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这天,除了吃粽子,泰州及周围地区还保留了吃“五黄”的习俗,即黄鱼、黄鳝、黄瓜、咸蛋黄、雄黄酒。端午节除了喝雄黄酒,还有饮蒲酒、朱砂酒的,或以酒喷洒。

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抹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从科学角度来看,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酒也颇有益。

端午的风俗与美食(老泰州人记忆中的端午习俗盘点)(1)

端午节期间兴化百年老字号——上池斋药店为顾客准备雄黄。

必须要吃“红”菜

泰州人端午节的菜肴还有“九红”、“十三红”。所谓“九红”、“十三红”,就是每样菜都要带有红色,如红烧肉,红烧狮子头,红烧鱼,炒黄鳝,烧肥肠,炒猪肝,松子鳜鱼,醋熘腰花,苋菜烧豆瓣,烧刀豆,拌黄瓜,拌凉粉,咸鸭蛋等。

端午的风俗与美食(老泰州人记忆中的端午习俗盘点)(2)

端午节菜肴带红色,也和除妖魔有关。端午节这一天,家家都有悬挂钟馗像的习俗。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在我们苏中地区,每家每户都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早上吃蛋午食蒜

端午节早晨泰兴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五月初四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特别是红枣粽,是读书的孩子必吃的,因为“枣粽”与“早中”谐音,可以“早中状元”。另外,端午早点还有吃蛋之俗。据说跟立夏一样,端午吃蛋,则可不生疮疖,不头痛脑热。 端午节中午,烧整头的大蒜给小孩吃也是一个古俗。一个孩子独吃一个,不能分吃,因为“独”“毒”谐音,孩子吃了烧熟的独蒜头子,夏天不拉肚子,腹内不生虫子。大蒜的医学妙用很多,小孩食大蒜是很有道理的,这些习俗今已不多见。

背布老虎戴百岁索

端午的风俗与美食(老泰州人记忆中的端午习俗盘点)(3)

端午节泰州的孩子们穿戴上虎衫、虎兜、虎鞋,背着布老虎,鞋底还绣有“五毒”踩在脚下, 脸上涂着雄黄酒,额上有大人蘸雄黄、朱砂写的一个“王”字,借助虎威来驱邪避恶;颈项和小手腕上戴着红、黄、青、白、黑五色丝线“百岁索”。人们在衣襟上挂上一串五色丝缠绕的香袋,香袋里一般装着配制的白芷、苍术等芳香类中药。

为新出嫁姑娘“送夏”

端午前夕,娘家为新出嫁的姑娘“送夏”是必不可少的。所谓送夏,即娘家必须为新出嫁的姑娘、女婿送去凉席、凉帽、阳伞、凉匾、蒲扇、夏衣等夏令用品和粽子、雄黄酒等食品,办得越多、越漂亮,娘家就显得越有气派,亲家则热情接待,张罗体面的人物陪同来客。今“送夏”的礼品内涵虽已有变,但此风俗尚存,不失为加深亲情、促进和美之举。

菖蒲插门辟邪

民间认为农历五月是“五黄毒月”,立夏一过,天气渐热,“五毒”就孳生活跃起来。泰州人认定的“五毒”是蛇、蝎、蜈蚣(泰州人叫“百脚”)、蟾蜍(泰州人叫“癞蛤蟆”)、壁虎。

民间有用菖蒲、艾草插在门头上避邪的习俗,据说菖蒲形如剑,“五毒”自然不敢登堂入室了。

去澡堂洗香草浴

过去泰州的各家老浴室澡堂,每到端午节这一天,就应时推出香草洗浴,将成捆的艾草、菖蒲等“五毒草”泡在大池里,让浴客洗香草澡,去污解毒,提神活血,预防在夏天害皮肤病、生疮生疖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