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如缤纷的奶冻,在宁静的海水中一喷一吸地跳着“两步舞”,优雅而轻盈。然而对于它们,游泳者谈虎色变,渔民们敬而远之,即使是生物学家对它们也所知不多。它们就是看似柔弱美丽的——水母,

海洋有毒的十大杀手(海洋中的半透明杀手)(1)

一种低等腔肠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腔肠动物门钵水母纲。水母和珊瑚虫是近亲,其身体结构十分简单:主要成分是水,有内外两层,两层之间还有一个很厚的中胶层,不但透明,而且有漂浮作用。水母在运动时,利用体内喷水的反作用力前进,远远望去,就像一顶圆伞在水中迅速漂游。水母没有专门的消化器官,只有消化腔,其中轮辐状的导管是运输养料的器官;触手上有刺细胞,里面充满毒液。有些种类水母的触手总长超过了蓝鲸的体长。

海洋有毒的十大杀手(海洋中的半透明杀手)(2)

成年水母的伞盖般的躯体叫“水母体”。人们通常根据水母体的形状对水母进行分类:有的能发银光,叫银水母;有的像和尚的帽子,叫僧帽水母;

海洋有毒的十大杀手(海洋中的半透明杀手)(3)

僧帽水母

有的仿佛船帆,叫帆水母;

海洋有毒的十大杀手(海洋中的半透明杀手)(4)

帆水母

有的宛如雨伞,叫雨伞水母;

海洋有毒的十大杀手(海洋中的半透明杀手)(5)

雨伞水母

有的水母体上闪耀着彩霞般的光芒,叫霞水母……

海洋有毒的十大杀手(海洋中的半透明杀手)(6)

霞水母

水母的寿命大多只有几个星期,一些深海水母的寿命要长一些,可以活到一年左右。普通水母的水母体不大,只有20~30厘米长,而体型较大的霞水母的水母体的直径可达2米,其下垂的触手更是长达20~30米。1865年,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海岸,一只霞水母被海浪冲上岸,人们测得它的水母体直径为2.28米,触手长36米。把触手展开,从一条触手的尖端到另一条触手的尖端,竟有74米长。可以说,霞水母是世界上最长的动物了。

海洋有毒的十大杀手(海洋中的半透明杀手)(7)

大型霞水母

水母没有眼睛,没有耳朵,甚至没有大脑,在浩瀚的大海中过着“没头没脑”的生活。尽管这样,它们仍然是海洋生物家族中不可小视的成员。水母的种类很多,全世界大约有250种。下面,让我们来看一些奇特的水母。

“海洋剑客”—— 箱形水母

海洋有毒的十大杀手(海洋中的半透明杀手)(8)

两年前,一个七岁男童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的密欣海滩游泳时,突然发出一声令人恐惧的尖叫,等他的祖父把他从水里拖出来时,痛苦扭动的男孩已经虚脱,不久便陷入昏迷,不到一个小时,他的心脏就停止了跳动。这是关于箱形水母蜇人致死的最近案例。

在澳大利亚,箱形水母被人们称为“海洋剑客”。澳大利亚生态学家杰米•席莫尔对箱形水母十分着迷,对他而言,这不仅是一个研究课题,还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课题。为了避免箱形水母伤害更多的人,席莫尔尝试使用无线电跟踪技术来研究箱形水母。但是,如何才能把“标签”—— 一种长4厘米、直径12毫米的微型超声波发报器——贴到一坨滑溜溜、飘忽不定的球状物上面呢?起初,席莫尔用无毒强力胶把“标签”粘在水母的伞体上,他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水母贴“标签”的科学家。但是,这个办法并不完美,自2015年开始采用这种方法追踪箱形水母以来,席莫尔只成功了七次。而且,令人沮丧的是,每次“标签”都不到两天就脱落了。目前,席莫尔正在研究一种把“标签”贴到水母体内的方法,这样“标签”可能就不容易脱落了。

席莫尔从28种不同的箱形水母中选择了体型最大的钟形水母作为他追踪研究的目标,这种水母可以长得跟篮球一样大,触手多达60根,最长的触手可达4.5米,大约有50亿个刺细胞。

海洋有毒的十大杀手(海洋中的半透明杀手)(9)

箱形水母并非故意杀人,但人如果不小心被它扫到,几分钟之内就可能因为被注入毒液而毙命,即使侥幸活了下来,在身体上也会留下永久性的紫色疤痕。席莫尔就有过这样的可怕经历。一天晚上,他在一个码头附近的海域巡游时遇到了一只很大的箱形水母。他后来回忆说:“我当时还没反应过来,双手双脚就已经被触手缠住。等我好不容易挣脱浮上水面时,我已无法好好走路,泪水直流。”席莫尔之所以能保住性命,多亏了他当时身上穿着弹性纤维潜水衣,而且在上岸后,他立即采取了有效的自救措施——用醋浸泡身体。醋能分解箱形水母释放的毒液,在澳大利亚,有经验的救生人员手边都备有醋。

避免与箱形水母接触的最佳方法,是了解它们的动向、移动时间与原因。大多数水母是没有眼睛的漂流动物,但箱形水母不一样,有复眼和单眼共24只眼睛,具有猎食鱼类所需的极佳的视力。此外,箱形水母的游动速度也很快,可以在一秒钟内冲游1.5米。一些箱形水母还具有一种十分独特的习性:白天很活跃,到了晚上却在海底静止不动。这是在其他水母身上所看不到的行为。

席莫尔的同事泰瑞莎•卡瑞特发现,箱形水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更具杀伤力:幼水母大约只有5%的刺细胞有毒液,而成年水母却有50%的刺细胞有毒液,因而可以捕食更大的猎物。

如今,澳大利亚人对箱形水母的警觉意识提高了许多,海滩上也大都使用了防护网,箱形水母蜇人致死的事件正逐渐减少。

“美丽杀手”——斑点水母

海洋有毒的十大杀手(海洋中的半透明杀手)(10)

在印度洋帕劳群岛附近宁静的礁湖中,生活着一些美丽的礁湖水母,其中一种是斑点水母。斑点水母虽然与它们的祖先同属腔肠类动物(这个族群中还包括珊瑚虫),但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斑点水母漂浮于礁湖中,靠捕食海洋浮游生物为生。斑点水母看起来美丽温顺,其实它们中的有些种类十分凶猛,是海洋中的“美丽杀手”。在它们伞盖般的躯体下面,细而长的触手既是消化器官又是“致命武器”——触手上面布满刺细胞,能够迅速射出毒液,猎物一旦被蜇,很快就会麻痹死亡。这时,斑点水母再用触手将猎物紧紧抓住,缩回来,用水母体下面的息肉将猎物吸住。斑点水母的息肉能分泌酵素,可将猎物体内的蛋白质迅速分解。水母没有呼吸器官和循环系统,只有原始的消化器官,所以捕获的食物必须在腔肠内消化吸收。

海洋有毒的十大杀手(海洋中的半透明杀手)(11)

斑点水母一生要经历复杂的生命循环。水母成熟后开始产卵和排出精液,不久受精卵孵化成幼体,几天后随波逐流的小水母便能附着在诸如岩石的固体表面。之后,幼水母开始发育,身体犹如微型海葵。很快,海葵体般的水母又可以生出更多的小水母,只要环境条件适合,它们最终都会成年。

帕劳礁湖形成于1.2万至1.5万年前,

海洋有毒的十大杀手(海洋中的半透明杀手)(12)

当时第一次冰河纪结束,海平面升高,海水涌入陆地形成湖泊。后来,海水退却,湖水盐度渐渐降低,最后形成了现在的礁湖。帕劳群岛的礁石群大多是由石灰石形成的砂石状山峰,上面布满风化侵蚀的沟壑。海水通过石灰岩渗透到岛内的巨大礁湖中,也“顺便”带来了刚孵化出来的小水母和其他海洋生物。在这个得天独厚的环境下,礁湖水母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世代繁衍,最终演变出了5种不同的亚种。

通常斑点水母触手上的毒刺是它们进攻猎物的利器,但生活在帕劳礁湖中的斑点水母却没有毒刺,也许是礁湖惬意的环境让这种“杀手”动物变成了主要靠海藻类生物为生的比较温柔优雅的“食草动物”。不过,礁湖水母并不吃海藻,而是依靠海藻进行光合作用后的排泄物为生,这为它们提供了大约3/4的能量,剩下的则要靠捕食其他浮游生物来获取。如此看来,礁湖水母的猎食行为更像大农场主偶尔出猎一次,如果有所收获则可尝尝野味,但绝不会因为捕不到猎物而饿肚子。

海洋有毒的十大杀手(海洋中的半透明杀手)(13)

斑点水母和海藻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一种共生关系:水母以海藻进行光合作用后的排泄物为生,而水母为了帮助海藻更好地进行光合作用,又将吸收阳光作为它们为海藻提供的最大惠利。因此,在帕劳礁湖,追逐阳光成为水母们每天清晨的“必修课”——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投射到湖的东边时,它们便向东边游去,当黄昏的夕照投向湖的西边时,它们又像一片游动的绸缎向西边游去,于是形成了帕劳礁湖的一道独特的景观。

水母的栖息地珊瑚礁

海洋有毒的十大杀手(海洋中的半透明杀手)(14)

珊瑚礁是分布在浅海的一种石灰石(化学名字叫碳酸钙)堆积物,是由海洋中能分泌碳酸钙的多种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形成的。现代海洋中的珊瑚礁有岸礁、堡礁、环礁三种类型。

岸礁:生长在大陆沿岸和海岛周围的边缘地带,分布宽度从10米到100米,分布范围及形态与沿岸水下地形特征和水深情况密切相关。在岸礁珊瑚生长初期,其规模一般较小,但分布范围较广。我国海南岛四周就有零星的珊瑚岸礁分布。

堡礁:像城堡一样围绕在陆地周围,故称堡礁。

海洋有毒的十大杀手(海洋中的半透明杀手)(15)

在堡礁与陆地之间,隔着一个宽度几千米至数十千米的水域,由于基本上被珊瑚礁所包围,所以这片区域被称为泻湖(泻湖原指水较浅的海湾,因泥沙淤积封闭成为湖泊,但涨潮时能与海洋相通)。泻湖的水深一般为几十米,最深可达上百米。堡礁自身的宽度从几百米到数千米。堡礁基本上是连续的,有的地方有缺口,使泻湖与外海相通。世界上最大的堡礁就是人们常说的澳大利亚东海岸外的大堡礁,它从澳大利亚东北海岸一直向南延伸,断断续续长达2010千米。

环礁:在分布形态上与堡礁相似,但它不是围着陆地或在接近陆地的海洋里生长,而是在大洋中形成一个珊瑚岛礁群。发育完整的环礁,由四周的礁环、中间的浅水泻湖和泻湖里的几个珊瑚岛组成。礁群呈环形分布,直径几千米到几十千米。涨潮时礁石淹没在水下,透过清澈的海水,可以见到隐伏在水下的珊瑚礁轮廓。由于礁石生长处水浅,海浪传递到这里会产生破碎的浪花,从高空看去,形成银白色的圆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