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南京路还没有改建成步行街,但荧虹闪烁,繁华依旧,是上海“不夜城”的代名词。
虽然那时还没有众多的“海漂者,打工者”到上海淘金,但南京路上依然是摩肩擦踵、人头攒动,一派热闹繁华景象。
作为“中华第一商业街”,外地来上海出差、探亲、旅游的人,都会去南京路逛一逛,以买一件“上海制造”带回去为荣。
南京路上的华侨商店,当年凭侨汇券,可以在里面买到外面紧俏的各类商品,包括电影票。周立波在“笑侃三十年”中所说的“打桩模子”,在华侨商店门口也是最多的。
“不逛大世界,枉到大上海”,80年代时的大世界,那时还叫“青年宫”。
西藏路广东路口的工人文化宫,当年还没有卖羽绒服的。
四川路桥堍的邮政大楼,看到当年的电车,是不是很有亲切感?
人民路方浜中路口,上海人叫“小东门”,以前是十六铺地区最热闹的地方,11路电车也是上海唯一绕圈行驶的公共交通。
国际饭店,直到80年代初期,依旧是上海,乃至全国最高的建筑,没有之一。
上海体育馆所在的田林、漕河泾地区,当年还是城乡结合部,周边的农田还依稀可见,现在也是黄金地段了。
中山东路外滩附近的东风饭店,1989年上海第一家肯德基餐厅在此开业,当年去吃一次肯德基,还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豫园地区福佑路街景,上海人习惯叫豫园地区为“城隍庙”。“白相城隍庙”也是上海人休闲娱乐的主要活动之一。
80年代的电影海报,那时看电影也是上海人热衷的文化娱乐活动之一。
外滩,那时的外滩大部分建筑,还没有还给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多还是政府机构办公场所,上海市政府还设在现在的外滩花旗银行总部大楼。
一家路边饮食店在做上海人最爱的点心之一“生煎馒头”,那时还没有“某杨生煎”什么事。
80年代上海大多家里还没空调,吃完晚饭洗好澡,拿个躺椅马路边聊天纳凉,是上海的一道街边风景。
上海几乎每个弄堂都有这样的老虎灶,那里可以泡开水,老年人可以在那里喝茶、下棋、聊天,所具备的功能很多。
淀山湖游泳场,80年代青浦淀山湖水还是蓝色的,上海虽然靠海,但周边海水浑浊,不适合游泳,所以淀山湖就成了当年上海人去的主要天然游泳场所之一。
80年代的上海普通街景
过年时买个大蛋糕去亲朋好友家拜年,也是当年时髦的伴手礼之一,因为蛋糕价格不菲,自己不舍得吃,蛋糕在过年期间作为礼物转手好多人家也是常有的现象。
大饼、油条、糍饭、豆浆,上海人俗称的“四大金刚”是当年上海人家早餐的最佳搭配。
80年代上海兴起了全民“烫发热”,时尚男女,都热衷于烫发赶时髦,理发店经常人满为患。
最后,让我们看一眼2018年的上海,时代在变,我们的容颜在变,唯一不变的,是我们热爱上海的一颗心,愿上海的明天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