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出生,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
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估计是影视剧出镜率最高的皇帝了,《戏说乾隆》算是开始,《乾隆王朝》是一部历史正剧,《宰相刘罗锅》可以说是内地清宫戏的鼻祖,《铁齿铜牙纪晓岚》前前后后演了四部,至今“铁三角”仍是大家满满的回忆。《还珠格格》又是火遍大江南北的乾隆时期的早期古偶戏,近期的有《如懿传》《延禧攻略》,清宫辫子戏占据了80后90后的少年时代。
乾隆算是很顺遂的登上帝位。
和爷爷相比,康熙,8岁登基,面对着权臣鳌拜,藩王尾大不掉。
和爸爸相比,雍正,面对着众多皇子的竞争,九龙夺嫡,经历两次太子废立,打败众臣拥戴的八爷,领兵打了大胜仗的十四爷,皇位得来不易。
登基时已经45岁,在20岁就被封贝勒,出来开始工作,一路上小心翼翼,兢兢业业25年,终于赢得康熙青睐。
乾隆有一个好爸爸,雍正早早的给乾隆登基扫平了障碍,乾隆弘历是雍正的第四子,前两个儿子早夭,三阿哥弘时,在雍正登基五年,就把他过继给八爷允禩,八爷后来被宗室除名,弘时也有同样的待遇。
而且弘时的母亲是汉人齐妃李氏,基本已经失去了继承大宝的资格了,偏偏弘时本人还有点想法,在被宗室除名后,郁郁而终。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在刺杀宝亲王弘历失败后,被雍正亲自赐死,这段剧情在表演中张力极强,内心活动剧烈,父亲与皇帝的角色随时切换,唐国强老师表演堪称极致。
弘历的弟弟,五阿哥弘昼算是一个奇葩活宝,但也绝对是一个聪明人。知道夺嫡是一个惨烈的你死我活,干脆把自己玩成一个胡闹王爷。
在弘昼的后人中有一个出名的书法家,就是启功。
弘历在少年时就被康熙看好,被接进皇宫大内,亲自教导,有点隔代指定宝座的意思了,也有点好圣孙的意思了。
历史上共有三位出名的好圣孙,他们分别是晋惠帝司马衷的皇太子司马遹、明成祖朱棣之孙明宣宗朱瞻基以及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惠帝的聪明儿子司马遹,没有祖父晋武帝司马炎的保驾护航,智障老爹又干不过聪明的皇后贾南风,被皇后买通身边人毒死了。朱瞻基从小就跟着祖父朱棣北征蒙古,登基后平定叔父朱高煦的叛乱,开创明朝的仁宣盛世。
谣传弘历的生母原本是选秀进宫的宫女,康熙看她大脸盘子身材粗大,认为这是好生养的身材,但是长得不咋地,就赐给四爷,让她去生孙子去了,但是四爷也是看脸的,只在一次酒后临幸了他,果然好生养,一次就中,生的娃就是弘历。
雍正给乾隆留下了一个非常好的局面,国库充盈,外无战乱,内无权臣。张廷玉虽是三朝元老,但是是一个汉人,天生弱势,权势还得依仗皇帝。
另外雍正是一个严格苛刻的人,在这样一个领导下办事,肯定得小心谨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那现在换了新老板,无论怎样施展政策,都会让下面人松一口气,乾隆也容易得到拥戴。
像当初的朱元璋晚年时期,为了孙子能够坐稳宝座,大肆屠杀功臣,给朱允炆留下的班底都是些死读书的腐儒方孝孺、黄子澄之流,功臣榜仅剩下擅长守城的汤和,外甥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为主要武将战斗力。
在经历了朱元璋时期的腥风血雨,大家都想松快松快,小朱同志二话不说,在班底的支持下,上来就是一套削藩组合拳,自己还没准备好,就逼反了燕王,最终落得帝位不保,仓惶逃窜。
乾隆的局面就好多了,也没有藩王,蒙古和满洲的权贵已经被爷爷和爸爸收拾的明明白白的,只需要稳稳当当的把他老爹的政策稍稍松个口子,下面的人都得高呼“皇上圣明”。
雍正得罪天下读书人的“官绅一体纳粮”,乾隆登基没多久,就给废除了,一下子就拉拢了读书人的心,所以乾隆时期干的坏事也不少,被编排被戏说的也都是好的方面,很少有吐槽他的,不过在当代,乾隆名声逐渐下落。
不过由于乾隆的谜之审美,五彩斑斓的瓷罐都快成他的标志了,只要一看这个罐子,大家并没有想到乾隆朝的昌盛发达,而是这是个农家乐的大俗审美。
哈哈哈,不想说农家乐审美有啥不好,总感觉这没有知识分子的情调与逼格。
乾隆号称写了四万首诗,结果没有一首流传的,而且绝大多数是别人代写的,领导署个名而已,而且文采相当一般了,不然也不至于我们一首都没有听过。
看看这些诗是啥水平:
《黄瓜》
菜盘佳品最燕京,二月尝新岂定评。
压架缀篱偏有致,田家风景绘真情。
《过蒙古诸部落》
小儿五岁会骑驼,乳饼为粮乐则那。
忽落轻莎翻得意,揶揄学父舞天魔。
《喜鹊·喜鹊声唶唶》
喜鹊声唶唶,俗云报喜鸣。
我属望雨候,厌听为呼晴。
是不是有点贾平凹女儿贾浅浅的诗作风格,不过这位是走下三路的风格,还不如乾隆。
乾隆热爱收藏,酷爱盖章,写各种题跋,在很多皇宫收藏的文化艺术品上都加了题跋和印信。还不只盖一个印,或者写一段文字,兴致来了就写一段,能写好几次。
只要被乾隆收藏过的,大多逃不过被他题字、赋诗、盖章的命运。比如李太白的《上阳台帖》,被乾隆硬生生地在最右边裱接了四个巨大的“青莲逸翰”。
最遗憾的应属王羲之的名帖《快雪时晴》了。
王羲之至今流传下来的书法真迹只剩下一卷了,其余的都是后人的副本。《快雪时晴》本来只有右边的两行字,乾隆皇帝看到后,他不仅将自己用来给收藏品打上印记的硕大无比的巨型方印“乾隆御览之宝”盖上,还忍不住八印齐用,将自己收藏专用的八枚大印加盖其上。还在帖前写下了“天下无双,古今鲜对”八个小字,“神乎技矣”四个大字。又说:“龙跳天门,虎卧凤阁”。
乾隆是25岁登基,可以算是青年得志,无人束缚,年轻的时候还能对父辈有些尊重,但是到了中年时代,做出了一些成绩后,难免志得意满,开始飘了。
乾隆中后期,皇家生活奢靡,乾隆六下江南,吏治腐败,以和珅为首的大贪巨贪,不过是在乾隆默许下的白手套,那不然皇帝这些奢靡的生活从何而来,上行下效,民间的生活已经到活不下去的地步了,在湖北湖南一带爆发了白莲教起义,时间长达七年之久。
像和珅这样的白手套,很多想要达成目的的皇帝都有,在明朝尤为突出。
嘉靖帝的白手套就是严嵩父子,为了自己的炼丹大业,必须得有人愿意配合自己,付出牺牲。
天启皇帝,被东林党给挤兑怕了,根本指挥不动,只能拉着魏公公,魏公公也不负皇帝重托,将东林党整的鬼哭狼嚎。而天启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落水,就突然死亡了,也是非常神奇。
在此之前明武宗朱厚照,这位壮如牛马的敢于亲自上阵杀敌的也是死于落水后,不得不让人产生阴谋论的联想,而武宗也是和文官集团打了很久的架,身边的这些八虎宦官,包括能陪皇帝上阵杀敌的江斌,都算是皇帝的白手套。
康熙皇帝是对清朝早中期的几个皇帝影响巨大,动则提圣祖爷当年怎么怎么样。
雍正直接继承了康熙的那一摊子,为的就是要改革,要收税,所以有官员说康熙朝怎么怎么好,雍正这亲自经历过康熙皇帝后期官场贪腐成风的人,直接就大耳刮子上去了:你是好了,老百姓可就不好了,老爱家的江山就不好了。
雍正是有能力锐意进取的人,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也是建立在康熙后期官场糜烂国库空虚的前提下,稍稍来个重典,很容易见效。
身子沉珂久了,猛药吃多了,也就凉的快了。
乾隆自十二岁左右就在康熙身边教育长大,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型的时期,所以受康熙影响最大,也有效仿圣祖当年丰功伟绩的意思。乾隆执政能力还是很不错的,执政结果也是不错的,所以清朝在乾隆时期到达了繁盛鼎峰。
这还是在乾隆朝多次对外战争的情况下,乾隆整个时期,说是有十次对外战争,自以为全部取得胜利,自封为十全老人。
还有六次南巡,这种都是盛大的出行,运河沿途官员不仅要迎来送往,还要营造行宫,还得将运河疏通,防止淤塞,沿岸还征集了大量的纤夫河工民夫等等,另外还得搞好面子工程,不能让皇帝看到民间的破败和贫穷,运河两岸张灯结彩,披红挂绿,一派盛世繁华景象,实际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再加上修建圆明园,这个精美的皇家园林,目前就剩下几块石头了,英法联军洗劫一空后,纵火焚烧罪证,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可见园林占地之广阔,建筑之豪华。
历经康雍乾三朝彻底解决了新疆伊犁地区的准噶尔部落,也对西藏地区建立了有效的联系,清朝的版图也在此时达到最大。
乾隆皇帝这么折腾这么多重大事件,每一个都是花钱的无底洞,一方面是清朝国力非常强盛,另一方面就是清朝对普通百姓的压榨和管控是非常严酷的。
清朝在乾隆时期大规模的开始种植红薯,这种不挑土地,亩产甚高的口粮,让清朝人口实现爆炸式增长,同时摊丁入亩也是解开了人头税的枷锁。
这也算是农业科技进步带来人口增长,然后带动经济增长,国力也随之增长。
但是土地是有限的,地力也是有限的,在没有化肥的时候,亩产量不足以养活很多人口。
在已经精耕细作的小农时代,天花板注定不高。
蛋糕做不大,就开始内卷。
儒家文化圈最擅长内卷,中国,日本都是,韩国已经是卷王之王了。
在封建王朝,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逃不掉一个恶性循环:土地兼并。
脆弱的小农经济,没有一点抗风险能力,遇到天灾人祸,一病两痛的,只能典当土地,即使在丰年,也躲不过地主和官府的剥削。
教科书上的《多收了三五斗》真实的展现了即使是丰年农民是怎么被压榨剥削的。
乾隆五十七年九月,也就是1792年9月,英国派出以马戛尔尼为首的庞大使团,仅成员人数就达到了七百人。这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使团,英国国王乔治三世希望通过派出庞大使团能与东方的中国建立通商关系。
英国虽然国土面积一般,但已经统治了大海。乔治三世相信,这次来中国一定也会有不小的收获。为了表达与中国通商的强烈愿望,乔治三世不惜把当时英国最先的蒸汽机、纺织机、织布机等作为礼物送给清朝皇帝。
马戛尔尼率领庞大使团历经九个月后,终于来到了澳门。短暂休整后,马戛尔尼继续北伐来到天津。就在要靠近天津口岸的那一刻,当地官员要求马戛尔尼的船只上悬挂“英吉利贡使”的旗帜,显然清朝官员把马戛尔尼一行当成的贡使。
当马戛尔尼把英王乔治三世的亲笔信交给乾隆后,乾隆在得知信件内容后,他在回信中竟然如此写道:“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诚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无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乾隆这种聪明的人会看不到工业革命的潜力吗?看不到这些机器的出现,会推动生产力极大的进步吗?
实际上清朝的皇帝从康熙时代开始就和法国皇帝路易十四通信,非常清楚欧洲的科技进步情况,但是他们也看到了,如果这些技术传入中国,众多农民变成了工人之后,失去了捆绑他们的土地之后,这些工人肯定也就失去了控制,而且也会造出一大批富可敌国的资本家商人,这些都不利于清朝的统治。
为了老爱家的江山永固,哪怕是开明能干的圣祖皇帝,也没有壮士断腕,自我革命的魄力。
所以我们看到微信这种APP能在腾讯这种靠QQ起家的公司出现,这种能够自己革自己命的,太难得了。
就这样在高层明知技术进步却封闭国门,阻碍技术传播的情况下,清朝在国力最强的时期,也是最后的巅峰了,此后都是下坡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