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式学习伤寒论前,我们先学习两个概念。

伤寒论阴阳图说(伤寒论学习笔记一六经传经)(1)

一.六经的传经

六经分别为: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

我们感受外邪一般是太阳经,太阳经可以传入其他五条经络。

按照伤寒论的理论来说,当太阳经传入阳明经时,就不再往下传,因为阳明不传。即所谓“阳明者,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但是在临床中有阳明证过下后导致的脾阳虚,也相当于阳明经传入太阴经。

太阳经传入少阳经;少阳经可以传入太阴经;太阴经传入少阴经;少阴经传入厥阴经,也可以传到太阳经(病机是A相当于下图的①:寒邪盛的少阴病,不是少阴真阳衰,少阴阳气逐渐恢复后,驱邪达表);与A同样的道理厥阴经也可以传到少阳经。

伤寒论阴阳图说(伤寒论学习笔记一六经传经)(2)

二.三阴三阳

阴阳是生命的起源,古人为了更加明确阴阳进行了量化。

三阳

太阳,三阳,阳气最旺。

阳明,二阳,阳气次于太阳。

少阳,一阳,阳气最弱。

三阴

太阴,三阴,阴最重。

少阴,二阴,次于太阴。

厥阴,一阴,阴最弱。

伤寒论阴阳图说(伤寒论学习笔记一六经传经)(3)

了解了以上两个概念后我就开始学习了

太阳病脉并治证。

一.成因

1.风寒外袭

2.上边六经传变中提到的少阴病,寒邪伤阳,正气抗邪,阳气恢复后,驱邪达表,脏邪还腑,阴病出阳。

二.病位

足太阳经、腑(也涉及到肺)

三.生理

经:连脉上连风府穴通督脉(借督脉的阳气和肾阳气来主管一身之表杨),其下络腰肾;经别散布于心(这就是太阳病可以出现精神方面症状的原因)。

腑:气化。

①化生阳气,在肾阳的温煦下,通过膀胱气化化生阳气,即太阳之气通过膀胱经和三焦经向体表输布。

②参与水液代谢。

排除废水(病时可以表现为小便不利);化生津液并使津液输布上承(病时可口渴,消渴,烦渴

阳气:生成于下焦,补充于中焦(受脾胃养)宣发于上焦(均匀输布到体表靠肺的宣发)。

功能具有温煦体表;管理汉孔开合,调节体温(司开合);防御外邪(卫外而固)。

四.分类和治法
  1. 本证。又分为经证和腑证。

经证

中风,伤寒,和麻桂合方。

腑证

①气分证(因气化不利导致的太阳蓄水证,五苓散主)

②血分证(血热结于下焦导致的太阳蓄血证,治以解热为主,化瘀为辅的桃核承气汤和以化瘀为主,解热为辅的抵当汤)

2.变证(失治误治)

太阳变证不一,一般治疗原则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下面我们看原文

首先看太阳病提纲: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脉浮主在表,头项强痛定位病位在太阳,在表证一定有恶寒,所谓一分表征,一分恶寒。

先写这么多,最近病人多,有时间继续分享我的伤寒论学习笔记。

码字不易啊,纯手工手机打字,转发关注给@至简上 点力量,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