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陈世美几乎是“忘恩负义”的代名词,大家都关心到底有没有过这个人。

陈世美竟然是千古奇冤(戏曲里的陈世美忘恩负义)(1)

据《湖北历史人物辞典》记载,陈世美,清代官员。原名年谷,又名熟美,均州人。均州就是现在的十堰。他不但不是忘恩负义,还是个大清官,据说他为官清正,为了杜绝前来贿赂他的人,把大门一关,谁也不见。1992年在丹江口市发现了有关陈熟美的碑文,根据碑文的记载,陈世美是位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体察民情的清官。

可是陈世美怎么就成了忘恩负义的人?!

陈世美竟然是千古奇冤(戏曲里的陈世美忘恩负义)(2)

这一来不要紧,大快人心的结果就这么固定下来了,观众们才不管什么宋代的包拯占了清代的陈世美,大家只觉得只要正义战胜邪恶,其他的都不重要。再演《秦香莲》没有这一斩,感觉就不痛快,戏就没演完,于是这一场戏就这么慢慢的固定下来,成了《铡美案》。

不过,在我看来,这个故事的发展变化中有十分可贵的一点:观众参与了创作。这是非常好的创作——实践——反馈——在创作的一个典型故事,我想也正是观众的积极参与才有了这出一直演出到现在的好戏,才有了现在脍炙人口的“包龙图打打坐在开封府,遵医生驸马爷细听端详……”

陈世美竟然是千古奇冤(戏曲里的陈世美忘恩负义)(3)

戏,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它就是在不断的演出中,在观众的回馈中,慢慢成长起来的,好的戏一定有观众的“创作”。

陈世美竟然是千古奇冤(戏曲里的陈世美忘恩负义)(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