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荆州日报】

“从今年8月起,给我感受最深的是红门北路同心村沿线路面平坦干净了。我到十号路钢材大市场拉货,车上终于不再是一层灰了,即使下雨天也不会糊一层泥浆!”11月9日,从江西前来拉货的货车司机王克勇由衷感叹,荆州市沙市区红门北路(复兴大道--工业园),一改多年“晴天车过满天灰、雨天一过泥满天”现象,如今变得环境优美,旧貌换新颜。

沙市区立新街道的同心村,地处十号路与荆沙铁路交界处,属于城郊村,人员结构复杂,基础设施不完善,基层治理问题突出,常被群众诟病。尤其是红门北路同心村段沿线人行道破损严重,环境脏乱差,成为“立新街道之痛”。如何为群众营造更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是立新街道干部一直思考的问题。

立新街道以同心村为试点,实施群众命题、干部领题、带题下沉、共同破题“四题”工作法,统筹政府、社会、群众力量和资源,把民意、民智、民心紧紧聚拢,同心共建幸福家,为城乡基层治理“蹚”出一条新路径。

城市治理用心才能暖心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1)

民意为先 干部领题冲锋在前

红门北路同心村段长约1.5公里,是连接沙市城乡的一条重要主干道。路边有十号路钢材大市场、十号路冷链物流中心等企业,也是50余家商户和沿线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因年代久远,这段人行道路面破损严重,晴天“光灰”,雨天“泥水”四溅,严重影响了群众出行和商家经营。

南侧,复兴大道雄姿伸展;北边,关沮新城正在崛起。处于中间连接处的红门北路人行道坑洼不平,严重影响了交通舒适性和安全性,更与高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相匹配。修复沿线破损路面,让出行更便捷、舒适,成为同心村村民和附近企业最大的心愿。

除了路面破损,与红门北路相连的同心村2号路口“马路菜场”也广受村民诟病:不仅严重影响环境卫生,每天早晚交通梗阻,交通安全隐患大。

群众“点单”,干部“上菜”。了解到居民意愿,7月12日,立新街道党工委专门召开会议解决问题。

“群众的需求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群众有命题,我们就要答好题。”立新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超坚定表示,立即组建工作专班脱产驻村,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彻底整治,还百姓一个舒适的环境。

“我是党员又负责城建城管这块工作,平时和村里打交道多,业务也熟,让我去吧!”在立新街道挂职的党工委副书记郭光主动请缨。

经街道党工委、办事处讨论决定,成立立新街道红门北路(复兴大道--工业园)沿线综合整治工作组,立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陈爱婷任组长,郭光任副组长,着力解决沿线的市场、店面、道路、交通及周边卫生环境顽疾,规范红门北路的沿线城市管理及经营秩序,提升沿线的市容市貌。

一场对红门北路同心村沿线综合整治的攻坚战就此打响!

7月13日上午,陈爱婷、郭光带领由综合执法中心、街道城管办、立新派出所、立新市场监管所、交警中队等部门组成的工作组入驻同心村,开展为期15天的下沉式综合整治。

2022年的夏天,荆州持续极端高温。工作组全天候沉浸在红门北路同心村段,沿路实地踏勘,察看统计路面破损程度、破损面积。深入附近企业和商户,一户一户走访了解情况,广泛听取群众意愿。第一时间梳理出红门北路沿街店面门前破损、店招破损、牛皮癣张贴、商户出店占道经营以及“马路菜场”堵塞交通等12条问题清单。郭光和工作组的同事们,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析出一道道盐渍。

“这么热的天,您们先喝口水再继续吧。”看着工作人员晒得黝黑的脸庞,开小超市的店主李小鹏主动送来一箱冰水。通过几天的相处,大家看到了工作组的决心和工作态度,也由质疑工作组只是走形式转变为信任、支持和配合。

城市治理用心才能暖心 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2)

广纳民智 携手助力基层治理

沿街路面如何整治?怎么修缮?“马路市场”怎么搬?

立新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心中装着“题”,眼里盯着“题”,脑里想着“题”,必须找个完美的破题答案。

陈爱婷主动对接沙市区城投公司,请专家实地勘探;郭光和同心村党支部书记任永红、村干部简榕杏、李勇一起,邀请辖区内的2家企业现场“体验”。

看到路面坑洼处足有10厘米厚的“光灰路”,过往行人到店面买点东西要过几道高低不平的坎,车辆进出园区尘土飞扬,大家纷纷表态——

“这路要尽快修缮,商户门前的破损路面,我们来修复。” 沙市区城投公司负责人率先响应。

“环境就是生产力,我要赞助。”十号路钢材大市场负责人紧随其后。

十号路冷链物流中心负责人真诚地说:“厂里经常有大货车出入,改善周边环境既方便自己也方便村民,我也要出一份力。”

政府、社会、群众的资源力量汇聚在一起,大家都动起来了:整修路面、铺水泥、种绿植、划停车线、铲牛皮癣……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通过下沉破题,多年未能解决好的商户店面和企业门前的道路硬化、绿化等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白天,工作组专班人员“灰头土脸”在地表温度接近60摄氏度马路来回穿梭,忙于道路的整治、监督、施工管理;晚上,位于同心村村委会的红门北路综合整治行动指挥部灯火通明,副组长郭光利用空闲时间,将干部、村民、菜农们召集在一起,反复商量,解决“马路菜场”难题。

“我也不想影响交通和环境,但不卖菜我就没有收入来源。”村民秦心贵委屈地说。

“马路市场虽不合规,但周边居住这么多居民,附近不能没有菜场。”任永红表示。

“我考察了一下,发现马路菜场南面约150米处有块700多平方米的闲置空地,能不能改建成简易菜场,引导居民过去买菜?”郭光提议。

既有建设性,又有可行性。这一提议,得到大伙一致赞同。

趁热打铁!郭光迅速邀请沙市区资规分局专业人员到现场踏勘,征求相关部门和群众的意见后,工作组加班加点,仅仅几天时间便建起了简易菜场,困扰多年的“马路菜场”整治难题迎刃而解。

“店招破损、出店占道经营问题也很影响城市形象,我希望当志愿者,和城管一起上门劝导。”村民曹云说。像他这样的志愿者,村里还有20多名,大家齐心帮助商户整理摆放货物、刮除牛皮癣,村里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环境好了,大家都是受益者,感谢政府为我们办的大实事!”村民苏后武高兴地说,在大家的共同缔造下,相信今后的生活会更美好!

集聚民心 共同缔造“沙市范本”

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木。

“只有倾听群众的心声,用心用情排忧解难,才能带领大家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沙市区立新街道党工委书记王超说,今年以来,立新街道通过“干部带题下沉”方式,在充分征求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以为群众办实事为目的,相继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个,凝聚起基层治理的强大合力。

“要以党员‘干’带动群众‘跟’,变‘你和我’为‘我们’。” 王超介绍,在复兴片区征迁过程中,时任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星带领3名具有丰富征迁经验的机关干部,脱产入驻同心村,在村干部和村民的共同支持下,仅用50天时间,提前圆满完成征迁任务;今年3月,居民反映徐桥村祥云佳园人车混流安全隐患大,立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亮多次组织政协委员、居民代表、物业公司和相关职能部门现场办公,搭建“协商在一线”连心桥,彻底解决小区东门通道扩建问题,体现了“商在关键处,议在需要时”;张沟村张沟悦府小区作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的试点小区,街道、村委会联合物业公司,全力协助居民自治委员会,携手居民参与修建电动车共享充电棚、铺设健康步道、新增便民公厕等项目,真正让居民成为“共同缔造”的参与者、管理者、受益者……

立新街道探索实施的“四题”工作法,是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有力之策,也是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创新之举。

随着“四题”工作法的推进,“共同缔造”理念的深入人心,立新的街道面容、群众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群众对街道的责任感、认同感、归属感也在实践中不断加强。

接下来,立新街道将坚持党建引领,“四题”工作法支撑,围绕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继续探索新时代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打造共同缔造的“沙市范本”。

编辑:蔡静文

审核:王 媛

终审:朱永胜

本文来自【荆州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