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识字要懂字源、字理?

因为:当整个汉字系统的演变我们知道了,从根到末,从头到尾都了解了,对汉字的文化脉络你就清楚了,而后才能知道它今天的字形来源与渊源,才能感受其中的文化性与传承性,才能理解对待汉字的态度绝不是简化和消灭,而是继承与传承。

篆书习字口诀(卂字家族卂迅讯汛)(1)

今日汉字主角:卂迅讯汛

01

与鸟飞行有关的第二个字,就是“卂(xùn)”字,字形与“飞”字相似,故归在此处。但“卂”字现在已经不单独用了,仅被认为是古“迅”字。

由“卂”所造的字有“迅”“讯”“汛”等,都用它做读音符号,同为一个家族。迅速的迅,讯问、通讯的讯,汛期的汛,都有这个符号(卂),那么“卂”究竟指什么呢?

在今天,我们并没有在甲骨文中找到有关它的资料,在金文当中只找到了最早的“讯”。其金文的字形由“口、鸟、糸”组成,似在鸟腿上绑着绳子让其飞行以传递口信、信息,这就是“讯息”。

篆书习字口诀(卂字家族卂迅讯汛)(2)

图〡“讯”的字形演变

还有人认为字形中“口”除了表示人们的口信,还表示声音,指大雁在鸣叫,这就是古人的“鸿雁传书”。

“鸿雁传书”应该就是人类最早的快递方式了。而古人采用这种方式,正是看到了鸟儿能快速飞行的特性——

到了小篆时,人们把“卂”字的使用详细分类,表示快速则加了走之旁(辶)为“迅”,表示信息、口信则加了言字旁(讠)为“訊(讯)”, 表示水势快速漫延则加了水字旁(氵)为“汛”。

这一详细的使用分类就使汉字的数量迅速增加。但在更早的文献经典中,这几个字仍然是混用的,都与“快速”有关。

篆书习字口诀(卂字家族卂迅讯汛)(3)

02

我们曾经讲过汉字的甲骨文、金文数量都比较少,大约 5000 个左右。但到了小篆时,其数量迅速扩大到近万个字,为什么会这样呢?

明白了由“卂”到“迅”“讯”“汛”的变化,尤其是数量上的增加,便能很好地解释和理解小篆时汉字数量增加的原因。

”字,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当中有所记载,其读音仍旧念“xùn”,与“卂”同音,表示鸟的疾飞。

“卂”加走(辵)表示人行走急速,所以称为“迅速”。

篆书习字口诀(卂字家族卂迅讯汛)(4)

”有两种认识,一种指音讯,快速传递的信息;一种指审讯,快速逼问需要得到的信息

“汛”指汛期,就是洪水期,一旦有洪水来临,水势迅速上涨,人们需要把信息快速报告,最快的信息传送就是“讯”。

篆书习字口诀(卂字家族卂迅讯汛)(5)

当然人们鸣锣、放炮,使报警的声音迅速散发出去,让人们好躲避,而鸿雁传信则可以把汛情快速报给中央政府。

正是因为它们之间的这种联系,也使得人们在最初的使用当中经常把它们混用

此外,“卂”还造了一些字,但今天已经不常用了,如“茕(煢qióng)”“扟(shēn)”“阠(xìn)”等。

○〢关于作者:

本文改编自《双法字理》,作者:白双法老师。

篆书习字口诀(卂字家族卂迅讯汛)(6)

读《双法字理》,学汉字文化!你值得拥有!

汉字文化的学习进步,绝不仅仅是汉字本身,更是一种文化智慧的提升,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构建。

这里是无师字通,专注分享汉字相关的故事与文化,喜欢的朋友们欢迎关注和转发,感谢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