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清代官帽特别是帽顶收藏是收藏界中的一个热门子项。随着收藏的升温,对清代官帽相关的收藏也越来越火爆。在这里梳理了清代顶戴花翎的有关知识,供大家共同学习参考。

清代改冠制,替以礼帽。礼帽一般又分为二种,一为暖帽,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其材料多以宝石制成清王朝用各种不同的宝石作为官员的帽顶,以显示官员的品级高低和权势的大小。二为凉帽,无檐,喇叭式,初期扁而大,后期小而高,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也有湖色、黄色,上缀红缨顶珠。

清朝四品官员头戴花翎是什么样的(清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顶戴花翎)(1)

清代官员暖帽与凉帽

实行礼帽制度后,为了便于区分官员的等级,处了通过官服上的补字来区分等级外,在帽顶设置不同的材质也成为是清代官员身份的象征。品级不同,则材质不同。那颗小珠子有什么讲究?小编就给大家梳理一下。

清朝四品官员头戴花翎是什么样的(清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顶戴花翎)(2)

清代官员各式帽顶

八品、九品

清代八品、九品官员都属镂花金顶。但不同的是九品的用是是阳纹镂花金,八品用的是阴纹缕花金

清朝四品官员头戴花翎是什么样的(清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顶戴花翎)(3)

清朝四品官员头戴花翎是什么样的(清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顶戴花翎)(4)

七品

七品官员使用的也是金顶,当然作为相对八品和九品高一级的官员,七品的金顶这里的“金”不是一般的金,它主要是素金,也就是高纯度金属,外观看上去更为精细和闪亮。

清朝四品官员头戴花翎是什么样的(清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顶戴花翎)(5)

七品素金帽顶

六品

六品顶珠一般为砗磲,砗磲是海洋中最大的双壳贝类,被称为“贝王”,内壳洁白光润,白皙如玉。古代常将砗磲置于佛堂神桌之上或供奉于家中作为镇宅之宝与金银、琉璃、玛瑙、珊瑚、琥珀和珍珠并称为“佛家七宝”。由于在古代金太多,所以那时候的金价值比不上砗磲。故对六品官员,一般都使用砗磲。

清朝四品官员头戴花翎是什么样的(清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顶戴花翎)(6)

六品官员帽顶

清朝四品官员头戴花翎是什么样的(清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顶戴花翎)(7)

砗磲实物图

五品

五品官员顶珠为水晶,水晶又被成为为“水玉”“水精”,晶莹剔透,备受人们喜爱。同时,水晶还代表官员能像这水晶般透明不做贪官。

清朝四品官员头戴花翎是什么样的(清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顶戴花翎)(8)

五品官员帽顶

四品

四品官员的顶珠为青金石。青金石在中国古代称为“璆琳”“金精”“瑾瑜”“青黛”,是一种相对罕见的宝石。青金石是自古以来人们最喜爱的一种艺术品佛教七宝之一,很多地位高贵的人认为这是天的颜色,祭天时必戴青金石。

清朝四品官员头戴花翎是什么样的(清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顶戴花翎)(9)

四品官员帽顶

清朝四品官员头戴花翎是什么样的(清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顶戴花翎)(10)

青金石原石

三品

三品官员使用的是蓝宝石,蓝宝石相对于一品官的红宝石产量相对多,因此价值也较之低。

清朝四品官员头戴花翎是什么样的(清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顶戴花翎)(11)

三品官员帽顶

二品

二品官员的帽顶为珊瑚。珊瑚与珍珠、琥珀并列为三大有机宝石,在东方佛典中亦被列为七宝之一,自古即被视为富贵祥瑞之物。此外,村警的红珊瑚颜色喜人,红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致认为红色喜庆,以红为贵。

清朝四品官员头戴花翎是什么样的(清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顶戴花翎)(12)

二品官员帽顶

清朝四品官员头戴花翎是什么样的(清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顶戴花翎)(13)

海中的红珊瑚

一品

一品至子爵级别的官员,礼帽上的顶珠都为红色宝石级刚玉,在当时红宝石极其罕见,自然价格也相对高。红宝石也以其晶莹剔透的美丽颜色,被古代人们蒙上神秘的超自然的色彩,被视为吉祥之物。

清朝四品官员头戴花翎是什么样的(清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顶戴花翎)(14)

除了顶戴,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区分就是花翎分单眼、两眼、三眼,眼数越多越是尊贵。

清朝四品官员头戴花翎是什么样的(清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顶戴花翎)(15)

清朝四品官员头戴花翎是什么样的(清代一品至九品官员的顶戴花翎)(16)

在清朝初期,皇室成员中爵位低于亲王、郡王、贝勒的贝子和固伦额附有资格享戴三眼花翎;清朝宗室和藩部中被封为镇国公或辅国公的亲贵、和硕额附(即妃嫔所生公主的丈夫),有资格享戴二眼花翎;五品以上的内大臣、前锋营和护军营的各统领、参领(担任这些职务的人必须是满洲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出身),有资格享戴单眼花翎,而外任文臣无赐花翎者。

部分文字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泉友欣赏参考,如有冒犯请指出!

———————————————

“收天下宝藏,藏人生百趣,始终专注于分享交流收藏方面的知识与乐趣,请关注一下“搜藏那档子事”,愿和您一起共同交流,共享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