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王纪辛)广西靖西市,中越边境线上的县级市,溶蚀高原地貌给当地农业提供的资源相当稀缺,缺水、缺土。如今,这里相对平坦的空地用来建房居住,散碎的小片土地,被整理出来种上桑树等经济林木,当地称这样的土地叫“石旮旯地”。进入3月,靖西平均气温已经上升到28℃,去年入冬前齐根剪平的桑树发出新枝。“现在桑树枝条已经长出50厘米,再长10天左右就可以开始育小蚕了。”靖西市南坡乡布龙屯的蚕农黄文学告诉新京报记者,“春季是最适宜养蚕的季节,此时桑叶营养丰富,蚕茧质量也是全年最好的。”

广西哪里桑树多 广西边陲山村石旮旯地(1)

桑树田里枝条已经长出50厘米。受访者供图

“石旮旯地”支撑起蚕桑产业

应着春天的节奏,广西靖西市边陲山村种植的大片桑树,开始长出心形的翠绿色嫩叶。

印象中,传统种桑养蚕多在江浙一带,但是,自2001年开始,广西推行“东桑西移”,蚕茧年产量快速提升,成为蚕桑产业的大省。而按照靖西市的规划,2019年,新老桑园总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产鲜茧700万公斤,蚕农养蚕收入3亿元。

在靖西,当地蚕农种的桑树品种,大多是抗旱能力强的“桂桑优12”和高产的“粤桑51”,桑树是以见缝插针式的方式种在石旮旯里,截至2019年底,南坡乡桑园面积达4万亩。

和富饶的江浙不同,靖西大部分村屯处于大石山区,当地土壤气候条件更适合耐瘠薄的桑树。

广西哪里桑树多 广西边陲山村石旮旯地(2)

当地的气候条件适合桑树生长。受访者供图

“现在桑树枝条已经长出50厘米,再长10天左右,桑叶足够小蚕吃的时候,就可以育小蚕了。”靖西市南坡乡布龙屯的蚕农黄文学是当地负责抚育小蚕的专业户,他告诉记者,“以前村里没有什么产业,都外出打工。我在2011年带着三户种桑养蚕,2O12年全村80%都跟着种桑养蚕了,一直到现在。”

“蚕保姆”带着村民养

在南坡乡,黄文学的身份有两个,一个是自种65亩桑树的蚕农,另一个是南坡乡的“蚕保姆”,他在自家开设农家课堂,教乡亲们养蚕。

在靖西市,像黄文学这样的养蚕带头人还有不少。

广西哪里桑树多 广西边陲山村石旮旯地(3)

当地“蚕保姆”开课教乡亲们养蚕。受访者供图

布龙屯的民居大多是近年新盖的楼房,一个共同的特点是,房子基本不做内装修,所有地面都用来养蚕。

在养殖季,村民家里蚕虫直接放在地面养,房子里会摆几块方砖,蚕农踏着砖块撒喂桑叶。

广西哪里桑树多 广西边陲山村石旮旯地(4)

当地村民在自家楼房里养蚕。受访者供图

黄文学家的4层楼房主要用于培育小蚕。通常,3龄会作为一个养育节点。3龄前的蚕相当于“学龄前儿童”,体质相对弱,只有经验较丰富的蚕农才能养好。黄文学的家就是当地的小蚕共育室。

当小蚕养到3龄,就可以由蚕农带回家,放在家里地面养殖了。这样的“青年蚕”再养20天。从3龄到5龄的20天里,蚕虫每天要吃上千斤的桑叶。蚕农的工作采喂桑叶,达到5龄的蚕,停止进食,搬进带有方格的木框,准备吐丝作茧。

第一批鲜蚕茧下月迎来上市期

据介绍,蚕农一年至少养6批,最多的可以养到15批。由于广西春季温暖湿润,新长出的桑叶营养价值高,蚕虫很少得病,蚕丝质量好,春季获得的蚕茧,往往能卖上好价钱。

广西哪里桑树多 广西边陲山村石旮旯地(5)

蚕虫吐丝作茧意味着完成一个批次的养殖。受访者供图

按照现有条件,95%以上的桑农第一批养殖量在2张以上,每张蚕茧量在48公斤以上,按照鲜茧每公斤43元的均价,一张蚕茧的产值在2000元以上。据介绍,布龙屯50%的家庭单靠养蚕年收入都能在10万元左右。

去年,靠着种桑养蚕,布龙屯50%的家庭年收入超过10万元。据靖西市扶贫开发办公开信息,2019年底,南坡乡特色产业对全乡脱贫攻坚贡献率达到60%左右。

这两天,趁着天气晴好,黄文学开始给育蚕房消毒,指导村民为桑园追肥,新建的600平方米大蚕房今年也将投入使用,4月第一批鲜蚕茧将迎来上市期。

新京报记者 王纪辛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李世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