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献平的美文欣赏(杨舟平散文一树花开)(1)

杨献平的美文欣赏(杨舟平散文一树花开)(2)

杨献平的美文欣赏(杨舟平散文一树花开)(3)

一树花开

文/杨舟平

春天来了,尤其进入季春时节,各种花争奇斗艳,煞是惹眼。每树花竞相怒放,用“春意闹”来形容最恰切不过。

在我国,无论南方常见的观赏乔木如橙红色的金凤花、粉红色的木棉花、紫红色的三角梅,还是北方多见的如艳丽的海棠、娇嫩的桃花、高雅的玉兰,盛开时令赏者动容、观者驻足,声声赞叹。但花无百日红,盛极而衰、花开花落乃植物常态。可是,只要树还活着,花败了还有再开的时候,春天走了还有再来的时候,如此而已。

有首叫《一生独一》的歌,歌词唱道:“一城烟雨一楼台/一花只为一树开/一颦一笑一知己/一点一滴一情怀”且不论歌词的涵义,单就“一花只为一树开”这句话而言,多少有点“花为悦己者容”的意思:一树花开,万种风情,婆娑成一幅明艳的画,精美得让人窒息;这时,恰恰遇见了梦中想见的人来欣赏,彼此遇见了过目不忘的美丽,于是乎,十里春风都不如你,回眸一笑太让人着迷。这当然是最理想的一树花开风景,但现实往往是一树花开,兀自艳芳,无人欣赏,无人喝彩,无人理睬,无人关心,无人知道,那才叫尴尬,才叫落寞,才叫悲催呢!徒留“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无尽遗憾和伤感,这才是花开的真正悲剧。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缕春风,满眼花开扑面来;一阵风雨,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夜风雨,满地落英起缤纷。花谢了,是因为风雨;花开了,竟也是因为风雨。可见,没了风雨,花不会开也不会谢。没有一朵花,从一开始就是花,不经风雨,没有历经寒冬寂寞的等待,努力的成长,这“一树花开的艳丽、风情万种的明媚”景象注定会成为泡影。

一树花开虽然美丽,但却是短暂的,从植物学角度而言,如果在户外养栽,真正一年四季都开花的树种即使在南方也不多见,常常是交替盛开。一般而言,花开越漂亮花期越短暂,所谓昙花一现就是这个道理。植物花期的大多数花只在春天开,炎热的夏天,植物全身虽生长茂盛,但只有疏落有致的叶脉、满目葱茏的树叶,绿意盎然、摇曳生动,而“花”经受不住夏天的炙烤、热烈,吓得早早谢了。就像人,二八年华、情窦初开,只是一个人成长的一瞬间。可见,人世间的一切美好往往是短暂的,更多的是平淡和无聊甚至是痛苦。

那么人生为什么会产生痛苦?哲人叔本华说:“因为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会痛苦。”那么为什么又会感到无聊呢?叔本华又说:“因为你想要的东西得到了,就会感觉无聊。”植物、动物有没有痛感?当然会有,但不会无聊,只有人类才会无聊。

那么为什么说“美好”往往是短暂的呢?名著《红楼梦》开篇有首著名的《好了歌》,大家耳熟能详,跛足道人解释道:“可知世上万般,好便是了,了便是好。若不了,便不好;若要好,须是了。我这歌儿,便名《好了歌》”甄士隐听完,心中早已彻悟,不知您彻悟没?

一树花开,灿烂一地,花香缕缕,静谧而深沉,温婉而雅致,无疑令人赏心悦目,竞相捡拾美好。但一树花谢,甚至连绿叶也谢了却是常态,是时光再正常不过的故事,恰似“几多欢喜几多愁”的人生常态。可否“只生欢喜不生愁”呢?这要看一个人的境界了,确非易事。欢喜与忧愁都是人生的波澜,孟子说:“观水有术,必观其澜。”能与欢乐拥抱,与忧愁握手,距离“只生欢喜不生愁”还会远吗?丰子恺有个著名的“人生三层楼”说法,第一层是物质生活,自然是愁多欢少,因为人生不如意者六七八,如意者一二三;第二层是精神生活,主要指学术文艺,这一层是欢多愁少;第三层是灵魂生活,便是“只生欢喜不生愁”的境界了。

一个人的物质欲望多了,精神追求就少了;精神追求单一了,思维就僵化固执了,那是可悲的,也是要走向危险的。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生命如树,欢笑如花。一树花开,就好好欣赏;一束花谢,也不必沮丧,花谢了还会再开,犹如人生,得之我幸,失之淡然,跌倒了再站起来,不认命。就像一条小溪,不管遇到什么地势,总不会退缩,都会奔流不息、一路前行。

2022年5月8日

作者简介:

杨献平的美文欣赏(杨舟平散文一树花开)(4)

杨舟平,陕西凤翔人,高级法官。中国散文学会、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宝鸡市作家协会理事、凤翔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获市以上文学奖项数十次,首届中国丝路散文奖得主,都市头条等数家平台专栏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情关风月》《一城烟雨》等。作品多篇入选中学语文辅导教材,成为多省市中考试题。作品多次被《人民文摘》《海外文摘》《人民日报》《中国早报》《人民司法•天平月刊》《法制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人民法院报》《陕西日报》《西部法制报》《华商报》《杂文报》《宝鸡日报》《散文选刊》《延河》《美文》《秦岭文学》《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凤凰网》《腾讯网》《中国作家网》等平面、网络媒体发表或转载,共计100余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