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写了一篇《不说再见》的剧评,剧评前研究过豆瓣短评和字母站的各种吐槽视频,感觉豆瓣评分不会高。果然上周三豆瓣出分4.1分,昨天又降到4.0分,而且打一分的比率从初始的53%上升到55%。难道这部剧真有那么不好看吗?不少认真看过剧的人包括我自己都觉得这个剧不至于值这么低得分。相比于传统的缉毒剧,《不说再见》勇于在敏感题材上创新,虽然不完美,但依旧可圈可点,重发我的剧评,希望更多的人能公正看待这个比较不一样的缉毒剧。

《不说再见》是由殷飞执导,任嘉伦、张钧甯领衔主演,寇世勋、张晞临、刘恩佑、熊乃瑾、宣言等主演的都市缉毒剧,由著名的郑晓龙导演担任监制,李晓明担任文学总监。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年轻编辑团队担任主创,在采访了80-90后的缉毒警察们以后整理的10多万字的基础上经过两年多精心打造的剧本。其创作初衷是展现一线缉毒警察与毒贩的较量,以影视剧的形式向缉毒英雄们致敬、助推禁毒教育,向当代年轻人提供多维度的一线禁毒画面,揭示了毒品的危害及禁毒斗争的艰辛,让禁毒思想、禁毒知识更情景化地呈现给观众,希望对年轻观众进行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去关注缉毒和禁毒工作。 因此,这个缉毒剧里加了不少商业化、戏剧性的元素,还有各种权谋和身份悬念来吸引年轻的观众。

每次的创新只为给你不一样的惊喜(不说再见的创新动了谁的奶酪)(1)

这剧于2021年6月22日在爱奇艺、腾讯视频播出,至今已播出三周(现已四周)。从开始的零宣传几乎裸播到现在口碑正在两极化。

不少观众表示非常喜欢这部剧,比如:

“不说再见从新的视角去展示缉毒警察的生活工作日常,剧中人物形象丰满富有层次,剧情流畅不拖沓,个人认为是挺值得重刷的好剧!致敬负重前行的英雄们!”

“不说再见另辟蹊径,男女主的塑造与众不同,情节草灰蛇线,伏延千里,只有深入剧中才能理解角色特点,情节变化,这个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向缉毒英雄们致敬!“

每次的创新只为给你不一样的惊喜(不说再见的创新动了谁的奶酪)(2)

但是,也看到字母站站有好几个吐槽的视频以及豆瓣上疯狂打一分的人。主要的吐槽点包括: 1) 男主穆青拆弹和营救黎若笙取得信任过于容易; 2)男主穆青与毒贩黎若笙帮派内部的兄弟情被解读成卖腐、逗乐,不够严肃;3)女主初遇男主时道德绑架,强行加糖,还有毒贩女儿做警察/卧底的设定离谱;4)女儿人设冲动不理性有损警察形象;5)毒贩住别墅认为是美化毒贩。

纵观这些吐槽点大多都出现在前面作为剧情铺垫的几集。众所周知,这部剧共有47集,而且还是原创剧,看完30集剧情到现在还扑朔迷离,充满悬念。 在本人看来剧情虽然不是没有瑕疵,比如有些细节可能需要进一步推敲,但是UP主们在剧刚播几集时就开始大肆吐槽、吐槽的点就那么几点,甚至为此上纲上线给这个剧贴上美化毒贩和价值观不正的标签,完全无视剧情的精彩之处和剧背后体现的正面意义和大格局,很难想象这不是别有用心。特别是看到豆瓣里有些人说没有看剧就给这个剧打一分,甚至还出现跑错场的剧评,尤其可笑。

在为《不说再见》鸣不平的同时,本人也在反思这个剧为何能遭到如此污名化,我个人觉得如果不考虑别有用心和营销竞争之外,剧本身存在的不足可能给了对手可乘之机:

1. 开局布局不够扎实

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电视剧也是如此,快餐文化导致大部分人看剧就是看一到两集,如果不喜欢就会弃剧,这是大部分普通观众的反应。如何在第一集把看客们的好奇心勾起,吸引他们看下去,然后慢慢地沉浸到剧情中去至关重要。《不说再见》第一集开头是卧底警察刘远文/穆青徒手拆炸弹单刀赴会智救黎若笙,被人诟病不注重细节、剧情悬浮。也有人抠细节认为这个细节没有毛病,因为这本身就是警方设的局。结合剧主创在访问里的说法穆青接近毒贩黎若笙其实不容易,警察在外围做了很多工作才有这个机会。穆青在做卧底前是个专业技术很过硬的刑警队长,以一当十应该可以,当然如果是警察做局的话这个细节更加没问题。但是,如果这真是一个局,需要把这一点直接展现出来而不是让观众按照蛛丝马迹去猜测,因为能认真看剧并推敲细节的人实在少之又少。此外,穆青接近黎若笙之后,兄弟俩变成古惑仔争抢地盘,一年以后还没有机会接近K集团的核心,直到女主的离奇出现。第一集信息量如此庞大,穆青做卧底从做服务员到保安到司机整整做了一年时间都轻轻轻揭过,兄弟俩增强实力争抢地盘的一年也是短短几幕,不知道是不是被删减还是有意为之,反正给大家的印象就是穆青的卧底之路似乎开启得比较容易。

2. 男女主的认识桥段和女主人设的悬念

为了保持悬念和为以后剧情做铺垫,男女主见面的方式比较夸张和有些老套,导致很多人觉得这是傻白甜女主爱上卧底帅气男主的俗套故事,加上剧情简介上写的缉毒卧底和贩毒头目之女的产生情感纠葛导致不少人先入为主地脑补出不少狗血剧情。但是, 认真看过剧的人知道贩毒集团的女儿只是欧可欣的第一层身份,第二层身份是省公安厅的卧底,第三层身份是男主因情报失误而死亡的未婚妻。女主前期的各种矫揉造作、性格跳脱,看似不着边际、实则巧妙地把任嘉伦演的卧底穆青一步一步引入到制毒、贩毒集团的核心。越到后面会发现其实这样霸道神经质的女主人设对穆青的卧底任务有多重要,真是这样不按常理出牌的大小姐才能好几次救穆青于危难之中。而且知道大小姐就是穆青牺牲的未婚妻,对于三年不见的恋人,那些所谓的强行加糖看似不合理其实都是合理的,而且让人唏嘘。但是因为这是此剧故意设置的人设悬念,女主的人设其实立意很高,但是一开始的夸张反而让人搞不清楚状况觉得莫名其妙,劝退一部分观众。

3. 观众定位不清晰

此剧走的是年轻化的都市缉毒剧,剧创作的主要对象是年轻人,所以加入了年轻化的、喜剧化的、以及商业性的因素。但以往传统的缉毒剧大多以男性观众为主题,如何吸引并留住年轻的男性观众以及传统的缉毒剧观众至关重要。如果单看剧的名字和宣传海报,会误以为是一部都市情感剧。任嘉伦把男主角刘远文/穆青的角色塑造得非常出色,演技扎实,人物丰满,长相又硬朗俊秀,比较吸引女性观众和部分男性观众。气质美女张钧甯塑造的女主斗智斗勇不在话下,还能撒娇打泼,演技出彩,后面人设反转也很绝,但是在一开始吸引路人特别是男性向群体观看方面可能还是无法与一些内地的一些小花相比。加上前面几集的剧情和人设问题以及配音不贴脸等诸多因素影响,出现弃剧率高、继而导致好剧情和口碑无法快速发酵,也是可以理解的。本周的更新是最为关键的一周,将决定这个剧的最终播放效果。

如果说以上是这剧本身可能存在的不足,但是这些都不是影响这部剧口碑两极分化的根本原因。

此剧被字母站的一些UP主带节奏吐槽和污名化的首要原因是抽丝剥茧的原创剧情和快餐碎片文化的根本性冲突。近几年来各种短视频,“一句话新闻”,“一句话学会“等多种快餐碎片化传播方式异军突起,很多人习惯了那些揉碎的喂进脑袋里的信息,无法静心做长线思考。《不说再见》的原创剧情让人看得到开头,猜不到结尾,层层递进,环环紧扣,还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即使已播到30集,剧情仍扑朔迷离充满悬疑。这样耳目一新、内容复杂、需时刻关注屏幕的不狗血也不甜的剧绝对是异物,人对异物的排斥是天生的、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

《不说再见》被污名化的根本原因之二是《不说再见》的创新和传统缉毒剧的刻板印象的冲突和人的偏见思维。缉毒剧该怎么拍?传统常规的缉毒剧由于题材原因往往严肃、沉重、暗黑,比如前两年以实际案件为蓝本的《破冰行动》,还有电影《毒战》,而这次《不说再见》的另辟蹊径,企图打破传统毒贩和缉毒剧的刻板印象,目标指向是年轻人,因此加入了不少喜剧和商业元素、为黑白双方的较量增加可看性。100个缉毒剧有100种拍法,因为加入喜剧元素为此被骂为卖腐和美化毒贩的实在冤枉。有人见过真正的毒贩吗?毒贩都是凶神恶煞的吗?所谓港片的毒贩呈现难道就是唯一的表现方式吗?艺术是在现实生活上的创作,底子要实,主干内核要严肃,在细枝末节上为何不可以增加一些喜剧元素?如果所有的缉毒剧都千篇一律,只需要纪实性,不如直接拍纪录片,何需要文艺创作。和毒贩不称兄道弟打成一片,难道曲高和寡脑袋上贴一个“我就是卧底”?毒贩表面上是正儿八经的商业大佬不住别墅难道该住贫民窟?这么厉害的贩毒集团最后还不是在正义面前无所遁形,这难道不是这个剧的教育意义所在吗?

以现有缉毒剧为模版、以题材严肃为由强调不可以戏剧性其实是固步自封。悲和喜本是两体一面,创作本应该多元,以此为条条框框带节奏谩骂抹黑《不说再见》实则体现了自身观念的偏见和局限性。 看到广州禁毒局的一些视频,禁毒宣传做得非常精彩,寓教于乐,符合青少年的特点。禁毒工作任重道远,对青少年和年轻人的引导尤为重要,缉毒剧为什么可以不穿插一些戏剧元素以吸引年轻人从而教育年轻人。时代在进步,科技在进步、禁毒宣传需要革新,缉毒剧也需要创新和多元化,融入少量喜剧元素并没有不尊重这类题材,也没有改变缉毒剧的内核和主旨。艺术创作的目的是引人思考,引导人正面向上,认真看过这个剧的人都会明白毒贩的穷凶极恶、不择手段、毒品的危害、缉毒警察的不易和舍生忘死大无畏的精神、从而对毒品敬而远之。虽然剧情细节和逻辑上可能有不合理的地方,有些可能是故意为之,有些可能是因为删除,但总的来讲,在普遍追求IP减少风险的创作环境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能不墨守成规在这个敏感的题材里勇于创新,我觉得这种精神应该鼓励,而不是刻意打压。

《不说再见》虽然有瑕疵,在我看来优点也很明显:

1. 价值观端正、主旨明确、传递正能量

剧方为这个剧在开拍之前打磨了两年,采访了很多缉毒警察,也研究过毒枭们的资料,希望能创作出不脸谱化的毒枭形象和不一样的缉毒剧。总的来讲,《不说再见》是一部以主旋律正能量价值观为导向的作品,剧的核心思想是体现中国缉毒干警机智的头脑,英勇的胆色,灵活的处变能力,高科技的侦查手段,打击罪犯绝不手软的态度。 剧里呈现大量关于毒品知识和毒品危害的台词,缉毒抓捕场景很燃,以欧先生和四大金刚、幽灵为主的黑势力和以男女主为代表、刘局以及84小组为代表的警察们斗智斗勇,最后彻底捣毁黑势力,传递的是邪不胜正、正义必将战胜黑暗势力的正能量。正如光明网评价《不说再见》的三张底牌是“以悬念、以人性、以信仰,为时代的缉毒英雄魂画像、立传,弘扬法制精神,愿禁毒的警钟长鸣与年轻人心头。“

2. 双卧底设计亮眼、每个角色不刻板、女性角色尤其出彩

《不说再见》采用了男女主双卧底设计,在缉毒剧中独一份。如果说缉毒事业是主线、那么男女主双卧底一明一暗的情感是副线。主线是群像戏、每个人物都不刻板,警察有高科技、高学历、多技能、多面化,但警察偶尔也有情绪,偶尔也有失误。毒贩也不是一脸凶神恶煞, 即使男三黎若笙作为毒贩,表面嘻哈,转个身就可以杀人不眨眼,更不用说四大金刚每个人都特色鲜明,阴险狡猾,唯利是图,即使小配角例如琳达、小威也是有血有肉。作为女二号的女警察在前期性格冲动、不听指挥,但在后期也是人设反转,成长明显。如果因为男女主颜值太高,把这个剧定义为偶像剧更是冤枉,男女主感情作为副线一直是隐在缉毒事业的主线中,所有明面上所谓的女主撩男主的戏其实都是伪装,服务于缉毒主线。剧中女主的人设更是高光,为缉毒事业舍弃恋人、亲人自愿假死远赴他乡只是为了三年后能变身为毒贩的干女儿,帮助男主穆青在贩毒集团中进入核心并保护她。

3. 原创作品、情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套路

《不说再见》是难得一见的原创剧本,剧情连贯、结构清晰,情节明快,多条路线齐头迸进,人设不断反转、不套路。比如大家都在猜测四大金刚中大坤叔下线以后应该是葱头哥下线,结果下线的反而是看起来最狡猾的观音姐。大家都猜郑柯会因为女儿被要挟而被迫做毒贩在警局的内应时,郑柯和84小组一起设了一个局不仅套路了观音姐和眼镜叔,救出了他女儿,同时迫使观音姐最终下线。接下去还有17集,听说剧情还不停有反转。艺术创作不容易,近年来难得出优秀的原创作品,这样一部具有精彩的剧情和创新的剧反而因前几集的铺垫却收到大量的非议和谩骂,绝对是中国文艺创作的悲哀,呼唤文艺评论界更多反思如何创造更好的有利于艺术创作和传播的社会环境。

4. 庄中带谐、不教条化

《不说再见》总体的表现手法是庄中带谐,这是缉毒剧作品创作形式的一次勇敢创新。文化要繁荣应该要包容、思维方式要多元才能百花齐放。不用说国外,很多国产犯罪电影也把黑色幽默和搞笑杂糅,这是艺术领域对于严肃主题的一种常见诠释手法。《不说再见》内核庄重,致敬禁毒英雄们、传递禁毒工作的正能量,但它不教条式地宣导,通过有趣的情节和吸引人的故事让观众在观剧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禁毒工作的艰辛和缉毒警察们的伟大、养成珍惜生命和远离毒品的理念。在开创新时代要求思维方式逐渐开放的社会环境里,文艺创作也不应该再教条化、墨守成规,何时规定什么题材只能有一种表达方式。既然呼吁向年轻人的思维方式靠拢,《不说再见》已经在贴近年轻人的思维方式上做了勇敢尝试就应该被肯定而不是被无端指责、谩骂和被污名。

最后,我必须说《不说再见》全体演员都是演技派,个个演技扎实。不用说男女主演和老戏骨们饰演的配角,即使年轻演员黎若笙的扮演者宣言把一个表面痞气内里狠厉、毒辣的毒贩演绎得非常形象,毒贩总归是毒贩,终究和卧底警察是对立的,对决是注定结果。 此外,《不说再见》融入了不少高科技,像人脸识别、天眼系统、无人机、红外线感应、暗网交易、三分钟绿幕抠图掩盖毒贩已被捕事实、还有数字货币, 反映了缉毒工作的时代性、紧贴时代前沿、极具观赏性和教育性。

因此,《不说再见》这个剧应该得到公正的评价,而不是刷个小视频、看up主们的吐槽便奉为金口玉言,缺乏独立判断能力,去豆瓣上刻意打低分污名化这部剧。这样一部良心制作的作品如果被有心之人带节奏抹黑污名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不仅是中国文艺创作的悲哀、也是中国社会的悲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