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第一剧种(河南第四大剧种)(1)

河南省是文化大省,戏剧强省,上世纪80年代统计剧种有30多个,其中豫剧、曲剧、越调三大剧种交相辉映,好戏层出不穷。特别是最近豫剧大剧院的落成,更显得河南戏曲大省独领风骚,令外省戏曲同行羡慕不已。

河南三大剧种,叫了这么多年,有没有第四大剧种?如果有,哪个剧种能称得上是第四大剧种?

河南地方小剧种繁多,比较有影响力的有开封的二夹弦、商丘的四平调、柳琴戏、濮阳的大平戏 、南阳的宛梆、沁阳的怀梆、太康的道情、郸城的坠剧、内黄的落腔、光山的花鼓戏等。

河南省第一剧种(河南第四大剧种)(2)

太康道情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封的二夹弦曾经风靡一时,主要是移植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豫剧《梁祝》与之相比都黯然失色。但是随着田爱云老师年龄增大,后继乏人。也没有排出有影响力的新剧目,目前影响力有限。

商丘的四平调,当年拜金荣老师凭借《小包公》一鸣惊人,至今《梨园春》栏目戏迷擂台赛有选手唱这个戏。当时,近年来也是面临断代和传承问题。

南阳的宛梆很好听,在豫西南地区有一定影响力,但是现在内乡县宛梆剧团生存都有问题。我曾经去内乡县衙参观,和宛梆剧团老艺人交谈,他们现在只是依靠在县衙给游客表演,商演台口谈不上。

河南省第一剧种(河南第四大剧种)(3)

李艳玲、刘粉霞演出道情经典剧目《王金豆借粮》

河南省第一剧种(河南第四大剧种)(4)

李艳玲在清华大学演出道情古装戏《张廷秀私访》

柳琴戏、怀梆、大平戏、落腔、花鼓戏等更是日薄西山。郸城坠剧团早都解散了。唯有太康道情,这些年异军突起,令人刮目相看,被河南戏剧界看好,特别是省剧协主席李树建曾经说“道情,现在应该叫河南第四大剧种”。李主席如此看好道情,不是空穴来风。

太康道情,源于春秋时代的民间戏曲艺术,分布在太康及其周边地区。清末至民初,是道情戏曲成熟期,新中国成立后是道情由班社到剧团的发展期。论传统戏太康道情有《王金豆借粮》曾经被豫剧、越调、吕剧等移植,现在仍然深受观众喜爱;论现代戏,太康道情有《前进路上》,当年省豫剧三团都来学习,豫剧《朝阳沟》都有移植痕迹。2006年,太康道情和豫剧一起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建立“太康道情传承中心”(国家事业编制50人)。

河南省第一剧种(河南第四大剧种)(5)

罗爱华演出新编历史剧《王钝》

剧团有“金奖专业户”的美称,1992年,《王金豆借粮》参加全国“天下第一团”优秀剧目展演,荣获八大奖项,剧团正式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天下第一团”;2000年,道情剧团被评为河南省文化先进集体;2001年,《富裕之后》荣获全国第十一届“群星奖”大赛金奖,随后又获得全国人口文华奖;2003年,在河南省第八届戏曲、小品(曲艺)大赛中,太康道情剧团凭借一部《恋歌》摘得桂冠。2013年10月25日,太康道情戏《婚姻驿站》荣获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群星奖”戏曲门类金奖。2018年央视戏曲晚会上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唱。2019年《清洁工》参加全国第十七届“群星奖”(上海);2020年参加了中国国际进出口博览会(上海)的演出。与此同时,道情剧团还多次应邀进京献演,走进清华大学、国家大剧院等演出。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高度评价,深受首都百姓的青睐。

河南省第一剧种(河南第四大剧种)(6)

罗爱华演出道情传统戏《大登殿》

河南省第一剧种(河南第四大剧种)(7)

道情泰斗:朱锡梅(国家传承人》饰演王金豆

河南省第一剧种(河南第四大剧种)(8)

道情主演罗阿丽主演道情经典《前进路上》

太康道情近年来,多次排演新戏,如《红尘》、《玉梳记》、《珍珠塔》、《王钝》、《刘寨村的笑声》、《太康人家》等,这些新剧目都在周口市和河南省戏曲大赛上获得金奖。不但出戏,还出新人。道情剧团自己举办3年制道情艺术培训班,培养20个青年才俊加入剧团演出。目前剧团有国家二级演员10人,获得各项奖励40多个。道情泰斗级演员如朱锡梅(道情传承人)、蔡清枝,中年领军人物如张天印(道情传承人)、李艳玲、刘粉霞、张小花(道情皇后)、罗爱华(小香玉第一个徒弟)、罗阿丽,青年演员曹倩倩、侯真珍等。

如今的太康道情如日中天,剧团每年演出800多场,深受中原地区戏迷喜爱。称之为“河南第四大剧种”当之无愧,其他小剧种也望尘莫及。

河南省第一剧种(河南第四大剧种)(9)

罗爱华主演新编现代戏《太康人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