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在1950年11月25日,位于朝鲜平安北道昌城郡的大榆洞志愿军司令部遭到了美机空袭,4架敌机投下的近百枚凝固汽油弹在阳光照耀下在空中就像一个个白色的小球。然而等它们一落地,瞬间化作冲天火光,1093摄氏度的高温烈火瞬间吞没了志司所在的一排平房,吞噬了在里面未及冲出的两位志愿军参谋,他们的名字是:毛岸英、高瑞欣

与毛岸英一起牺牲(与毛岸英一起牺牲)(1)

毛岸英牺牲前后的细节大家都比较熟悉了,与他一起牺牲的高瑞欣却知者甚少。事实上,直到1997年,除了他老家的乡亲们,高瑞欣烈士的事迹还不太为大众所知晓。

高瑞欣参加革命的时间很早,他于1927年出生在河北省安国市石佛镇,1941年就与几个同学一起穿越封锁线参加八路军。由于年龄过小,高瑞欣服从组织安排回到学校读书,后转到延安继续学习。1944年,高瑞欣入党,1946年,毕业后的高瑞欣被分配到军委一局,第二年被彭德怀调到西北野战军司令部担任作战科参谋。

从此他一直跟随在彭总身边,深受信任。彭德怀对高瑞欣一点没有架子,一老一少像同级一般相处,根据彭德怀秘书王亚志回忆:

在西北野战军的时候,我有个很亲密的同学高瑞欣,在彭德怀身边任参谋,也很会下棋,彭德怀经常找他下棋。有一次和高瑞欣下棋,高瑞欣一般不怎么赢棋的,结果这次他赢了,彭老总就说小高啊小高,你这个棋还是高啊,可是你这个子长不高了。高瑞欣说,你棋艺高,你这个个子比我高多少,你也长不高了。

解放战争时期,高瑞欣跟随彭德怀南征北战,保卫延安、解放兰州、进军宁夏、解放大西北等重大战役他一次不拉全部参加了,也在战争中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参谋人员。

与毛岸英一起牺牲(与毛岸英一起牺牲)(2)

高瑞欣旧照

高瑞欣与毛岸英年岁相仿,结婚时间也相若。1949年2月,彭德怀主动命令时年22岁的高瑞欣回老家探亲,看似命令,实则是对高瑞欣的关心。这次回家,高瑞欣除了探望父母兄弟,还经人介绍与同村姑娘李翠英订下婚约。短短盘亘几天后,他就再次回到西北军区,跟着司令部驻守兰州。

这段时间,高瑞欣还是很忙。1950年2月,他终于在百忙之中抽空请假回乡完婚,办完婚礼后,妻子李翠英跟着他回到兰州。这时彭德怀人在西安,他们经过时还特地去探望了一下老首长。

此后,虽然同在兰州,两人也是聚多离少。李翠英进入工农速成中学补习文化知识,高瑞欣则忙于西北地区的剿匪反特工作,忙起来两人十天半月也未必能见得到。

虽然这样,小夫妻的生活还是甜蜜的。直到1950年朝鲜战场仁川登陆后,美军步步逼近我国境,威胁新中国的安全。中央作出抗美援朝决定,彭德怀挂帅入朝,11月上旬,高瑞欣接到彭德怀命其入朝的电令,顾不上临产的妻子,火速动身于11月17日赶到朝鲜志愿军司令部向彭德怀报到,随即被任命为司令部作战参谋。

与毛岸英一起牺牲(与毛岸英一起牺牲)(3)

左一为高瑞欣

1950年11月25日,美机轰炸过后,战士们立即清理被炸毁的办公室,找到毛岸英、高瑞欣两位烈士的遗骸,战场上条件有限,无法运回国内安葬。于是工兵们制作了两副棺木,将遗体安葬在大榆洞北面山坡上,并在墓前埋下刻有毛岸英、高瑞欣名字的砖块作为标记。

两位烈士牺牲后,彭德怀负疚万分,午饭也不吃,皱眉呆坐,思绪烦乱,一份114个字的电报,他写了一个多小时,电报中如实报告了毛岸英和高瑞欣不幸牺牲的经过。

这时又面临一个问题,彭德怀对高瑞欣比较熟悉,他知道高的妻子李翠英此时已身怀六甲,即将临产,要是现在告诉她丈夫牺牲的消息,恐怕会对她造成很大打击,对大人孩子都不利。权衡以后,决定暂时保密,等李翠英生产一段时间后再告诉她。

高瑞欣牺牲17天后,女儿高彦坤呱呱坠地,母女平安,又过了几个月,志司才将高瑞欣已牺牲的消息告诉李翠英。这个噩耗果然给了她巨大打击,李翠英当时就悲痛欲绝,晕倒在地。

1952年11月25日,志司与政治部联署发出了“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其中编号为001号的就是高瑞欣的证明书。

与毛岸英一起牺牲(与毛岸英一起牺牲)(4)

高瑞欣烈士的牺牲证明书

当时高瑞欣遗孀李翠英经人介绍,已经与高瑞欣的战友,同为军区干部的杨守信重组家庭,驻地并不十分固定。或许是由于这个原因,这份证明书按照高瑞欣的原籍地址,寄到了河北省安国县石佛镇,被他弟弟高子刚收下并妥善保管起来。

远在兰州的李翠英并不知道这件事,由于种种原因,她在重组家庭后逐渐与老家人失去了联系,高子刚也不想旧事重提,徒增嫂子痛苦,这份证书就一直被妥善保管着,直到电视剧的播出。

高瑞欣的女儿高彦坤逐渐长大了,她和其他孩子一样活泼,一样可爱。高彦坤慢慢明白自己生父已不在人世,但李翠英从不在孩子面前说起高瑞欣的故事,高彦坤只知道自己父亲是个战斗英雄,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虽然高彦坤也想知道爸爸姓甚名谁,是如何牺牲的,但为了不引起母亲的痛苦,不致引起视她如己出的继父的伤心,高彦坤也从来没有问过。

直到1997年,央视播出的电视剧《毛泽东和他的儿子》中,才出现高瑞欣的画面,这是近半个世纪来他首次出现在屏幕上,与毛岸英一同牺牲的高瑞欣重新回到人们视线,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

与毛岸英一起牺牲(与毛岸英一起牺牲)(5)

高彦坤与李翠英

而在高瑞欣老家,更是因为这部电视剧的播出而沸腾起来,因为按照剧中的说法,高瑞欣的籍贯是河北饶阳人,而他实际籍贯是河北安国市高街村。

高瑞欣1927年生于河北省安国市王玉巷村,1962年该村一分为三 ,分别称高街村、李街村、王街村,王玉巷村名不复存在,他家所属的村现叫高街村。历史沿革脉络清楚,没有疑议。

一石激起千层浪,高街村村民一直视高瑞欣为村里的骄傲,无法容忍剧中将他籍贯弄错。高瑞欣胞弟高子刚当晚更是彻夜难眠,他和高瑞欣一起长大,一起上学,直到兄长从村里走上革命道路。虽然哥哥已牺牲多年,回忆起儿时往事,高瑞欣的音容笑貌还在脑海中宛若生前。而且,由志愿军司令部和政治部联合发出, 最能证明哥哥身份的001号“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现在还保存在自己手中,那为什么电视上硬说高瑞欣是饶阳人呢?

高子刚和村民们普遍不能接受这个说法,他们纷纷要求高子刚代表高街村到北京反映情况,还历史以真相。

高子刚当时也已年过七旬,他带着村民们的重托,数次往返于北京和安国,孜孜不倦传递材料,收集证据,为哥哥正名。

两个多月后,事情终于出现了转机。高瑞欣的堂妹高秋荣提供了李翠英娘家侄女李宽心的一个电话,高子刚通过这个电话联系到李宽心,又经过一番周折,从李宽心那里得到了李翠英的电话。当高子刚拨通电话后,接听的不是李翠英,而是他的亲侄女高彦坤。

听到亲侄女的声音,高子刚不禁泪流满面,他原原本本地告诉了高彦坤他父亲的故事。

高彦坤冷不丁听到千里之外一个陌生的声音,自称是自己叔叔,开始是讶异的。但随着高子刚动情的讲述,高彦坤明白了自己听到的是什么,这是她多年来想问而不敢问的事。

从未见面的父亲原来是这样一位铁骨铮铮的军人,志愿军001号“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获得者,高彦坤当即就泪目了。她再也不顾上四十多年来的顾虑,急不可耐地向母亲求证。

李翠英此时也已近风烛残年,知道自己来日无多,再不告诉女儿真相,恐怕就没有机会了。她向高彦坤讲述了多年前令人追忆的往事,验证了高子刚所说的话。

随后,李翠英母女联系到了高瑞欣当年的战友王亚志,王亚志当即约他们到北京见面,告诉了她们更多高瑞欣牺牲前后的细节。

与毛岸英一起牺牲(与毛岸英一起牺牲)(6)

高瑞欣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1997年4月,高彦坤终于回到父亲出生的那个小村子,探望了从未谋面的叔叔高子刚,以及高家健在的亲属们。高子刚见到高彦坤,不禁老泪纵横,他抚摸着高彦坤的面容,嘴里喃喃自语:“太像了,太像了!”

高彦坤从叔叔手里接过爸爸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也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

这一幕,看得在场的人都两眼发酸,偷偷抹泪。47年的不相知,终于在1997年结束,47年的漂泊终于认祖归宗,长眠于朝鲜青山绿水中的高瑞欣终于可以瞑目了。

与毛岸英一起牺牲(与毛岸英一起牺牲)(7)

正因为有毛岸英、高瑞欣等烈士的献身牺牲,才有现在中国的强盛。忘记他们的故事,就意味着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过去的遗憾得以弥补,高彦坤为有高瑞欣这样的父亲感到骄傲。

此后,高彦坤根据父亲战友们的回忆和讲述,将高瑞欣的事迹整理成回忆文章,陆续发表在报刊杂志上。高瑞欣的故事重新回到人们记忆中,也让毛岸英、高瑞欣这些烈士所奋不顾身守护的共和国,生长在来之不易的和平中的新一代认识了这个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终生奋斗,为保护祖国和平又舍死忘生来到朝鲜作战,和毛岸英一起牺牲在异国他乡的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