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拳架练习,是一层理一种架,是马虎不得滴。

本文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超脱眼光,为太极拳的修炼程序,罗列出“教科书级的”拳架大全,目次如下:

少阴架,老阴架,少阳架,老阳架,太极十三势流水架,无极太极抖颤架——六部内功太极拳拳架。

太极拳教材书(太极拳教科书级的)(1)

一、少阴架,虚腿转身练法

太极拳的入门下手,都是从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开始练起,踏上太极拳的内功修炼之路。先练从上向下的松沉劲,用虚腿转身向脚下引导,内劲的自我感觉就如淋浴时的水从头上向脚下流动一样。

此是十二经脉中的降阳脉,阳化为阴之始也,故呼为“少阴架”。

二、老阴架,实腿转身劲走腰胯腿外侧

内劲此时已松沉至脚下,才可以加功猛练,以实腿碾地,松沉之劲有透入地下三尺之意,少阴增强为老阴矣,而以腰腿领手。“太极不用手”之语,源于此也,这也只是阶段性的练拳心法,到了“太极、十三势”的境界之时,上下相随手足齐到,怎会不用手?

杨氏大架的练法中,曾经争论不休的虚腿转身与实腿转身之辩,就是少阴架与老阴架之辩,不过如此了。

更有像新编的简化二十四式之类,既非实腿、又非虚腿,还未入流呢,与内功太极拳练法无关。

太极拳教材书(太极拳教科书级的)(2)

三、少阳架,实脚转身劲走腿胯内侧

由老阴架劲入地下三尺,阴极生阳,换为劲走腿胯内侧的实脚转身练法,劲起于足跟,循十二经脉之阴脉上升,阴升阳降,合为一大周天也。武式太极、孙氏太极的入门练法是这个少阳架。

四、老阳架,虚脚腾挪

老阳架是少阳架的发展,少阳架有郝少如提炼的理论叫做“三虚包一实”,劲起于足跟,形于手;那么,老阳架就应该是阴极生阳、内劲上手以后,而以手领足,脚下腾虚了。

五、太极十三势流水架,以腰为主宰,手足头“五心”内敛

有阴有阳,然后才有阴阳相济的太极、无极,以腰为轴,周身如轮,手足头“五心”内敛,收入腰间,神不外散,手舞足蹈,形如流水,此时的拳架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太极拳、太极架、十三势、流水架”,中和一气,不阴不阳,渐至“从心所欲,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无极境界,与道合真,天人合一。“若能了达阴阳理,天地都在一掌中”,手中之一圆圆转与天地日月阴阳轮转,其理不二也。

六、太极十三势抖颤架

抖颤架就是、就是——接化发------,就是拳论说的每一个架势就是一个“起承转合”、“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也就是1-2-34的节奏,快慢相间。

这是太极拳内劲内功已经练养有成,而开始练习内劲发放。也是检验是否周身一家、松柔轻灵的最后大成阶段。

太极拳教材书(太极拳教科书级的)(3)

太极拳的健身与养生,根本在于阴、阳的平衡。世人的不健康就是因为阴与阳的失衡,练太极拳就是要纠正阴与阳的不平衡。

练太极拳如果不知阴、阳,那就是不知水火、旱涝、寒热,不但不能拨乱反正,反而天翻地覆,四季错乱。

如今的太极拳只是在练降阳养阴,所以太极拳的世界,是一片阴柔之气,多阴少阳。阴阳不平衡,非健养之道,练与不练没有多大的差异。

唯有全面地理解太极拳的整体全功,知阴、阳、太极之体验,自知不足、有余而均衡之,才是真知养生之道也,唯愿智者留意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