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水潮》是一幅描述杭州钱塘江潮水的大型油画,作品高2.4米,宽8米,由当代画家唐雪根在2000年所作。《金水潮》画面笔触豪放,色调金黄,来自东方的阳光正照射在江面上,远处隐约可见的是钱塘江大桥与六和塔。站在画前,会感到钱塘江惊天巨浪扑面而来。

杭州十七中在哪里(游在杭州之十七)(1)

这是一幅见证历史的作品。世纪之交,杭州正在酝酿一个全新的计划,那就是走出“西湖时代”,迈向“钱江时代”。画家敏锐地捕捉住了这个时代的精神,以浩浩荡荡的钱塘江水,赞美了杭州人勇于中流击水的胸怀与气度。

1、一座城市的抉择

从西湖时代走向钱塘江时代,这是杭州在深思熟虑后作出的战略抉择。

杭州拥有8000年文明史和5000年建城史,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从西湖起步,千百年来,杭州城相依相伴的西子湖,为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咏颂,为天下游人倾心缱绻。

然而,“三面云山一面城”的城市格局却令杭州的未来感到惘然:这个城市空间实在是太小了——整个杭州市区,不过683平方公里。而杭州要继续发展,市民的生活品质要不断提高,历史文化名城要继续保护,如果继续在老城里修修补补,过着“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日子,杭州就无法实现跨越式大发展。如果继续围湖造城,拆了老城建新城,就会破坏老城的历史格局,就会把西湖和历史文化名城推向不可预知的毁灭,就会留下历史性的遗憾。

杭州十七中在哪里(游在杭州之十七)(2)

2000年,杭州提出,要实施“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战略,着力解决发展空间问题。保老城、建新城,成为杭州跳出“围城”实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唯一选择。而“弃”西湖,是对西湖的最深爱戴;“弃”老城,是对历史文化名城最好的保护。

这一抉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接轨大上海,逐鹿杭州湾。新世纪开始,以上海为中心体的的一体两翼的均衡格局有所变更。上海对周边辐射、带动作用日强,但深浅却始终有所不同,受益最大的就是苏南。随着上海实力增强,辐射半径逐步扩大,镇江、扬州亦开始受益,辐射路径大有北上之势,反观与上海比邻而居的浙江嘉兴、湖州、宁波等地,在2000年前后时期,依然是“静悄悄”的。对此态势,浙江当然不能袖手旁观。

作为长江三角洲南翼的枢纽,杭州是承接上海向南翼辐射的桥头堡。城市规模的扩展以及城际间交通的改善,杭州将最终与上海形成同城效应。同城效应,就相当于上海人多了个西湖,杭州人多了个外滩。杭州资本充裕,民营经济发达,政策优势明显,加上城区空间的扩展,这对吸引外资的大量涌入,促使长三角的天平向南倾斜,其所产生的综合效应是不言而喻的。

杭州十七中在哪里(游在杭州之十七)(3)

2001年初,萧山、余杭正式撤市设区,杭州市区面积迅速扩大,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仅次于上海的第二个区域性大城市。而一份酝酿长达10年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也在此时编制完成。

在该规划中,杭州首次以书面的方式提出了城市发展方向:即城市东扩,旅游西进,沿江开发,跨江发展,实施“南拓、北调、东扩、西优”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同时,提出了城市布局的新形态:从以旧城为核心的团块状布局,转变为以钱塘江为轴线的跨江、沿江、网络化组团式布局,形成“一主三副、双心双轴、六大组团、六条生态带”开放式空间结构模式。由此,杭州迈出了从西湖走向钱塘江的第一步。

杭州十七中在哪里(游在杭州之十七)(4)

2、一座新城的诞生

在新的杭州市版图上,我们发现,波涛滚滚的钱塘江历史性地成为杭州跨越发展的前沿阵地,成为了杭州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的新突破口。“钱江新城”这个名词,也逐渐映入人们的脑海。

规划建设中的钱江新城,位于杭州地理几何中心和交通中心,紧依钱塘江北岸,距西湖风景区4.5公里、杭州萧山国际机场18公里。钱江新城总规划用地面积21平方公里。2001年7月1日,杭州大剧院破土动工,拉开了钱江新城建设的序幕。在第一根桩打下的同时,杭州城市格局由经历着一场“三面云山一面城”到“一江春水穿城过”的变革。

按照规划,钱江新城将实现行政办公、金融、贸易、信息、商业、会展、旅游、居住等功能的集聚,逐步发挥其中央商务区(CBD)所具有的效用。同时,通过E-CBD(数字、生态CBD)、T-CBD(旅游CBD)、T-CBD(服务型CBD)的打造,重点建设“24小时生活形态的CBD”。

杭州十七中在哪里(游在杭州之十七)(5)

2003年底,杭州市政府批复同意萧山钱江世纪城控制性规划,杭州创国际化大都市的步伐由此再次踏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也标志着与钱江新城隔江相望的萧山沿江地带即将进入开发建设时期。

钱江世纪城东北到杭甬高速公路,西北至钱塘江滨,西南至钱江三桥,南到前解放河,东至利群河和市心路。总用地规模为22.74平方公里,可容纳人口12万人。建成后将具有行政管理、商务办公、金融贸易、科技信息、空港服务、生活居住和商业文娱等七大功能。钱江世纪城规划区域是未来城市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双心结构的核心内容。

杭州十七中在哪里(游在杭州之十七)(6)

钱江新城、钱江世纪城双核心的出现,把杭州城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平台上,对疏散城市人口、解决交通拥挤、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江南城是杭州主城人口和部分城市功能转移的重心的转移,在改善城市整体面貌的同时,更将带动南部区域的腾飞。

在钱江新城的建设中,杭州政府提出了“258”的要求。就是2年打基础,5年基本成形,8年基本建成。时到今日,几十幢摩天大楼拔地而起,一座现代化城区悄然崛起于钱塘江畔。钱江新城从菜地变成CBD,养鱼塘变成大会堂,城郊接合部变成了城市新中心。

从国际CBD建设的经验来看,一个比较成熟、成功的CBD,其建设周期短则15至20年,长则40至50年。丹佛CBD建设期为25年,而堪培拉则为50年;国内规划建设周期为15至20年,如北京CBD计划就在15年以上。而在杭州,从西湖时代迈向钱江时代,仅用8年时间。

杭州十七中在哪里(游在杭州之十七)(7)

3、一个时代的变迁

钱江新城成了杭州旅游的一个热点。

在城市阳台看滔滔东去的江水,顿然涌起“逝者如斯夫”的惆怅;回首掠过新城日月同辉的现代建筑群,又会冒出“天翻地覆慨而慷”的赞词;侧身浏览钱塘两岸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三十年弹指一挥间”的感叹油然而生。这里,有历史与未来的交汇,有诗情与画意的交汇,有想象与现实的交汇。

钱塘江是的母亲河,杭州因河而兴、以湖而名、拥江而盛、傍溪而渠、面海而栖,是一座“五水共导”的亲水宜居城市。钱江新城地建设,把杭州的亲水个性表现的淋漓尽致。

杭州十七中在哪里(游在杭州之十七)(8)

钱江新城

放眼钱江新城,满目姹紫嫣红,绿树成荫。低矮的盆栽鲜花与高大的绿树辉映出层次分明的景致。金桂、银桂、丹桂如约竞放,联袂上演“满城尽闻桂花香”的情景。已建的和在建的高搂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在钱江新城的中轴线上,市民中心犹如六位巨人携手合围,构思匠心独运。两旁是杭州大剧院和杭州国际会议中心,其设计让人叹为观止。

杭州大剧院形似一轮弯弯的月亮,那通透的浅蓝色幕墙玻璃耀着月光的银辉,与天地结成一体,坐拥钱塘风采的潮起潮落,静观演艺风云的五彩缤纷。而与其相呼应的杭州国际会议中心,金灿灿的球体正如喷薄而出的太阳,时间在这里错落,天体在这里浓缩。一个以“日月同辉”为设计理念的核心城区主体风貌已经矗立于原本松软的滩涂上,构勒了“钱江新城”的基调。而这一基调的出现,开创了杭州一个崭新的时代。

杭州十七中在哪里(游在杭州之十七)(9)

【陈少非作品/《1978-2008:游在杭州》连载之十七,完。】

,