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死了呗。

贾家玉字辈,有贾珍珍大爷、贾珠珠大爷。不管是哪位大爷,都没有和贾琏排行的道理。因为贾琏是荣国府的,不能放着堂兄弟,去跟族兄弟贾珍排行;也不能和贾珠排行,然后在有了宝玉后,又把贾琏踢开。

贾宝玉和贾琏啥关系(因为早逝的贾珠是大爷)(1)

有人说贾琮是贾赦的儿子。是不是儿子姑且不论,但他第一次出场,就是“只见贾琮来问宝玉好”。贾府长幼有序,绝对没有哥哥向弟弟问好的。所以贾琮比宝玉还小,当然比贾琏更小。所以贾琮绝不可能是贾赦的长子。

贾宝玉和贾琏啥关系(因为早逝的贾珠是大爷)(2)

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贾赦还有个儿子,早早死了。去世时年纪比贾珠还小,还没来得及结婚生子,留下的痕迹太少,所以极少提起。

这样的情况不是没有。介绍宁国府时,就提到贾敬有个哥哥,“长子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从此再也没提到过。

贾宝玉和贾琏啥关系(因为早逝的贾珠是大爷)(3)

那么,贾敷可以交代一句,如果贾琏也有个早逝的哥哥,为什么不能顺带提一句呢?

为了行文的变化。

贾宝玉和贾琏啥关系(因为早逝的贾珠是大爷)(4)

张竹坡评《金瓶梅》时有句话,叫作“善用犯笔而不犯也”。犯,是指写同一类事和人;不犯是指写同一类事和人时,避免雷同。《红楼梦》也有同样的写法。

比如同样是含冤而死的女孩子,同样是因宝玉而死,同样是宝玉去祭祀,但是祭金钏和祭晴雯,却是完全不同的场景。

贾宝玉和贾琏啥关系(因为早逝的贾珠是大爷)(5)

比如宝黛的屡次争吵,和贾蔷龄官的争吵,都是情侣间闹矛盾,都是多情而敏感的女孩子,却有完全不同的韵味。

比如宝钗暗恋宝玉,妙玉也暗恋宝玉。但是宝钗的庄重自持中偶然柔情难禁,妙玉的清高无尘却常常矫枉过正,写出完全不同的两类女子。

贾宝玉和贾琏啥关系(因为早逝的贾珠是大爷)(6)

同样的,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实际是介绍了宁荣二府的主要成员与人物关系。其中,就有三个夭折的长子:贾敷,贾珠,还有贾琏的早逝长兄。

贾宝玉和贾琏啥关系(因为早逝的贾珠是大爷)(7)

贾敷是“长子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一笔带过;贾珠是“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简单介绍 ;而贾赦的长子呢,却是绝口不提。这样一来,行文变化有致,“善用犯笔而不犯也”。

贾宝玉和贾琏啥关系(因为早逝的贾珠是大爷)(8)

不提不表示没有。也许在以后会提。

不提是在这里不便提。一家子里,三个长子都早逝,未免太凑巧了吧?

贾宝玉和贾琏啥关系(因为早逝的贾珠是大爷)(9)

但是,三个长子的早逝,却有着重要的隐喻:中国人的传统是“家有长子,国有大臣”,嫡长子继承制决定长子更具有天然的责任,长子之外的其他儿子则可以做个“闲静王爷”。

而贾府的长子批量死亡。那些次子、幼子们,不愿承担那本不该他们承担的家族责任。

贾宝玉和贾琏啥关系(因为早逝的贾珠是大爷)(10)

于是造成了“安享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