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并非为赵高洗白,他的所作所为被历史记载的一清二楚,坏人就是坏人,大家有目共睹。但他虽为坏人,我们也不能给他乱扣帽子,不然,不是也成了他“指鹿为马”了吗。从蛛丝马迹中探索并推测出合理的结果,还原事情的真相,正是历史研究的目的之一。

赵高是谁的太监(三个任职说明他不是)(1)

赵高剧照

赵高的出生年月史书不曾记载,大约在公元前256年前后,而秦始皇是公元前259年,也就是说,赵高和嬴政是同龄人,比嬴政略小。

赵高的出身,从他的赵氏看,当为秦国公族或赵国公族,因为秦赵两国的王族同为嬴姓赵氏,嬴政这个称呼实际不准确,当时应称他为赵政。从赵高的地位看,他肯定不是秦国公族,不然,他以公族身份当那么大的官,历史必有记载。所以他应为赵国公族,而且是疏族。当时秦赵之间连年战争,赵高一家的祖上或因互为人质、或因逃跑、或因被俘,流落到了秦国的咸阳。

《史记 蒙恬列传》中记载,“赵高兄弟皆隐宫”。后经史学家鉴定,“隐宫”一词应为为“隐官”。隐官是指刑满人员或有家族犯罪史人员,与宫刑可没有关系。隐官身份比一般庶民要低,只有庶民一半的土地。因为赵高祖上从赵国而来,互为人质、逃跑、被俘都有可能成为低人一等的隐官身份。但他毕竟生在了官宦人家,他的出身决定他不是目不识丁的普通人,而是有一定的家学相传。

赵高是谁的太监(三个任职说明他不是)(2)

赵高与李斯剧照

商鞅变法之后的秦国,最受尊重的为军人,其次为官吏,再次为农民。而做一名受人民的敬畏的官吏是年轻的赵高最大的理想。想要当官吏,当时要进入学室学习,学室是专门培养官吏的学校。因其家学渊源和自己的奋发图强,赵高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自己的第一个职位:”尚书卒史。”

第一、尚书卒史

尚书卒史还不算官,只能算吏。隶属于九卿之一的少府,少府总体来说是管理皇帝财政的部门,是一个庞大的机构,有众多的属员。

赵高担任的是最低级别的吏,尚书卒史上有尚书郎、尚书郎上有尚书、尚书上有尚书仆射、尚书仆射上有尚书令、尚书令直属于少府。也就是说,赵高此时是一名尚书郎手下的文法秘书。

赵高是谁的太监(三个任职说明他不是)(3)

秦始皇

但是这属于秦王身边的近臣,可以直接见到秦王嬴政。积年累月之后,赵高算是幸运,因为他写的一笔好字与过硬的专业素质得到了嬴政的赏识,(按,嬴政后来之所以让胡亥师从赵高,正是看中了他的书法与文学、法律上的造诣)从众多尚书卒史中脱颖而出,直接提拔为“中车府令”。

第二、中车府令

中车府令是九卿之一太仆的属官。本命叫车府令,嬴政看中并信任赵高封其为中车府令,加一中字,意思是可以自由出入禁中。主要负责皇帝车马的管理和出行随驾。算是一名中级官员。

虽然官职不大,但在赵高成长的过程中意义却是很大的,因为他能时刻与嬴政在一起,有意无意的可以接触到秦国政治与权力的核心,有机会把握嬴政的心思。为他以后在沙丘之变中左右大事影响巨大。

赵高是谁的太监(三个任职说明他不是)(4)

第三、郎中令

沙丘之变秦二世胡亥上位之后,因赵高的拥立之功,封他为郎中令,郎中令并不是站在走廊里传达皇帝命令的宦官。而是九卿之一,是九卿中机构最为庞大的组织,主要掌管宫廷的警卫。手下属官有三种:

一是大夫,包括太中大夫、中大夫、谏大夫。地位受人尊重。

二是郎官,包括议郎、中郎、侍郎、郎中。议郎级别最高。中郎、侍郎、郎中都没有定数,主要责任是保卫宫廷,还掌管为数不少的宫廷警卫部队。

三是谒者,负责为皇帝接待客人,行礼时充当司仪。

可见,郎中令下属都为皇帝身边最亲近的人,这就为他以后杀害秦二世打好了基础。

赵高担任的这三个官职都是非常重要的职位,不是一个太监这样低下出身的人可以担任的。宦阉之人在秦代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属于少府属下的宦者令。

赵高是谁的太监(三个任职说明他不是)(5)

胡亥剧照

大家之所以认为赵高是太监有两个原因:

一、《史记 李斯列传》记载有赵高为“宦人”。但是在秦汉时期,“宦”字,并不是指后世的太监,而是指在皇帝身边可以随时出入禁中的人,也就是亲近的侍卫人员。被净身的男人叫“阉人”,宫内的太监当时称为“宦阉”。是有区分的,这属于字词上的误解。

二、中国历史上各朝代,如东汉、唐朝、明朝等,都存在很大程度的宦官专权。“太监没几个好东西,太监误国”也是历史事实,人们的心理上充满了对宦阉之人的痛恨。赵高是宦阉之人的流言只要有一人说出,马上得到大家的共鸣,“果然又是宦阉误国!”这种气愤之情一代一代的传了下来。使人们不需要理由,就能相信他是个太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