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是至理名言。我的精读《功勋·李延年》系列的前八篇六万余字,五个月就写完了。而作为终篇的第九篇,由于疫情、家庭、工作和个人修养的原因,居然拖更三个半月。惭愧之余,赶快把它完成,好做个有始有终的人。

前八篇都是理性解析与点评。而最后的功勋篇,纯属注入个人感情,甘冒狗尾续貂、画蛇添足之名,为剧中牺牲的几位七连指战员“叙功作传”。不喜可笑,但请勿喷。

收官之际,特别感谢毛卫宁导演的包容与支持,感谢饰演张绍杰的威力斯先生,以及众多热心同好们的肯定与关注。

《功勋·李延年》留给粉丝们的一大遗憾,就在“功勋”二字上。

《功勋》各单元主角,都曾为新中国建立殊勋,却又淡泊名利。尤其《李延年》单元中的铁血风骨,令人肃然。

作为弘扬英雄主义的献礼剧,《功勋·李延年》在多个角色身上融入了志愿军战斗英雄的事迹与风范:

李源被流弹击中,为了不暴露目标,忍痛一动不动,直至牺牲,相信观众第一时间就联想到了邱少云

司号员下山送信,唱着战歌冲过封锁区,腿被炸断,咬牙爬着把信送到营部,与之对应的是袁孝文

滕桂桥持爆破筒冲入敌群同归于尽,这位历史上确有其人的班长,被追认为 “杨根思式的战斗英雄”;

陈衍宗腿被炸伤后,自己截断残肢,继续用机枪猛扫敌人,让人依稀看到了上甘岭上的孙占元

第六集中“瞎子背着瘸子”冲向敌人的画面,展现的是上甘岭战役中眼睛负伤的王合良,背着腿被炸断的薛志高冲锋的情景;

李延年率小分队深入敌后锄奸,其传奇性,堪比杨育才“奇袭白虎团”。

李延年生平事迹100字(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九)(1)

剧中对历史的经典再现:瞎子背着瘸子冲锋

七连战斗日志是串起剧情的重要道具,这个王毓文用生命维护的小本,关系到全连每个人的荣誉,被战士视为“功劳本”。在最后一天阻击战的前夜,李延年向“泰山连”宣布:“功劳本”上已经有了具备申报一等功资格的人。

可是,直到片尾,我们也不知道,日志上记录的人,最后都立了什么功。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个我们都懂,但心里还是过不去。

李延年生平事迹100字(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九)(2)

剧中被战士们视为功劳本的战斗日志

李延年生平事迹100字(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九)(3)

李延年宣布:功劳本上已有可报一等功的人

所以,带着遗憾,写一回不理性、不专业、脑洞大开的剧评:

一是参照官方文体,为剧中七连牺牲的几名指战员“记功”。

二是根据历史背景,结合剧情,给每个角色“作传”。

作为《功勋·李延年》的铁粉,虽明知是狗尾续貂、画蛇添足之举,也还是冒昧为之。

剧中角色不能面面俱到,只写个人认为能立一等功的指战员,共6位,按职务和序列,依次是:张绍杰、陈衍宗、韩冬年、司号员、李源、罗厚财。

(滕桂桥历史上确有其人,对他我就不乱写了。)

首先,参照《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条例》和47军征战历程,给6位功臣的出身和评功列个简表:

张绍杰:辽宁沈阳人,兵工厂学徒出身,一等功臣,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三级国旗勋章、军功奖章。

陈衍宗:山东金乡人,关里来的小老八路,一等功臣,孤胆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军功奖章。

韩冬年:陕西延安人,三五九旅的老八路,一等功臣,模范共产党员,以名字命名他生前领导的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军功奖章。

司号员:湖南常德人,47军在湘西剿匪期间参军的战士,一等功臣,模范青年团员,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军功奖章。

李源:四川长寿(今重庆市长寿区)人,西南战役中加入47军的解放战士,一等功臣,二级青年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军功奖章。

罗厚财:吉林松原人,来自蒋军新六军的解放战士,一等功臣,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军功奖章。

这么安排下来,从陕西到山东,从辽宁到吉林,从湖南到四川, 6个人的籍贯,串起了47军、特别是李延年所在的140师的解放战争征战足迹,包括挺进东北、决战辽沈、横扫川东、剿匪湘西。

并且,每个人的“经历”,都能合理地跟李延年在47军的经历产生交集。

6人的事迹,都够得上“为战斗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这个立一等功的硬条件。

像张绍杰只身舍命断敌弹药供应、陈衍宗单枪匹马突破坚固工事、韩冬年夜间用步枪敲掉火力点、罗厚财(无反坦克武器)一人炸毁两辆重型坦克等等,都是在千钧一发之际,一锤定音的关键。

李源和司号员虽不是在正面交火中牺牲的,但一个以邱少云式的自我牺牲、一个以袁孝文式的惊人毅力保证了战斗胜利,贡献重大且堪为表率,同样符合立一等功的条件。

《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条例》规定:二级英雄模范称号获得者,必须是立一等功以上功绩或立二等功三次以上者。据此,综合剧情“设定”,6位一等功臣中,张绍杰、罗厚财为二级战斗英雄称号,陈衍宗、李源为相当于二级英雄的称号,韩冬年、司号员为二级模范称号。此外,韩冬年还额外有一项荣誉,即以他的名字命名生前领导过的班。

依据各级战功批准权限,张绍杰、韩冬年、罗厚财的战功,由志愿军总部领导机关授予;陈衍宗、李源、司号员的战功,由所在兵团领导机关授予。

李延年生平事迹100字(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九)(4)

志愿军立功证明书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按朝方给志愿军指战员授勋的一般标准,营级干部为三级国旗勋章,连排级干部为一级、二级战士荣誉勋章。而对一些战功卓著、贡献重大、堪为表率的指战员,则破格授勋。像罗盛教以连队文书身份,被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邱少云、黄继光以战士身份,被授予一级国旗勋章。而军功奖章,志愿军政治部有专门指令:凡在战斗中或工作中立一等功者,均可获颁。

据此,综合剧情“设定”,6位一等功臣均被朝方升格授勋,排长张绍杰授予三级国旗勋章,班长陈衍宗和韩冬年、战士罗厚财和李源及司号员,各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同时所有人均授予军功奖章。

李延年生平事迹100字(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九)(5)

朝方授予志愿军的战士荣誉勋章

下面是详细的。

【注:每个人名字下面的第一部分是“叙功”,模仿官方传记体、类似部队荣誉陈列室里的事迹介绍;第二部分是“作传”,开脑洞给每个角色编“人物经历设定”。】

张绍杰

1.事迹介绍

张绍杰(1928~1951)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47军140师418团3营7连火力排排长。辽宁沈阳人,1945年参加东北人民自治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前身),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10月10日晚,在抗美援朝反击敌“秋季攻势”作战中,牺牲于朝鲜江原道346.6高地附近。

1951年10月9日,在坚守346.6高地的战斗中,他在连队干部多数伤亡的情况下,代理副连长,机动灵活地指挥战士,大量杀伤敌人,击退多次进攻。10月10日,当连队伤亡惨重、弹尽粮绝的危急关头,他征得指导员的同意,乔装成敌人伤兵,潜入敌后方营地,炸毁其大型弹药库,使敌遭受严重的物资与人员损失,有力遏制了其疯狂进攻势头,并为随后我军的大反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为战斗胜利做出重大贡献,自己与敌同归于尽而牺牲。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一等功,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三级国旗勋章、军功奖章。

李延年生平事迹100字(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九)(6)

七连技术担当、火力排排长张绍杰

2. 人物经历设定

张绍杰排长,有文化,专业精,面部有棱角,人狠话不多,笑起来很阳光,豁出去能玩命,是一个特别对我胃口的角色。

我对张绍杰的设定是:上过中学、沈阳兵工厂学徒工出身的枪炮行家。(这文化水平,在志愿军里算相当不错的了。)

这个设定,基于以下的史实和剧情:

1.第四野战军的连排干部中,东北人居多。

2. 张绍杰在剧中属于“技术担当”。高地保卫战中,按李延年指示,三下五除二就画出阵地图,精确引导己方炮火,还敢在李延年面前说“在连里谁比我更懂炮”。没有点文化和技术水平,很难做得这样利落,说得这样豪迈。

3.旧中国兵工史上,规模宏大的沈阳兵工厂久负盛名。

4. 二战后期,陷入困境的日本法西斯为了让东北人民当炮灰,在中学里就开展严格的军事训练。

5. 47军140师前身之一的冀鲁豫军区挺进东北部队,曾在1945年10月开入沈阳附近。

把这几条串起来,就有了下面的故事:

张绍杰生于沈阳一个兵工厂技术工人家庭,在日伪统治下上过小学和一年中学,随后迫于生计辍学。父亲想方设法,让他进入奉天造兵所当了两年学徒工。(注:奉天造兵所是沈阳兵工厂在日伪统治时的名称。)

抗战结束前夕,张绍杰因饱受厂里日本监工欺压,忍无可忍,将其痛打了一顿,被投入监狱。

抗战胜利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以东北人民自治军的名义进驻沈阳,释放监狱里的犯人,重见天日的张绍杰随即参加了自治军,几经辗转,被编入冀鲁豫军区挺进东北的部队,即47军140师的前身之一。

在自治军的连队里,张绍杰结识了一个比他参加八路早几天、说着昌黎片秦皇岛方言的河北籍新战士,他就是李延年。(编注:李延年是1945年10月参加八路军的。)

由于张绍杰对枪炮很内行,又有文化,且在伪满中学里接受过军事训练,懂测距、旗语、绘图等,所以被分配到机炮班。凭借技术和勇敢,屡立战功,不久就从战士升为副班长,后又历任班长、副排长,直至被任命为七连火力排排长,并火线入党。

营里曾经想调张绍杰到营部当参谋,但他却舍不得同行多年的六〇炮、重机枪这些“老伙计”,最后还是留在了连里,直至最后牺牲在346.6高地下。

第六集,化装的张排长跟着美国兵下阵地之前,回过头与李延年在望远镜里对视告别,满脸绷带下面,透出留恋而决绝的目光。看到此处,视线模糊了。

当美军弹药库被炸飞上天,战士们一片欢呼时,李延年却表情肃然地背诵“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段燕歌,既契合李延年的籍贯(河北昌黎,古属燕国),又极好地衬托了悲壮的气氛。

实在是可惜,以张排长在剧中表现出的才干,要是不牺牲,应该是接任七连副连长乃至连长的最佳人选

李延年生平事迹100字(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九)(7)

李延年挥泪背诵燕歌送别张排长

陈衍宗

1.事迹介绍

陈衍宗(1929~1951)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47军140师418团3营7连2班班长。山东金乡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10月10日,在抗美援朝反击敌“秋季攻势”作战中牺牲于朝鲜江原道346.6高地。

1951年10月8日凌晨,在346.6高地夜间进攻战斗中,当连队被敌人暗堡火力压制在劈坡前、情势危急时,他一人在敌火网下边打手榴弹边跃进,攀上劈坡,以爆破筒炸毁敌堡,随即冲入交通壕向核心阵地突进,只身歼敌一个班,并击毙敌排长,为迅速取得战斗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剧中,346.6高地夜间进攻战斗,镜头里被陈衍宗干掉的美国兵就有大半个班了,其间还追着一个军官打,再加上他缴获一挺轻机枪和一支军官手枪,据此,设定他只身歼敌一个班并击毙一个排长。)

10月9日,敌人大举反扑,连队奉命返回高地,增援守备部队,在通过敌炮火昼夜严密封锁的“千米生死线”时,他冲在最前列,灵活机动地引导全连,利用炮击间隙分段跃进,使全连无一损失地突破了封锁。

10月10日,在坚守高地的激战中,他为掩护战友被炸断右腿,遂以铁锨截断残肢,裹伤坚持战斗,大量杀伤敌人。当再次负重伤、不能射击时,仍然继续为战友压子弹,并不断激励战友,打退了敌人的进攻。终因流血过多牺牲,为战斗胜利做出重大贡献。

战后,兵团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授予“孤胆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军功奖章。

李延年生平事迹100字(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九)(8)

剧中陈衍宗少有的笑脸

2.人物经历设定

对陈衍宗的设定是:四野大军中的山东“小老八路”。

抗战结束后,关内各大根据地派往东北的十多万八路军、新四军中,山东籍指战员尤其多,主要来自山东军区、晋冀鲁豫军区。仅山东军区(不含隶属晋冀鲁豫军区的鲁西南区)就出兵六万人,是四野百万大军起家的主要家底。

在四野的基层,老战士一句“俺是关里来的” 的山东腔,有点儿出场自带BGM的味道,在那些来自东北本地和蒋军俘虏的战士面前,优越感满满。

军旅作家刘白羽,根据在东北战场的经历创作的短篇小说《无敌三勇士》中,就描写过我军一个班里的“鄙视链”(这个词可能不太得体,汗……):

从关内根据地来的老八路,看不起东北翻身农民出身的新兵;

而翻身农民出身的新兵,又瞧不上从蒋军过来的解放战士。

解放战士跟翻身农民新兵闹情绪,想找老八路战士谈谈心,老八路的态度却是“我是关里来的,你是俘虏来的”。

结果一度闹得全班不团结。这也是当时东北我军基层内部矛盾的真实写照。

剧中,陈衍宗是七连最拽的“兵王”,除了连长刘家龙谁都不服,一口一个“俺”长“俺”短的,很自然的让人联想起从山东去东北的老八路来。

第一集,在交决心书时的“起名风波”里,陈衍宗说过:俺的名字,是爹花一斤小米请私塾先生给起的。

说到山东小米,我首先想到了济宁金乡小米,那是著名的农产品地理标志。

而济宁、金乡在抗战时正好属于冀鲁豫边区,李延年所在的140师前身,就有从冀鲁豫军区去的部队。

所以,陈衍宗的籍贯就这样定在金乡了。

不过,关内老八路过来的,到1950年才当上副班长(剧中刘家龙说,陈衍宗副班长当了一年多了),这不太符合“兵王”的人设,这似乎表明:陈衍宗当八路的时间应该很晚,估计到抗战快结束时了。

所以,把陈衍宗参加八路军的时间设定在1945年,也就是参加八路较晚、但崭露头角很快,屡建战功,然而因为个人英雄主义比较严重,所以进步慢,入党也比较晚。

陈衍宗原本跟李延年不在一个连,因为他自幼习武,一身好本事,辽沈战役后,被选调到418团警卫连,才跟在警卫连任排长的李延年认识。

开始,心气甚高的陈衍宗不把这位只大他一岁的排长放在眼里。接下来的平津战役中,陈衍宗一个人杀得兴起,擅自脱离警戒哨位,跑出去老远跟兄弟单位抢战利品,得意洋洋地拿回来时,却被连长狠批一顿,威风扫地。加上他平时谁都看不起的做派,一时间在班里备受白眼,十分孤立。只有排长李延年为他说话,私下里又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陈衍宗虽然嘴上还是硬,但心里已经佩服起李延年。

不久,李延年调到师里任职。陈衍宗在警卫连,个人英雄主义和瞧不起人的毛病还是老犯。上级不止一次提起任他当副班长的事,最后都给压下来了。后来,因为有的连队补充新战士、解放战士较多,团里抽调一些党员老战士下连队加强帮带,觉得在警卫连很没面子的陈衍宗便到了七连。

本来,七连打算任他为副班长,但是衡宝战役期间,北方人陈衍宗在湖南水土不服,大病了一场。病愈后,又因为上级要求各级干部加强文化学习,大老粗陈衍宗不乐意“咬文嚼字”,只想打打杀杀,在连里又闹得影响很不好,于是提拔的事又放下了。

就这样疙疙瘩瘩,直到李延年从师里下到七连任指导员……

我把陈衍宗排在张绍杰后面,是按他一排二班班长的序列和职务来排的。虽然,剧中陈衍宗牺牲时,已被降职为八班副班长,但我在上一篇“战术篇”里已写过:个人坚信,以李延年的为人,战后在给陈衍宗请功时,他一定会在“职务”一栏写上“七连二班班长”。

而“孤胆英雄”的称号,对陈衍宗也是实至名归。尽管犯过错误,英雄总归还是英雄。

李延年生平事迹100字(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九)(9)

陈衍宗的“起名风波”是剧中不多的轻松片段之一

韩冬年

1.事迹介绍

韩冬年(1926~1951)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47军140师418团3营7连5班班长。陕西延安人,1944年加入八路军,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10月10日,在抗美援朝反击敌“秋季攻势”作战中牺牲于朝鲜江原道346.6高地。

1951年10月8日凌晨,在346.6高地夜间进攻战斗中,当连队被敌人火力点所阻时,他与同班战士罗厚财配合,以精湛的射术,创造了在夜战中以步枪消灭机枪工事的战斗范例,为进攻扫清了障碍。

10月9日至10日,在坚守346.6高地的战斗中,他率两名特等射手组成游动狙击小组,专打敌军官、炮手等目标,予进攻之敌以有力的打击,为在无炮火支援条件下守住阵地做出重大贡献。当被炸成重伤、双目失明后,坚持不下火线,背着腿被炸断的战友向敌人发起反击,创造了“瞎子背着瘸子冲锋”的壮举。终因伤势过重而牺牲。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一等功,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称号,将他生前所领导的班命名为“韩冬年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军功奖章。

李延年生平事迹100字(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九)(10)

外冷内热,爱板着脸的韩冬年

2.人物经历设定

五班长的经历,跟他的性格一样单纯朴实。关于他的陕西籍贯和三五九旅的出身,在“方言篇”里已经有很具体的分析,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可以参看精读《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一:方言篇

韩冬年放羊娃出身,冷窑土炕老羊皮,面朝黄土背朝天,是幼年的日常。黄土坡上丢石子儿圈羊,是唯一的娱乐,久而久之,练就了一副好眼力和一双指哪打哪的手,给他日后的神枪手生涯打下了基础。

直到抗战前夕,贫农韩家所在的片区土改完成,有了自己的耕地、像样的窑洞,韩冬年也上了陕甘宁边区政府兴办的扫盲识字班,从此便下定决心要当八路,但他年龄不够、身板又瘦,部队不收。直到满十八岁那年,结婚没多久的韩冬年才得偿所愿,终于参加了在陕北的三五九旅。

抗战结束前夕,韩冬年参加了三五九旅南下第二支队,中途,又奉命改向东北进军。韩冬年凭着特等射手的好枪法、根正苗红的出身和觉悟、绝对服从命令的纪律性,一年多下来,立功、入党,又提了副班长。他因此而成了七连各位班长里当兵最早、而且是唯一一个军龄和党龄比指导员李延年还长的人。

当上副班长,麻烦也来了。战士们对韩冬年意见很大,说他办事死板、没一点儿灵活性,成天绷着个脸凶人,动不动就把“这是命令”、“执行纪律”挂在嘴边。有些孤立的韩冬年,在副班长位子上蹲了一年多半的时间。

辽沈战役时,班长伤残退伍,韩冬年升任班长,但跟班里的战士们的关系还是打不开。战士们埋怨他,对别的班是国际主义、棉花包,对自己班是封建主义、剔骨刀。

好在后来李延年出任连队指导员……所以,后面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湘西匪患平定后,韩冬年总算赶在春节休假,回了一次陕北老家,看了看病中的父亲、婚后相处不足百天的媳妇,还有一对懂事后从未见过爹的双胞胎。春节刚过,47军便接到赴朝参战的命令,韩冬年返回部队,再没回过家……

第一集里有个细节,韩冬年在队列中大声说“我老婆是天底下最好的老婆”时,可以看出他面部表情是“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家国难以两全,此处演员对人物的心理把握得很到位。

李延年生平事迹100字(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九)(11)

家国难以两全的五班长

李源

1.事迹介绍

李源(1932~1951)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47军140师418团3营7连战士。四川长寿(今属重庆市长寿区)人,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国共青团前身),同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10月8日,在抗美援朝反击敌“秋季攻势”的作战中,牺牲于朝鲜江原道346.6高地。

1951年10月8日凌晨,在346.6高地进攻战斗打响前,他带领排雷小组,只靠探针等简陋的探雷工具,仅用半小时就在敌人阵地前沿的混合雷场中隐蔽地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在返回出发阵地时,因路滑跌倒,踩到松发雷。此时全连已运动至敌阵地前沿潜伏,而预定发起进攻的时间未到。为避免暴露目标,他坚持不让战友上前施救,踩住地雷,就地蹲伏隐蔽。其间,敌人盲目射击,他被流弹击中腹部,出血不止,仍捂住伤口,忍痛一动不动,苦撑一个多小时,确保了行动的突然性。直到进攻按时发起、鲜血流尽,才不支牺牲。战斗打响后,连队利用他开辟的通道,仅用不到一小时,即胜利攻占高地。

战后,团党委根据他生前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兵团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授予“二级青年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军功奖章。

李延年生平事迹100字(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九)(12)

排雷高手李源是那个年代娃娃脸老兵的典型

2.人物经历设定

对李源的人物经历设定,基于两个史实和一点剧情:

1.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抗美援朝牺牲的志愿军官兵中,四川籍的指战员最多,占比接近六分之一。(注:此处的四川籍,包括今四川省和重庆市。)

2.47军参加了西南战役,在1949年秋、冬由鄂西进攻川东的40天作战中,先后打下了涪陵、江北、长寿、邻水、广安,直至渡过长江、进占重庆,俘虏了蒋军13000余人,其中很多是在四川当地征来的壮丁,随后作为解放战士大批编入47军。

3.李源对地雷非常熟悉,几个人的排雷小组,半小时就开辟出了雷场通道,压发雷、绊发雷、松发雷统统搞定,而且诡雷也被全部识破。由此看,李源极可能有当工兵的经历,而且很早就开始接触爆炸物。

据此,把李源设定为:矿工家庭出身、当过工兵、西南战役中加入47军的解放战士。

李源出身矿工家庭,1949年刚17岁时就被蒋军抓了壮丁,编入守备鄂西的“川湘鄂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所部工兵部队。

(剧中,李源有点娃娃脸,因此把他的年龄设置得最小,牺牲时不满20岁,荣誉称号前也冠以“青年”二字。)

1949年11月西南战役开始,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和第四野战军47军等部,在鄂西大败宋希濂集团。李源随着败军由鄂西一路溃逃至川东。路过长寿时,他趁乱脱离队伍跑回家,却发现房子已经被此前经过的溃兵洗劫一空、烧成白地,家人也不知去向。

无家可归的李源为了报仇,决定投奔解放军。因为怕不被信任,他自称是本地百姓,自告奋勇,给47军的部队当向导带路,部队见李源主动要求、表现积极,就吸收他入伍。

不料没过多久,在接收俘虏时,李源被俘虏中原来同一单位的士兵认出,当过蒋军的事曝光了。由于隐瞒身份招致怀疑,李源被转入俘训队并受到反复盘问,他感觉自己从战士一下变成了俘虏,十分委屈,想要再开小差,又没处可去,带着一肚子郁闷,跟着回师湖南剿匪的部队到了湘西。

正好,此前留在湘西剿匪的140师418团有不少伤亡,上级调配一些解放战士补充给他们,李延年的连也分配到了几个。李源因此而成了李延年的部下。

然后……不用多说了,尊重和信任是战斗力,李源甩掉了历史包袱,进步神速。在李延年大力帮助和推荐下,一年多下来,就从解放战士转为青年团员。

李源从小跟着父兄在矿上讨生活,在蒋军中又当过工兵,对于排除、敷设各种爆炸物,都很熟练,不管土雷还是美式雷都难不倒他。

连里安排他参加师里组织的排雷训练,因为成绩优异,差点被师属工兵营给要了去。但是李源非要跟着李延年,还是回到了连里。

渐渐地,每次连队遇有排雷任务,李源都是排雷小组的组长,直至最后牺牲在346.6高地。

李延年生平事迹100字(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九)(13)

想方设法保护但李源仍然牺牲,李延年痛心不已

司号员

1.事迹介绍

李肖(1931~1951)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47军140师418团3营7连司号员。湖南常德人,1949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10月9日,在抗美援朝反击敌“秋季攻势”作战中,牺牲于朝鲜江原道346.6高地附近。

1951年10月9日,他所在的连队奉命坚守346.6高地,在敌人狂轰滥炸中电台被毁,与后方指挥所失去联系。当敌人拼命进攻、连队急需炮火支援时,他担负起下山送信的任务。途中,经过敌炮火昼夜严密封锁的“千米生死线”时,腿被炸断,仍以惊人的毅力,咬牙坚持爬行数百米到营指挥所附近,用尽最后的力气吹响军号,通知战友来取走身上的情报。营指根据他送回的情报,及时呼叫炮火猛轰冲上高地之敌,连队趁势发起反冲锋,予敌一个连以歼灭性打击,粉碎了敌人的进攻。他则因流血过多牺牲,为战斗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战后,兵团党委为他追记一等功,并授予“模范青年团员”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军功奖章。

剧中司号员被称为“小李”,没有出现全名,我就把“小李”反过来念,给他起名为李肖。

李延年生平事迹100字(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九)(14)

剧中司号员留给李延年的最后一句话

2.人物经历设定

对司号员的人物的设定是:在湘西剿匪期间参军的当地战士。

这个设定,基于以下史实和剧情:

1.1949年9月中下旬,第47军经石门、慈利、常德、桃源开进湘西,参加衡宝战役。

2.近代中国,匪患猖獗,尤以湘黔川桂各省交界地区为甚。而国民党政府派出的剿匪部队,非但不能铲除匪患,反而经常发生杀良冒功、强缴地方自卫团队的武器,作为剿匪“战绩”上报的事情。

3.新中国成立后,47军140师是剿除湘西匪患的主力部队,该师在新中国成立后头一年的战史,就是一部“湘西剿匪记”。

4.在346.6高地战斗中,李延年所在的418团,曾在炮火支援下,创造在阻击战中全歼美军两个连的范例。

5.剧中,司号员给人印象是特别能跑、办事可靠,李延年一决定派人下山送信,不假思索地直接喊司号员。

李肖出生在湖南常德一个小市民家庭,上过私塾,断文识字。本来家里小日子过得还可以,但后来却被与土匪串通一气的官府盯上,设计勒索,父亲被土匪绑票,家里翻箱倒柜,才凑足了赎金将人赎回,从此一贫如洗。李肖因而自幼对土匪恨之入骨。

李肖年纪稍大,因当地匪患又猖獗起来,国民党政府派大员率正规军下来“剿匪”。他不顾家长反对,报名参加了当地的“自卫团”,想去打土匪,并学会了用枪。不料,蒋军的“剿匪部队”根本没正经剿过匪,反而把当地的“自卫团”全部缴械,作为“剿匪”成绩上报。从此,李肖又痛恨起“官军”。

1949年7月底,第四野战军进军湖南,占领了常德城。李肖一家对解放军不了解,出于对“官军”本能的疑惧,全家远逃到外地乡下的亲戚家里避风头。过了一个多月,钱都花光了,不得已踏上回常德的路,不料在途中又遇到土匪劫道。李肖怒不可遏,赤手空拳同土匪厮打起来。正在危急中,一队北方口音的解放军赶到,将土匪全歼,救下了李肖一家,并拿出自己带的钱、粮,给他们回家路上用。这支小部队的指挥员,就是当时在140师教导队的李延年。

兵书云,“泄其愤惋,复其仇雠”,是激励士气的要诀之一。李肖亲眼看到解放军打败土匪,为自己一家解了围、报了仇,不用任何动员,就毫不犹豫地参加了解放军,而且坚决要求在李延年手下干。

此后,作为当地人,李肖在剿匪中表现突出,不仅能读能写,还生就一双铁脚板,又有股湖南人“不怕死,霸得蛮”的犟劲,爬山涉水,送信联络,既快又准,从无差错。一年下来,就入了团。李延年任七连指导员后,就一直让他在连部干。

连里根据任务需要任李肖为司号员时,李延年把军号交到他手里,郑重地说:“一定要记住,你是司号员,号不离身。” 李肖立正敬礼答道:“是,保证完成任务。”

这两句话,成了李肖留给七连的最后遗言。

李延年生平事迹100字(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九)(15)

司号员用性命送达的血染的情报

罗厚财

1.事迹介绍

罗厚财(1929~1951)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47军140师418团3营7连战士。吉林松原人,1948年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1951年10月10日,在抗美援朝反击敌“秋季攻势”作战中,牺牲于朝鲜江原道346.6高地。

1951年10月8日凌晨,在346.6高地夜间进攻战斗中,当连队被敌人火力点所阻时,他和班长韩冬年配合,精确射击,创造了在夜战中以两支步枪消灭敌一个机枪工事的战斗范例,为进攻扫清了障碍,为战斗迅速取得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10月9日凌晨,他参加锄奸小分队,在指导员李延年率领下,潜至敌后方营地附近,巧妙地以诈降喊话,诱出国民党遣朝特务骨干王觉仁,在敌人眼皮底下将其当场击毙,沉重打击了敌人气焰。

随后,在坚守346.6高地的战斗中,他任游动狙击手,毙敌连长以下多名。10月10日,敌人出动坦克进攻,他利用自己对美式坦克的了解,教会战友打坦克的办法,弥补了连队反坦克武器严重不足的缺陷。当敌重型坦克冲上阵地、情势危急时,他奋不顾身,跃上敌坦克投掷手榴弹,只身炸毁坦克两辆,自己与敌同归于尽而牺牲,为战斗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在“细节篇”之三中提到过:剧中,一个美军军官拿着BC611D步话机通话,暴露身份,被罗厚财一枪爆头。根据这款步话机的通信距离及美军通信器材配备标准,被击毙的应该是个排长或者连长。)

战后,团党委根据他生前的志愿,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一等功,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授予他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军功奖章。他教战友打坦克的用弹壳制作的坦克模型,现为纪念抗美援朝的馆藏文物。

李延年生平事迹100字(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九)(16)

这大概是全剧罗厚财最庄重的表情

2.人物经历设定

对罗厚财的人物经历设定,基于以下史实和剧情:

1.罗厚财原是蒋军士兵,熟悉、喜欢、甚至有点儿“迷信”美式武器,所以他来自原在东北的蒋军美械部队的可能性大,而且还应该是美械王牌部队

2.47军的前身——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在东北打败蒋军美械精锐部队的记录,主要是在辽沈战役期间:先是黑山阻击战打退新一军进攻,然后在辽西合围廖耀湘第九兵团的作战中,歼灭新一军、新六军、四十九军和二〇七师各一部及兵团直属重榴炮团,共一万余人。新一军、新六军都是位列蒋嫡系中央军“五大主力”的美械王牌部队。

3.新六军曾经在1946年5月至8月间驻防长春,随后将防务交接给新一军。以罗厚财的性格,发财要趁早,第一时间混进新六军当兵的可能性更大。

4.剧中,罗厚财说自己是吉林人,而饰演罗厚财的演员鲁诺是吉林松原人,本色方言出演,索性我就把这个角色的籍贯写成松原。主要是松原就在长春西边,离得不远。

5.47军140师的前身是长春公安总队,李延年当时就在这个单位。

具备上面这些有利因素,罗厚财戏剧性的人物经历就很好设定了:

罗厚财是松原一户家境较好的农家子弟,天性机灵但却顽劣,不安分务农,拿家里的钱出去挥霍,因此动辄被父母打骂,遂离家出走,跑到省会长春当了街头混混,还拉起了自己的小团伙。

抗战结束后,八路军进驻长春期间,罗厚财的小团伙在街头滋事而被长春公安总队惩处,作鸟兽散,他因此对八路很不满。

而当时处理罗厚财小团伙的公安总队队伍里有一个战士,就是刚参加八路不久的李延年。

后来,蒋军新六军进占长春,罗厚财见这支王牌美械部队“肥得流油”,便产生了吃军粮的念头,设法找了一个给新六军军官家属跑腿打杂的差事,凭着在长春地面混得熟,加上嘴甜、腿勤、眼力劲好,博得了东家欢心,让他进新六军当了兵,随队辗转东北各地。

他脑子好使,爱鼓捣新鲜玩意,许多美式武器一学就会,包括剧中说的,跟吉林老乡学开坦克。

辽沈战役,新六军一部被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歼灭,罗厚财当了俘虏。

在押解俘虏的解放军队列里,罗厚财认出了当年在长春街头见过的那个战士,现在已是警卫连的排长了

罗厚财马上“长官长官”,使出拉拉扯扯、油嘴滑舌的老一套。此时李延年当然不理会这个俘虏兵痞子,让战士把他带到该去的地方去了,但却记住了罗厚财这个人。

一年多后,李延年到七连当指导员,刚上任就下到各班找战士谈话。这时一个嬉皮笑脸的战士凑上来扯他的袖子:“指导员,您还认得我不?”

“认识,罗厚财,吉林人,在长春待过,对吧?”

自当了解放军以来几乎没有过正形的罗厚财,脸上第一次露出了严肃庄重的表情,啪地立正:“是,解放战士罗厚财报到!”

在连里,罗厚财让人又恨又爱:一方面油盐不进,怪话连篇,占便宜,捡洋落,一不留意就会被他做出些犯纪律的事,小毛病不断,大错误不犯,让人不好处理;一方面,在战斗中每到节骨眼上,他又往往能出点子、会想办法,枪法又好,很是管用。对于这个滑头刺头两头冒尖的老油条,各个班长都头疼,连换了几个班(包括八班),最后李延年给他放到五班,才算稳住。

可以说,直到1951年10月8日以前,罗厚财的人生都是一部不堪的“混”的历史。

但此后,他用生命最后三天的爆发,印证了什么叫“朝闻道,夕死可矣”,实现了李延年对他“第一个评上战斗英雄”的期待。

李延年生平事迹100字(能文能武李延年之九)(17)

罗厚财用生命实现了李延年的期待:评上战斗英雄

脑洞开完,算是有始有终,心里总算踏实了。

最后,借用彭老总一句电文,为《精读<功勋·能文能武李延年>》系列画上句号:

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