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王昌龄左迁龙标

但使龙城飞将在中飞将在是指谁(但使龙城飞将在)(1)

唐朝,是个诗歌的国度,有这样一位诗人,叫王昌龄。王昌龄是老成的典范诗人,其出身家境贫寒,困于农耕,到了三十岁而立之年,才考上了进士,到了开元盛世末年,他才被授予江宁县丞的职务,可是也没过了多久,就又被贬为龙标尉,所以史书上也称他为”王龙标“,王昌龄与王维是截然不同的人生,一个目睹了开元盛世,当是却冷眼旁观,一个则是亲身参与其中,官至尚书右丞,被称为”王右丞“

二、唐人七绝压轴之作

王昌龄的七绝,堪称无人能敌,他也因此被誉为”七绝圣手“、”诗家天子“,尤其是他的那首《出塞.其一》,被列为全唐第一,后世认为七绝中的最高水准,为”唐人七绝压轴之作“

来看看这是一首怎么样的绝句吧: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秦时明月,汉时关,龙城,阴山

但使龙城飞将在中飞将在是指谁(但使龙城飞将在)(2)

这首诗中,有四个关键词:秦时明月、汉时关、龙城、阴山

”秦时明月“,从秦王嬴政开始,基本上步入了农业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只有夜间才有时间,望着明月遐想,这一汪亘古不变的明月,从秦时开始,寄托着人们无限的情绪、情怀。

”汉时关“,匈奴游牧文明对中原农耕文明的侵扰不绝,烧杀劫掠无恶不作,而直到汉时,中原农耕文明,才迎来了第一次压倒性的战争胜利,将匈奴赶出关外。

”龙城“,龙城也被称为茏城,古时候是匈奴祭天的圣地,也可以说是匈奴的政治文化中心,也就是在今年(2020年)的七月,蒙古国宣布,匈奴单于庭“龙城”的遗址,在蒙古国中部地区被找到。

“阴山”,阴山是中国北部一条横跨东西两面的连绵不绝的山脉,在匈奴语中,被称为“达兰喀喇”,意思是七十多个黑山头。阴山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分界线,阴山的南面是农耕区,北面是游牧区。

四、龙城飞将

但使龙城飞将在中飞将在是指谁(但使龙城飞将在)(3)

其实整首诗中,争议最大的,是:龙城飞将。龙城飞将指的是谁?有多个版本:

1、李广

李广是中国西汉的名将,曾因击败匈奴有功被任命为中郎,李广有个外号,叫“飞将军”,很符合诗中的“飞将”二字。然而历史上能被称为飞将的,除了李广,还有三国时期的吕布,吕布是西凉军中翘楚,擅长骑射,也被称为飞将。

虽然名为飞将军,但是李广并没有到达龙城。当时汉军兵分四路,李广带的一路兵马,距离阴山较远,并没有打出汉谷关,真正兵围龙城的,是卫青。

2、卫青

卫青一路四万兵马,出了汉谷关,过雁门关,采用迂回战术,直捣龙城。卫青对于龙城的这一战,是从秦以来,汉人战匈奴的首战大捷。因此,很多人认为,龙城飞将指的是卫青。

第三、霍去病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认为龙城飞将指的是一类人,是那些对战匈奴,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将军,既然如此,那就包括卫青的侄子霍去病了。霍去病的一生,极其短暂,但是如星河般璀璨,十七岁就跟隋卫青决战匈奴,仅仅带领八百人队伍,就敢深入大漠,击杀匈奴骑兵两千,二十一岁,霍去病继承了卫青的使命,独挑大梁,再次深入大漠追杀匈奴两千里,歼敌两万,纵观其一生六战六捷,可谓是战神。

霍去病的一句“匈奴为灭,何以为家”,激励着多少人?后世名将如文天祥、戚继光等,皆以霍去病为楷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