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记者发现,某网红奶茶品牌的一款奶茶容量大概为500毫升,实测容量为370毫升。之后该奶茶公司回应称,打包或者放置时间稍长(超过5-15分钟),泡沫逐渐消损,整杯饮品会出现一定的坍失,降低的量一般在三分之一以内;如果顾客选择(奶茶)去冰,奶茶会失去冰块的高度;公司所有门店在点单环节都会对顾客进行口头提示和确认。(10月29日澎湃新闻)

秋日奶茶,温暖人心。奶茶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享用奶茶也成为了一些人的生活方式。遍地开花的奶茶店,通过口味和样式的变化,或传统或时尚,花样百出,吸引着消费者的眼球,满足着不同顾客的味蕾。

然而,奶茶的套路却也频频出现,让消费者难以招架。比如,之前有媒体曝光“内增高”奶茶,大杯奶茶杯身看起来很高,但插入吸管,很快就插到底,原来杯子底部一截是空的,官方的解释是为了防烫手。而此次,以奶茶泡沫来充当容量,让奶茶直接失去了三分之一,更是在“泡沫”和“奶茶”的模糊界线中,打了一记“擦边球”。

从奶茶的大小杯之争,到奶茶用上“内增高”,再到奶茶的“泡沫”,其本质无非是用好听的名头,来“薅”消费者的“羊毛”,从而起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这些做法,看似消费者在短期内无法察觉,甚至一些消费者根本不会注意,但是奶茶量的减少是客观的事实,总有一天这个“减量”的真相会被发现,再美丽的伪装都会被“戳穿”。

其实,如此操作,对于网红奶茶而言是自欺欺人。一方面,奶茶的主要成本并非在于奶茶,而在于运营及其他,让奶茶“缩量”并不能起到控制成本的作用。另一方面,奶茶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的选择日益增多,奶茶企业在产品上缺乏推陈出新,尚容易被消费者“抛弃”,何况以这种类似欺骗的方式,消费顾客“感情”?

为此,挤掉网红奶茶的泡沫,关键要企业自律。节约成本无可厚非,但要坚持诚信经营,用鲜明的方式,开诚布公地告诉消费者,充分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网红奶茶也要转变发展思路,与其费尽心思从消费者身上多“薅羊毛”,不如以更多优质产品吸引消费者青睐,让网红奶茶能够“长红”。

让奶茶“泡沫”不再扩大,行业标准也不可少。学习“好人举手”的方式,让行业优秀者自觉建立奶茶规范,对牛奶比例、有糖无糖、大杯小杯等明确标准,并且对咖啡因含量设立底线,如此方能让消费者喝得放心,让行业行稳致远。

当然,消费者的选择更是最佳驱动。在奶茶产品琳琅满目的今天,消费者选用哪一款奶茶,完全可以“用脚投票”。对那些充满“泡沫”的奶茶,是需要消费者的“无视”来让“泡沫”更少一些了。

稿源:荆楚网

作者:吴昊

杂牌奶茶能喝吗(东湖评论奶茶泡沫)(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