的了解,是指导我们进行外语教学的理论基础。随着对认知语言学的深入研究,外语教学的质量也会出现质的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