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聚焦河南地区的国企与城投群体。近年受永煤逃废债事件、烂尾楼停贷断供、赋红码、因发不出工资而致公交停运、村镇银行、地产纾困基金等事件影响,河南地区融资生态遭到严重冲击,信用环境急剧恶化,市场认可度下降明显,亟需全力修复。

这里特别指出,本文若结合河南自救中一起阅读,则效果更佳。

河南各城市城投负债(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群体剖析)(1)

一、整体情况:经济与人口大省、内部分化明显

2022年8月27日,央行行长易纲率稳住经济大盘督导和服务组在郑州召开现场办公会,围绕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民生保障等项目建设开展现场协调和服务,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国开行副行长张辉、农发行副行长孙兰生及建行党委委员崔勇出度该会,体现出目前政策层面对融资生态已遭破坏的河南地区的倾斜。

(一)河南地处中原(简称豫),目前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直辖县级市,21个县级市,82个县,54个市辖区。河南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其为全国经济大省、人口大省、粮食大省等几个方面。具体看,

2021年,河南地区的经济总量达到5.89万亿,位居全国第五(低于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截至2021年底,河南地区的常住人口达到9883万人,位居全国第三(低于广东和山东),但低于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937万人(即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以来河南地区常住人口减少54万人)。

(二)河南省的17个地级市分化较为明显,省会城市郑州一家独大,经济总量和人口分别达到12691亿元和1274万人,分别占河南地区的21.55%和12.89%。就河南地区的其它城市而言,具体如下,

1、经济总量来看,洛阳(5447亿元)、南阳(4342亿元)、许昌(3655亿元)、周口(3496亿元)、新乡(3233亿元)、商丘(3083亿元)、驻马店(3083亿元)和信阳(3065亿元)分列河南地区经济总量第2-8位。

2、常住人口来看,南阳(963万人)、周口(885万人)、商丘(772万人)、洛阳(707万人)、驻马店(692万人)、信阳(619万人)、新乡(617万人)、安阳(542万人)分列第2-9位。

二、财政与债务基本情况:压力较大、不是很乐观

数据上看,河南地区的财政与债务情况并不乐观,压力较大。

(一)2021年河南地区共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47亿元,一般共预算支出则高达10420亿元,财政自给率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其GDP的比例分别仅为41.72%和7.38%,远低于82.23%和17.71%的全国平均水平。

(二)进一步看,河南地区财政自给率超过50%的地区仅有郑州(75.36%)、洛阳(62.01%)、三门峡(56.86%)、焦作(52.71%)、许昌(52.47%)、漯河(51.54%)等6个地级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其GDP比例超过8%的地区则仅有郑州(9.64%)、三门峡(9%)和安阳(8.24%)等3个地级市。很显然,在河南的17个地级市中,郑州不仅人口聚集能力较强,财政集聚效应亦较为突出,其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分别占河南地区的28.15%和15.58%。

(三)河南地区目前城投债券余额达到4704亿元,位居全国第10位;发行票面利率为4.94%,位居全国第18位。不过自永煤逃废债事件以来,河南地区的融资成本已跃居至全国第16位,表明市场认可度有所下降。

(四)河南地区城投债券发行规模近年来上升明显,2020年、2021年和2022年以来分别达到4725.07亿元(位居全国第12位)、3303.67亿元(位居全国第12位)和1582.50亿元(位居全国第8),表明今年以来河南地区城投平台对外融资的动作比较频繁,河南地区的信用环境对其城投平台的依赖度有所上升,亦表明其传统融资渠道可能有所受限。

例如,河南地区从金融体系获得的人民币贷款规模占全国的比例已从2019年的4.47%逐年降至2022年6月的2.68%,获得的社会融资规模占全国的比例也已从2019年的4.43%降至2022年6月的3.17%。

河南各城市城投负债(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群体剖析)(2)

应该说,上面的数据存在一些水分,这主要是因为针对信贷增长缓慢的省份,央行已通过增加再贷款等措施给予了定向支持,因此我们看到的数据是修正后的。

三、河南地区金融资源基本情况

城投平台及国企代表着一个地区融资主体的丰富性,而金融资源则代表着一个地区调动资源的能力。在融资生态遭到破坏的背景下,除依赖于政策层面的倾斜性支持外,河南地区金融资源在缓解河南当地企业融资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总的来看,河南地区拥有的金融资源尚可,具体包括2家上市城商行、1家上市券商、2家信托公司、3家非银金融机构等。

(一)两家城商行:规模1.85万亿,资产质量一般

考虑到中原银行已经完成对洛阳银行、焦作中旅银行和平顶山银行等省内三家城商行的合并,意味着目前河南地区仅剩中原银行、郑州银行两家城商行,且均已完成上市。截至2022年6月,中原银行总资产达到1267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82%、关注贷款率为2.04%、拨备覆盖率为153.72%、ROE为7.21%,郑州银行总资产达到5843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76%、关注贷款率为2.16%、拨备覆盖率为154.82%、ROE为12.27%。可以看出,河南地区仅有的两家城商行虽然规模合计已达到1.85万亿,但资产质量并不理想、拨备水平亦不足。

(二)农信体系:规模超2万亿

河南地区的农信金融机构具体包括104家农商行和33个农信联社等,总资产约有2万亿元左右,低于浙江、广东、江苏、山东与河北等地,也即河南地区的城商行与农村金融机构体量比较接近。

(三)非银金融:1家券商、2家信托、1家消费金融与3家金融租赁

目前河南地区共有1家券商(即中原证券)、2家信托(即中原信托与百瑞信托)、1家消费金融(即中原消费金融)、3家金融租赁(洛银金融租赁、九鼎金融租赁、邦银金融租赁)等7家金融机构。不过,中原消费金融、洛银金融租赁、邦银金融租赁均属于中原银行体系,而九鼎金融租赁则属于郑州银行体系。

其中,中原信托与中原证券为河南的省管企业。

(四)两家地方AMC:中原资产管理与河南资产管理

河南地区的两家地方AMC(中原资产管理与河南资产管理)虽然不是金融机构,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甚至比金融机构还重要的职能,其在近年帮助河南地区金融机构化解金融风险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新中原银行的成立便借助中原资产管理的力量转让了259亿元的不良资产,又如郑州地产纾困基金的成立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两家地方AMC的支持。在化解河南地区部分行业危机的过程中,预计这两家地方AMC能够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河南各城市城投负债(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群体剖析)(3)

四、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客群情况(详情参见附件1)

金融资源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河南地区的融资困局,而河南地区的优质国企和城投主体则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修复地区融资环境的重任。

河南各城市城投负债(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群体剖析)(4)

河南各城市城投负债(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群体剖析)(5)

(一)国企群体:省管24家(10家城投)、郑州市属17家(8家城投)

这里讨论的国企群体不包括中原银行、中原证券(省管)、中原信托(省管)与郑州银行(郑州市属)等金融机构。目前剔除金融机构后的河南省管企业有24家(10家为城投)、郑州市国企有17家(8家为城投)、洛阳市属国企4家。

1、河南省属国企总共26家(河南省政府、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国资委分别全资控股4家、4家和7家),包括中原信托、中原证券等两家金融机构以以及10家城投主体。从体量来看,河南投资集团、河南交通投资集团、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河南水利投资集团以及河南省省国有资产控股运营集团、河南省农业综合开发会比较大一些,实力更强。

2、郑州市属国企共有18家,包括8家城投主体。从体量来看,郑州发展投资集团、郑州地产集团及郑州公用事业发展投资集团比较大。其中,郑州发展投资集团以郑州地铁集团、郑州交通建设投资、郑州市建设投资集团三家主体为主。

3、洛阳市属国企共4家,分别分别为洛阳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洛阳国宏投资控股集团、洛阳国晟投资控股集团。

(二)城投群体:105家发债主体,13家发债主体规模较大

河南地区目前有105家城投发债主体(含前面提及的18家国企),其中郑州25家、洛阳11家、开封7家、许昌7家、商丘6家、周口5家、平顶山5家、驻马店4家。可以看出,河南地区的非省会城市城投平台数量还比较多,表明河南非省会城市对城投平台的依赖度较高。

从目前城投平台的活跃度及体量来看,河南地区的优质城投发债主体主要包括13大集团,即郑州航空港兴港投资集团、河南省交通运输发展集团、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河南水利投资集团、河南省自然资源投资集团、中原豫资投资控股集团、郑州地产集团、郑州公用事业投资发展控股集团、郑州发展投资集团、河南投资集团、河南能源集团、河南交通投资集团、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

除上述13家发债集团(含旗下核心子公司)外,河南地区还有其它一些相对资产负债率相对较低的发债主体也值得关注,如郑州中原发展投资(集团)、郑州牟中发展投资、新郑市投资集团、驻马店市产业投资集团、周口市城市发展集团、周口市城建投资发展、许昌市投资集团、三门峡市投资集团、濮阳投资集团、平顶山发展投资控股集团、南阳投资集团等。

五、河南地区其它客群情况

这里聚焦河南地区的14家海外发债主体、64家非城投境内发债主体以及124家上市主体。其中,部分主体与前述讨论的主体有一定重合。

(一)14家海外发债主体(多为河南地区的优质主体)

目前河南地区共有14家海外发债主体,具体包括河南省铁路建设投资集团、河南水利投资集团、郑州城建集团投资、郑州地产集团、郑州航空港兴港投资集团、中原资产管理、周口市城建投资发展、焦作市投资集团、洛阳龙门旅游集团、平顶山天安煤业、濮阳投资集团、许昌市投资集团以及建业地产、中国宇华教育集团。除河南最大地产企业建业地产外,其余主体大多为前文提及的河南优质发债主体、发债成本整体不高。

河南各城市城投负债(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群体剖析)(6)

(二)64家非城投境内发债体(详情参见附件1)

除105家城投发债主体外,河南地区还有64家境内非城投发债主体,具体包括35家地方国企、6家央企子公司以及23家民企。其中,5家央企子公司分别为平高集团、大唐河南发电、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中建商业你咪理、许继电气、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

另外35家地方国企和23家民企这里不再赘述。

(三)101家A股上市主体与27家港股上市主体(详情参见附件2)

目前河南地区共拥有101家A股上市主体与27家港股上市主体,剔除A H股同时上市的郑州银行、郑煤机、洛阳钼业、洛阳玻璃等4家主体后,河南地区共有上市公司124家。从地区分布上看,郑州40家、洛阳15家、南阳9家、新乡8家、焦作6家、许昌6家、济源4家、周口3家、安阳3家、巩义3家、商丘3家、巩义3家、漯河2家、驻马店2家、平顶山2家、濮阳2家、信阳2家、新郑2家。

六、结语:大而不强,融资环境恶化绝非偶然

河南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地区,各项指标看上去都很强(如经济总量与人口),但拆开看到里面会发现又没有一个特别强的地方,因此,“大而不强”可以被用作河南地区的标签。在“大而不强”的背后,意味着河南地区庞大的经济体量并没有带来更高的附加值,也即河南地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粗放式的。

这意味着,河南地区的增长质量并不高,创收能力偏弱,而规模与债务推动下的量级增长并未带来质级的提升。无论是拥有的金融资源,抑或是国企与城投群体,均会发现河南对金融资源的调配以及优质发债主体的依赖性不高,这两大资源也是河南地区扭转市场预期、修复融资生态的关键。当然,就目前的经济与财政指标来看,河南地区的债务压力无疑是比较突出的,省内地区间的分化以及融资环境的恶化进一步加剧了河南地区的困境,这些既是市场主动选择的结果,也是河南地区经济政治甚至社会生态的现实写照。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两年以来,国企逃废债、赋红码、村镇银行、烂尾楼停贷断供、公交停运等事件集中出现在河南地区表明,河南地区融资生态的破坏与信用环境的恶化可能并非偶然,河南地区当局及各类市场主体需要认真反思,勿消磨市场的耐心。

七、附件

(一)附件1:河南地区169家发债主体基本信息汇总表

河南各城市城投负债(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群体剖析)(7)

河南各城市城投负债(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群体剖析)(8)

河南各城市城投负债(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群体剖析)(9)

河南各城市城投负债(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群体剖析)(10)

河南各城市城投负债(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群体剖析)(11)

河南各城市城投负债(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群体剖析)(12)

河南各城市城投负债(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群体剖析)(13)

(二)附件2:河南地区124家上市主体

河南各城市城投负债(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群体剖析)(14)

河南各城市城投负债(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群体剖析)(15)

河南各城市城投负债(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群体剖析)(16)

河南各城市城投负债(河南地区国企与城投群体剖析)(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