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董大懂 一日一菜(275)#
三十年前去上海,在一个餐厅吃“虾子大乌参”、“松鼠鳜鱼”,还有一些菜都忘记了。那次是作为北京餐饮行业的技术人员去上海考察学习去的。印象深刻。虾子大乌参特别肥糯,汁酱浓稠,甜且鲜美,虾子嚼而有声。
那时候餐饮业等级森严,大饭庄子高高在上。大饭庄子大都是过来的老品牌,经营的菜品也是一些名菜、大菜。
我在小饭馆待过两年。小饭馆的菜名和大饭庄子都不一样,小饭馆卖“辣子鸡丁”,大饭庄子卖“宫保鸡丁”,小饭馆卖“木须肉”,大饭庄子卖“苜蓿肉”。“虾子大乌参”在我看来就是上海菜的头牌,说上海菜首先上嘴的就是“虾子大乌参”。
后来慢慢的就听不见说“虾子大乌参”了。只是总在心里念叨。
在“《中国烹饪》杂志上看到上海老一代师傅周三金先生的一篇文章写“虾子大乌参”,说“虾子大乌参”是上海特色名菜,始于二十年代。首先由上海十六铺德兴馆所创制。德兴馆是上海著名的本帮菜馆,它创设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原在“洋行街”附近的真如路2号。说起该店首创的“虾子大乌参”,这与“洋行街”有关。二十年代时,“洋行街”已经是上海最热闹的商业中心,在这条街上有许多商行经营山海土产生意。其他生意都不错,唯独海味行经营的海参销路极差。当时一般的上海人还不懂得如何吃海参。海味行的老板为了打开销路,就与德兴馆老板商量,愿意无偿向饭店提供海参,试制美味菜肴。义昌海味们和久丰海味行首先向“德兴馆”提供了一批“大乌参”。该店的著名厨师杨和生和蔡福森,就将大乌参经过火苗烤、铲壳、清水浸泡、旺火烧煮等加工水发后,经热油锅稍炸,再加笋片、酱油、白糖、味精、鲜浓汤、肉卤烹制后,乌参油光发亮,酥烂味美,一时便成为风靡上海的名菜。原来叫“红烧大乌参”,后来厨师考虑到海参虽富有营养,但鲜味不足,光是鲜浓汤烹制还不够鲜,于是又取用鲜味浓厚的干河虾子作配料,味道就更鲜了,所以后来就定名为“虾子大乌参”,因而远近闻名。在三十年代,上海的许多著名人士,如鲁迅、白杨、周信芳以及其他著名电影演员等,都慕名前往品尝。到三十年代后期,该菜就成了上海最著名的特色菜,全市许多著名菜馆,无论是本帮菜馆还是苏帮菜馆差不多都经营“虾子大乌参”。解放以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宋庆龄、李富春,罗瑞卿等,也曾经慕名前往该店品尝过此菜,并称赞它极具特色,口味鲜美。至今,“虾子大乌参”仍保持肉质软糯酥烂、鲜味浓厚、爽滑可口的特色,成为上海菜帮的看家菜。
“虾子大乌参”取用水发大乌参300克(6两)、干虾子15克(3钱)、绍酒15克(3钱)、酱油10克(2钱)、白糖4克(8分)、豆油650克【(1斤3两),实耗50克(1两)】、猪油50克(1两)、味精2克(4分)肉汤150克(3两)、水淀粉25克(5钱)等为原料。
制作时,先将炒锅中火烧热,放猪油50克(1两),烧至六成熟时放入葱结炸出香味成葱油待用。接着,把炒锅置旺火灶上烧热,放熟豆油650克(1斤3两)至油八成热时,将洗净沥干的水发大乌参皮朝上排放在漏勺里浸入油锅稍炸,并用漏勺轻轻抖动,炸到爆裂声减微时捞出沥干油。随后将锅内热油倒出,锅里留油5克(1钱),放入大乌参(皮仍朝上),加酒、酱油、炒肉卤(指用生烧肉块的红卤汁)、肉汤、白糖、于虾子(事先加酒略浸)。加盖烧开,移小火锅焗五六分钟后,再端回旺火灶上收紧卤汁,用漏勺捞出大乌参,皮朝上平放在长盆里,锅里卤汁加味精,用水淀粉勾芡,同时边淋入葱油,边用铁勺搅拌,把葱油全部搅过卤汁后,撒入葱段,将卤汁浇在大乌参上即好。它的特点:色泽乌光发亮,软糯酥烂,汁浓醇香,口味鲜美。
大董 松鼠鳜鱼
大董 宫保鸡丁
大董
北京烤鸭代言人
Spokesperson of Beijing Roast Duck
阿尔巴白松露全球大使
Ambassador of Alba White Truffles of the World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荣誉州民荣誉
Honorable Citizen of Bortala Mongol Autonomous Prefecture
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
DaDong elected as the Vice-chairman of “Chinese Cuisine Association”
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名厨协会主席
Chairman of “Famous Chefs Committee of the World Association of Chinese Cuisine”.
大董意境菜创始人
Creator of DaDong Yijing Cuisine
大董餐饮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Chairman, DaDong Food & Beverage Investment Co., Ltd.
北京职业教育特聘专家
Specialist, Career Training Program (Beij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