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毒舌女jinrongdushenv

文 | 毒毒

一旦听到飞机失事的消息,通常鲜有生还者。就在「萨利机长」上映前10天,新闻播出巴西球队成员乘坐的飞机坠毁消息:71人死亡6人生还,其中的三名生还者恐怕以后也再难回到足球赛场上了。一般来讲,庞大的飞行机器一旦出现故障,似乎很少能够幸免于难,不过奇迹还是有的——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1)

事件回顾:2009年1月15日,由纽约拉瓜迪亚机场飞往夏洛特的全美航空1549航班在起飞仅两分钟后就意外遭受鸟群撞击,萨利机长在判断两部发动机都已停止工作的情况下,成功将飞机迫降在哈德逊河上,包括机长在内的155人无一伤亡。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2)

于是,86岁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导演,将此真实事件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还特意找来了老搭档阿甘的扮演者汤姆·汉克斯饰演男主,用娴熟的演技和近乎真实的机长形象还原了这个平民英雄的故事。影片虽然在票房上远不及被同档期的「血战钢锯岭」,但自上映以来就维持了豆瓣8.2的高分,被无数网友膜拜。

继近年来在「菲利普船长」「间谍之桥」成功塑造了几位英雄后,汤姆汉克斯这次又在「萨利机长」中内敛地表达了机长的从容和冷静,从某些小动作和表情中让观众得知他微妙的心理活动。当得知所有人生还后,萨利并不没有浮夸的大喊大叫,而是不知所措地打理着领带,但那如释重负的表情却真切地传达给了荧幕面前的观众。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3)

跟普通空难题材影片套路相似

影片中重复最多的镜头便是对于当天空难现场的回顾,分别在影片的开头,事发后第二日的听证会开始前,萨利给妻子的电话过程中,萨利在酒吧看着电视新闻里对自己的报道时,以及最后最大规模的听证会上进行了5次不同侧重点的情景再现。这一部分的描述,跟大多数讲述空难题材的影片套路很相似,就拿一部开了国产空难片先河的「紧急迫降」来对比一下。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4)

<<“奇观化”的呈现

相信观众在观看这一类型影片时,大部分人都是抱着追求观影时灾难的“奇观化”呈现去的。在飞机起飞时因飞鸟撞击而产生的发动机损坏时的震耳欲聋;紧急情况下乘务员一遍遍提醒乘客做好安全措施的紧张神态。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5)

操作飞机时机长与地面工作人员交谈情况的事态紧急;以及机长在遇险后按部就班操控和气孔紧急避难按钮的冷静,两部影片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真实还原。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6)

不过,相比「紧急迫降」中邵兵饰演的机长在危机时刻对于每一个操作按钮的细微把控,和几次无法迫降而与地面人员的沟通上,显然「萨利机长」在影片中并没有过多的诠释。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7)

<<大难临头前人物的复杂情感

飞机迫降时,两部影片都表现出了几处人物复杂情感的细节。「紧急迫降」中,老奶奶紧握老伴的手,却舍不得将新买的鞋子脱下来;神经质的商人写下自己欠别人的钱,说自己不能死得不负责任;空姐当着全部乘客的面,带头脱下了容易引火的尼龙丝袜。当生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是赤裸裸的人生态度,不过在表现手法上稍有点过分美化人物性格的嫌疑。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8)

而「萨利机长」中对人物面临危险时的情感刻画显然更加柔和,女儿虽在平时总是与行动不便的母亲斗嘴,但危难时刻依旧为母亲的逃生困难而焦急不已;一同出游的父子间有爱却难以说出口;男士主动帮助抱着婴儿的年轻妈妈并将孩子保护在自己怀里,比较自然的展现了让人感动的温馨景象。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9)

不过两部影片中的机长都是在所有人逃生成功,再次检查没有遗漏成员后才顺着滑梯逃生。还都在逃生顺利后受到了在场乘客不同程度的欢迎与感谢,这一点倒还真是蛮像的。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10)

<<如何逃离并化险为夷

显然这一点的表现上对道具和技巧水平要求更高。萨利机长凭借飞行多年的经验,在确认两侧发动机均损坏的情况下,大胆做出迫降到哈德逊河的决策。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11)

飞机迫降河上时激起的巨大水花,以及在水上不能过多停留的短时间内乘客们有条不紊的逃生,让此次的险情最终得到了化解。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12)

「紧急迫降」在化解飞机险情时,显然不像萨利那般快速。机长李嘉棠发现起落架信号灯指示不正常,很有可能发生机毁人亡的悲剧,向地面塔台指挥报告情况并请求返航。在几次试图将起落架甩下的操作后,均没能成功。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13)

此时,地面塔台所有人都在研究飞机著陆方案和营救措施,并拍出59辆消防车、20辆救护车、4辆照明车、25辆工程车。最终在机长临危不乱,沉著的带领乘客井然有序向客舱后部移动中,客机终于朝著机场缓缓下降……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14)

营造出一种不同于空难片的怀疑氛围

影片不似以往的空难片,「萨利机长」影片要营造的是一种怀疑的氛围。将重点放在事后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对事件的详细调查,来确定机长是否作出了最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看似简单且结尾毫不含糊的故事,却在导演把同一个情节多次在电影的不同阶段重复使用的手法中,让本该毫无悬念的情节变得如同“罗生门”一般扑朔迷离了。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15)

“创造奇迹”的萨利机长并不轻松,似乎仍未从那一场劫难中恢复过来。原来空难事件发生后,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根据初步资料对事件定性为坠机,他们认为飞机当时的条件是可以回到机场降落的,怀疑萨利机长做出水上迫降的决定是极其危险的。而机长则坚持纠正是水上降落,由此引出了影片想要放大的矛盾。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16)

调查部门根据十几台电脑对事故的模拟得出结论认为机长的误判对事故负有主要责任,也因此在接下来的影片中,故事始终带着一个悬念:萨利机长到底是英雄还是一个误判的“骗子”。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17)

这些重复出现的质疑画面,让观众随着电影的发展开始怀疑事情的真相,怀疑所谓的英雄是否只是虚构的光环,怀疑是不是要目睹英雄坠落的一幕。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18)

所以,影片最后的听证会是空难再现后的另一处高潮,毕竟解答心中这个悬而未决的疑惑就在此处。在机长质疑零延迟的人工反应时间不能正确反应突发事件的真实情况时,机智地要求把电脑模拟替换成人工模拟并争取了35秒的反应时间。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19)

但就这短短的35秒差异,产生了和之前截然相反的报告结果,最终宣告了机长做出的判断完全正确,让原本高高在上想当然的调查官员彻底低头认错。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20)

看来制度确实是基础,但也不能完全僵化。特殊场景下,“老司机”在处理紧急事故时的变通,简直比经验欠缺的年轻人好太多。就如同跟萨利机长同样经验丰富的导演伊斯特伍德,处于86岁的高龄依然游刃于各个类型题材,还将普遍认为要拍成俗套大场面的救援戏,拍成了一部的精致的现代寓言。看过了太多“人造英雄”故事后的我们,更应该回到地面,多看看萨利机长这样的英雄……

细思极恐的空难纪录片 跟普通空难片相比(21)

毒毒是金融界不务正业的电影发烧友一枚,专注于各式影片毒辣点评。同样文艺感性热爱影片的你,欢迎关注“金融毒舌女”微信公众号,看点儿不一样的东西吧!

jinrongdushenv

金融毒舌女

内容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