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少为人知的广西人文,讲述你不熟悉的广西历史,我是阿威!给您带来不一样的桂平风情!

《大桂平传奇》小城故事多,但听我唱和。唏嘘叹往昔,千秋已蹉跎。

翼王石达开,作为太平天国中的主要领导人,他的一生广为人知,很多人把他看作是太平天国中最完美的人,也是一个代表性的人物。熟知太平天国的人,没有人不知道他的!

清朝石达开有后人没有(广西人文石达开的文采)(1)

阿威有诗为证:

《石达开》-阿威

一生戎马战南北,英名存世万古垂。

壮志未酬身先死,磊落坦荡炳千秋。

1

其实,从一开始,石达开是不愿意加入“拜上帝会”的。冯云山和洪秀全没有来贵港北山那帮村的时候寻访他的时候,他对这个“拜上帝会”并没有什么好感。(后文有介绍)

这都要从他的身世说起。

清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石达开出生在贵县(今贵港市港北区奇石乡达开村)北山那邦村里一个比较富裕农民的家庭里。祖上是从广东迁徙来的客家人。被当地人称之为“来人”。

清朝石达开有后人没有(广西人文石达开的文采)(2)

这个“来人”的来历,说起来有些沉重。

“来人”是相对于本地人(土人)而言的叫法。因为,在清朝中期,广东天灾,加上一系列事件,当地的客家人在家乡生活实在维持不了,难以生存,所以才来到广西讨生活。但广西也好不到哪去,天灾不断,民不聊生。他们一来,使得广西本来就有限的资源(土地)更加紧张。

那时候,人们都是以务农为生,土地是最为金贵的资源。俗话说,“抢人饭碗,如杀人父母”,所以,当地人(称为土人)极端敌视这些来抢饭碗的“来人”。于是,双方经常发生大规模的械斗,经常是以一个宗族或者一个村为单位的形式集体行动的。

以至于严重的时候,几十甚至几百人同时进行相互砍杀,死伤那是家常便饭。

2

一直到了石达开出生的这一辈,他们已经在贵县北山那邦村生活繁衍了四代。生活逐渐安定下来,虽然也时常械斗,但也不那么频繁了,有活路,谁还那么拼命?那邦村也发展成以石姓为主的一个村落。

清朝石达开有后人没有(广西人文石达开的文采)(3)

这块块号称“北山里”的地方,是浔州、柳州、南宁、思恩四府界的山窝窝,青山碧翠,丘陵峨然,乃是瑶山的余脉,其中最高峰镇龙山海拔1140米,因此也称此地为称为龙山地区。

山间南北向,有座平坝,一条蜿蜒的清清龙山河横穿坝间,浇灌若干田地,沿河两边,稀稀落落地分布着十多个村庄,就中有个那帮村,东南距县城近百里,离最近的墟集奇石墟也有二十多里,真正是个穷乡僻壤。

但就算是穷乡僻壤,也让石昌辉攒下田地,生活也相对富足。而石达开幼年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

石达开的父亲石昌辉由于家境富裕,自幼也是读书识文,所以石达开的启蒙也是在他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如果不是石昌辉早逝,石达开应该是沿着科举这条路走的。他自幼聪明好学,偏偏生得身材高大,气宇非凡,白净的方脸上一双明亮有神的眸子,颧骨,方巴,棱角分明,显得刚强坚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型男坯子。

至于他的武功,是跟随从广东来到村里当个打铁补锅匠的师傅那里学的!不是大开大合的门路,颇有咏春拳风范。

清朝石达开有后人没有(广西人文石达开的文采)(4)

世事难料,父亲去世后,他担起了养家的责任。由于能识文断字,加上学武之人的那种气质,他生性豪爽,并仗义疏财,又因为常常外出经商(买卖鸡鸭,做牛贩。运炭到平天山矿区出售),结识江湖好汉,见多识广,往往帮助穷苦农民们抗租抗粮,反对财主家霸占沟渠,因此成为一方的名望,年纪轻轻就被尊称为“相公”。

3

其实,石达开本来是有希望走上科举道路的。但他却无意于此!

好巧不巧,十五岁那年,他贩鸭去桂平刚回来,刚好遇到贵县的学正大人打着考察风土民情的名义,前来游山玩水。他也早从接待他的十里八乡的的保正和里长口中知道这个石达开,有心试探他。

因为,那时候贵县已经很久没出进士了,如果觉得石达开不错,就可以让他加入县里的学生名册中,到了来年二月参加县试(县级的春闱),若然县试一过,就算是童生。

再到桂平参加府试,进而到桂林参加院试,一过就是秀才,

最后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乡试、会试和殿试,如果能够侥幸得以进士,绝对是贵县全县的荣光,他作为学正大人,在他的任上能出挖掘出这样的人才,脸上也是无上光荣啊。

看着应召来的石达开举止大方得体,学正大人对石达开满脸欣赏。不相信他年方十四。旁边里长一番言语石达开的事迹,方才相信。

清朝石达开有后人没有(广西人文石达开的文采)(5)

于是有心考他一番文学,学正大人想到了与他联句。

石达开见过世面,连忙送上桂平带回来的乳泉酒,对学正大人说:“有文有酒方尽兴,联句岂能无酒?”便斟酒请学正大人先干此杯,然后出上联。

此风深得学正大人心意,大悦,接过酒来,一饮而尽,说:“我既为学正,当然要劝学,希望我县学子志在仕途,成就我县一方荣耀,因此我出上联:澹泊明志”

一般人都会答:宁静致远。

石达开一听上联,也是立马想到这四个字,刚想张口,转念一下想,学正大人这出的不是联句,而是对联,既然是对联,就不能这样对了,他想起了父亲讲三国诸葛亮故事时候,提到的《诗经》,就回答道:“夙夜在公。”

这是《诗经·召南·采蘩》的句子:“被之僮僮,夙夜在公。”意思是从早到晚,勤于公务。与澹泊明志相对,立意更远。

学正大人不由得正眼看了他一眼,点了点头,又说:“古人文章风流,大家无数,都由手中起,且再听上联:笔端通造化。”

石达开眉头一皱,这通联已经出神,笔端通造化;在《笠翁对韵》里意表出云霞。凡是读过的人,哪怕是刚学过的人都知道,自己如果答下联意表出云霞也能过关,只是在意内,难出意表,更不能见到云霞,有些普通了。

毕竟离幼年时候父亲教的时间太远了,加上奔波生计,学习有些懈怠,仓促之下,又没有好词,只能答曰:“墨里现云霞”

清朝石达开有后人没有(广西人文石达开的文采)(6)

学正大人是个老学究,倒也没为难他,笑了笑说:“能从意表出云霞而作答,这个也算中规中矩吧。再听我下一联:千古文章书卷里。”

没想到这一回,这上联直击石达开胸意,他常年在外,经历了众多事,心里正有所想抒发,于是脱口而出:“万里乾坤掌握中。”

“好一句万里乾坤掌握中!”学正大人拍桌而起,端起面前的酒杯,乳泉酒一饮而尽,对在座保正里长说:“此子乃千里之驹,非北山山窝可以安身,待我返县之后,立即将上县学名录,明年二月,请阿达(石达开小名)一定来参加县试,区区童生试,对于阿达来说,该如囊中取物一般。”

4

这也说明了他的以能诗闻名于世。并非浪得虚名!少年时期就已经显现出来他的文学功力了!

清朝石达开有后人没有(广西人文石达开的文采)(7)

只可惜石达开的志向并不在于此。加上洪秀全和冯云山的到来,改变了石达开的这一机遇!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这里是广西,发现广西之美,感受广西之美!

我是阿威,用温暖的文字,讲述广西人文!谢谢阅读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