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一本厚重的《水浒传》被我们拿下一来了我知道,孩子们对这本书了解得并不是多透彻,但这足够了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没必要让他们把这本书弄到倒背如流的程度,我很清醒,孩子们在将来还会走进这本书的随着他们阅历的丰富,理解力的提高,他们会对这本书做出本真看法与见解我首先要肯定的是,孩子们能够把这本书啃下来,首先就是一种勇气和毅力的所在92万字啊,文言版啊,原著啊看着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品读着本书的专注之情,我的内心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和佩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谁写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谁写的(腹有诗书气自华)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谁写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本厚重的《水浒传》被我们拿下一来了。我知道,孩子们对这本书了解得并不是多透彻,但这足够了。一个五年级的学生,没必要让他们把这本书弄到倒背如流的程度,我很清醒,孩子们在将来还会走进这本书的。随着他们阅历的丰富,理解力的提高,他们会对这本书做出本真看法与见解。我首先要肯定的是,孩子们能够把这本书啃下来,首先就是一种勇气和毅力的所在。92万字啊,文言版啊,原著啊!看着孩子们津津有味地品读着本书的专注之情,我的内心发出了由衷的赞叹和佩服。

腹有诗书气自华。怎样才能腹有诗书呢?我借鉴了一些老师的教学经验,从中摸索了一套我认为很有价值的教学方法,从中努力实践“三多”,从而让我的学生收益多多。

所谓“三多”其实也是很简单的方法,即“多背,多读,多写”。多背,是孩子们在入班后有大约20分钟的背诵,我指导的背诵篇目也不过是众所周知的一些名家名篇,如《蒹葭》《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醉翁亭记》等等。学生每天都不虚度一分一秒,现在,他们背下的篇目已经很多了,之后,我还会把大量名篇指导孩子们背下去,如《道德经》《幼学琼林》等等。多读,当然是从数量上来说,读什么书,读到什么程度,怎样读,这是多读的一个难点。为了让孩子们领略文字的魅力,我跟家长们沟通,想方设法让孩子们远离电视,远离电子游戏,99%的家长赞同我的做法。在家长的配合下,孩子们把书当成了宝贝,我也开始了多读的计划实施。先从兴趣入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年级就把“四大名著”丢给孩子,那他们对书的兴趣也就没有了,因为看不懂啊!所以,我在早期的选书中很慎重。哪些书是既有意思又能够引起孩子们兴趣的呢?当然首选童话了,可时下的童话良莠不齐,如果盲目选择,会对孩子们以后走进书本造成不利影响,这样,我在教孩子们大量识字的同时,就把“马小跳系列”引入课堂,专门腾出时间指导孩子们阅读,随后,我又把《伊索寓言》“皮皮鲁和鲁西西系列”《金波童话》《西湖民间故事》《中国神话传说》等大量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书推荐给他们。孩子们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他们读完一本书以后,就迫不及待地问我:“老师,再给我推荐本书吧!”而对于这些书,我的目标定在“不求甚解”上,这些书的功能就是引发孩子们的兴趣而已,我的重头戏还在后头。有些时候,我完全可以说,读这些书就是为引导孩子们的达到多识字的目的。好多时候我在想,孩子们把一本书读不下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认识书中的大量生字。生字关过了,他们对书也就不再是畏惧而是喜欢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还会指导孩子们把那些自己初次认识的字写在作业本上,加一加拼音,读给同桌听一听,要是另一个孩子不认识这个字,那就去请教刚学会这个字的小朋友,小朋友便成了小老师,既表现了自己,又帮助了别人,真可谓一举两得。这么一个过程下来,我班的孩子(当时我教的是三年级的小朋友)一学期就可达到200万到300万的读书量,这样庞大的数字,是不可小觑的。当读书字数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他们的“质”注定要发生变化,我欣喜地看到,好多孩子已经不再让我向他们推荐“幼儿园水平”的书了。他们会说:“老师,给我推荐一本好书吧。”他们所说的好书可以理解为“磨脑子的书”,即有一定难度的书。至于多写,我在三年级时候并不让他们多写多少,我遵循杜老一句话:“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万卷当然指的是数量方面,关键是这个“破”。当孩子们读书的量已经以百万计的时候,我开始引导他们去“破”。这个“破”指的是针对孩子们能够理解的一些东西,即符合孩子们生长特点的书籍,在他们理解范畴的东西。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开始动笔,我更多的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写和摘抄并用,最好是把自己所摘抄的东西写点感受,能写多少就写多少,这样对孩子们培养独立的思维能力是有好处的。比方说前一段时间大家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他们在对某个人的“品味”上还真有不少独到的见解呢。

通过我对“三多”扎实有效地实施,孩子们动手动脑的习惯在逐渐养成,他们往往会在某个关节眼上用一个成语或一句名句,说话的质量大大提高,人生的品位也得到了提升。

腹有诗书气自华是一个渐近的、逐步积累的过程,任何一蹴而就的想法都是错误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道理大家都清楚,相信在我的不懈努力下,孩子们的“书生”气会越来越浓,他们在“诗书”的熏陶下,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文化,这对于我们传承中华文明,让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